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字都認識
讀完了以為自己懂了
講給別人聽的時候才發現說不清楚
參加共讀《快思慢想》已經33天,永澄老師領讀了18次,我讀到正文的第60頁時停住了,有種讀不進去的感覺,群里面熱烈的討論我幾乎沒有參與過,因為看不懂大家在說什么,情況已經很嚴重了,我面臨掉隊的危險。
永澄老師一再強調,這不是課程,而我依然停留在對老師講解的期盼中,可每次講的內容我又聽不太懂,加上不會記筆記,每次共讀后我連反饋都寫不出來,更不要說輸出作品了。
沒有做到積極主動,被動地參加共讀,繼續沿用以往那種低效的讀書方法,跟不上就選擇拖延……這些錯誤的做法讓我停步不前,整個人處于散亂的狀態,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到這本書上。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掉隊是必然的,時間越久和大家的差距就會越大,那時再想趕上大隊伍幾乎是不可能的。
怎么辦?
先建立和這本書的親密關系,即每天要讀一會兒,不管有沒有共讀,自己都要經常看這本書,讀懂要看讀不懂也要看,先不考慮什么讀書方法更好,每天讀隨意讀,把書當成自己的朋友。接觸多了,有了感情,至少不會產生距離感。
重復聽老師的領讀錄音,勤動筆記錄有感觸的地方,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從每周一篇開始,慢慢來持續做,一年之后一定會有進步。
積極參與群里的討論,及時寫共讀反饋,要融入集體的成長氛圍中,不做透明人。
把觀察永澄50天與共讀活動結合起來,及時吸收日更的知識點為我所用,嘗試將目標管理的技能落實在共讀活動中,把理論真正地用出來。
工具的使用方面是我的弱項,到現在為止,連簡書都用不好,腦圖也不會畫,流程圖更是門外漢。不會使用工具就無法把頭腦從繁重的記憶工作中解放出來,列入學習計劃吧,也可以向高手請教如何入門。
附上 永澄老師做的流程圖,激勵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