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幾章我們學習了什么是論題和結論?什么是論證,支撐結論中的理由可能有哪些意思不明確,以及對理由的相關假設有哪些?在對理由進行推理之前我們必須要進行以上的步驟,然后我們就可以集中火力去評估理由的可靠性,從而去證明這個結論的可接受程度。
一 謬誤
所謂謬誤就是推理中的欺騙手段,對方可能會利用這個欺騙手段來說服你采納其結論。比較常見的謬誤的特征:
- 提供的推理需要明顯錯誤的或讓人不能接受的假設才能成立,因此使推理和結論顯得毫無無關。
- 把那些明明和結論無關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結論有關,以此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 看似為結論找證據,而結論算數的前提取決與結論本身已經成立。
在沒有看過這本書之前,感覺自己已經是個發表“謬誤專家”的了,雖然自己沒有注意到,但自己已經在使用這個壞的技能了。好比上次和總理(ThoughtWorks的一位咨詢師)的一次對話:
背景:正在做一個項目,總是做一做停一停,要涉及到微信支付,但微信支付的一些資料(財務認證資料)遲遲搞不定,需求也還不完善。
總理:項目你們打算上線還是作為練手項目。
我:上線,但是支付這塊遇到了問題,準備老師把這塊資料弄好了再繼續做。
這個就是典型的追求完美解決方案的謬誤,必須要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解決問題才進行下一步。
當然這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當在和對方的談話中發現謬誤,那么我們就應該讓對方提出一個更好的證實結論的理由,當發現了一個轉移話題的謬誤時,我們應該及時的告訴對方是不是應該回到最初的那個論題。
找出謬誤的方法只能是刻意的去做些練習,然后積累一些常見的謬誤:
-
人身攻擊謬誤:
針對個人的人身攻擊或侮辱,而非直接反駁其提供的理由 -
滑坡式謬誤:
假設采取的行動會引發一系列的不可控的事件,而事實上,這些不可控的事件是可以被制止的。 -
偷換概念謬誤:
在論證中關鍵詞語有多種含義,一但不同的含義之間的轉換被認出來,那么這個論證就講不通了。 -
訴諸公眾謬誤:
認為大部分人支持的觀點就是正確的,是有道理的,可以被接受的。 -
訴諸可疑權威謬誤:
引用某一權威的話來證明結論,但該權威并沒有就這一論題并沒有特別的專門知識。 -
虛假的兩難選擇謬誤:
假設只有兩種解決方案供人去選擇,而事實上是有多種解決方式的。 -
亂扣帽子謬誤:
錯誤的假設因為你做了特定的事或行為就給你提供了一個名稱 -
轉移話題謬誤:
講一個不相干的主題引入進來,將注意力從原來的論題上面轉移走。 -
循環論證謬誤:
在推理過程中假設自己的結論成立的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