使用>擁有。使用權優于所有權。
科技發展的五個趨勢,讓我們向著使用權靠攏,并遠離所有權。
1.減物質化(Dematerialization)
所有產品都是向著使用更少的物質,數字科技通過加速產品向服務的轉包來促進減物質化趨勢。
他們的沉重原子被沒有任何重量的比特替換了。有形的材料被無形的所替代——無形的材料包括更好的設計、創新的過程、智能芯片、以及不可或缺的網絡連接——這些無形的材料在承擔著曾經需要大量鋁原子來做的工作。
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service,SAS)
2.按需使用的即時性(Real Time On-Demand)
優步,以廉價而優質的服務,并且無需長時間等待而優于出租車。
優步為代表的行業核心業務是將分散在各處的工作需求和人員進行協調匹配,并使其即時開展。
我們現代生活的長遠趨勢就是大多數物品和服務只做短期使用。因此,大多數物品和服務都在準備著被用來租賃和共享。
3.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長距離即時通信的即時通信的技術手段促成了這個去中心化的時代。
從中心化的組織向更為扁平化的互聯網世界轉變的后果是,每一個事物——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必須更快地流動起來,以保證整體在一起移動。流動是難以擁有的,所有權似乎正從你指縫間流失。液態聯系掌管著去中心化組織,對于它們來講“使用”則是更加合適的應對方式)
貨幣去中心化——比特幣。擺脫中央銀行對于貨幣的監管。
比特幣的區塊鏈讓金錢之外的很多系統都實現去中心化。
區塊鏈——民眾公有,則誰都不算真正擁有。
4.平臺協調(Plamform synergy)
一個企業搭建的平臺,讓其他企業創造產品很價值。其實就像是百貨商場賣東西一樣。
減物質化、去中心化和大量的溝通會共同催更多的平臺。平臺是提供服務的工廠,而服務則偏愛使用權勝于所有權5.云端(Clouds)
網頁是眾多超鏈接額文件,云端則是眾多超鏈接的數據。
在使用云端的過程中,我還是我么?我將不僅是“我+(me plus)”,還是“我們+(we plus))”.
自我的延伸。
然后,針對使用權將代替所有權的生活展開想象。
我感到自己與原始始社會有著深刻的聯系。感覺自己就像―個原始社會中的狩獵者,他穿行于復雜的自然環境中時不會去擁有任何東西,卻可以在需要時隨時隨地地獲得一個工具用完后便將其拋之腦后,繼續前行。只有農民才需要―個谷倉來儲藏他的財富。數字原住民是自由地奔向前方的,他們不會承受擁有事物所帶來的負累,可以自由地探索未知的世界。使用而非擁有事物,使我可以保保持敏捷和精力充沛,時刻為即將出現的未知事物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