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嘎佬”,嘎嘎喊你來吃飯!

小時候,聽見外地來的說著客腔話的人,喊我“民嘎佬”。

我仰起頭問嘎嘎,“民嘎佬是什么?”

“民嘎佬就是我們這些從云南大理來的白族人啊。”嘎嘎一邊說著,一邊從鍋里夾起一坨豬腦殼肉,塞進了我的嘴巴里。

700年前,我們的祖先從云南大理來到桑植縣,我們是白族人。童年的記憶猶如酉水河里流淌的河水,日夜不息,延綿不絕。祖先的血脈在一代又一代“民嘎佬”的身軀里流動,生根發芽,開枝散葉。

白馬過隙,時光荏苒。一晃30年過去,從前小小的“民嘎佬”,長成了雄壯的白族漢子,像一只只雄鷹飛向山外的世界。天南地北,斗轉星移,故鄉漸遠,鄉音漸稀。

只有在魂牽夢縈的午夜,只有在人潮似海的車站,只有在生離死別的關頭,一聲“民嘎佬”才會像一股電流擊中魂魄,腦海中浮現起芙蓉橋、馬合口、麥地坪、官地坪、瑞塔鋪、空殼樹……這些曾經熟悉的地方,才會驀然驚覺回家的路是如此悠遠、漫長。

你有多久沒有被人喊一聲“民嘎佬”,你有多久沒有吃過嘎嘎做的飯菜,你有多久沒有在這片祖先征戰的土地上,像一只雄鷹將它們擁入懷中。


?湖南桑植地區是我國白族的第二大聚居地區。這支白族自宋末元初遷入至今已有七百余年歷史。在與周邊諸民族的長期相處與交流過程中,桑植白族逐漸形成了與大理白族相異,而與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等相融的獨具特色的白族文化。

在桑植白族“民家”遷入桑植的700多年里,飲食文化獨成一體,形成了鮮活的歷史記憶。如今,在桑植鄉間村野,傳統純正的桑植口味的菜肴烹制方法仍然在民間流傳和傳承,加之桑植自然生態優良,種養的雞鴨鵝等家禽、蔬菜健康又美味,這一切的元素使得桑植的飲食文化獨樹一幟。

相對于川菜的麻辣、湘菜的酸辣、粵菜的寡淡,桑植菜肴的制作方法追求返璞歸真,杜絕了任何化學添加材料,簡單的烹飪方法,就像嘎嘎(外婆)小時候做的菜一樣。

但是遺憾的是,由于外來飲食文化的侵入,以及農村人口空心化的問題,桑植民家正宗的烹飪手藝面臨失傳的危險。現在即使在張家界市區,也很難在任何一家餐館吃到純粹的桑植民家菜。

所幸就在最近,桑植白族民家廚師王炎憑著對白族民家飲食文化的熱愛,毅然在張家界開了一家“民嘎佬私房菜”餐館,專門烹飪具有桑植白族民家特色的傳統菜肴。據了解,這里的所有原料都采購于鄉間,所有的手藝都傳承于“嘎嘎(外婆)的味道”。

“民嘎佬私房菜”也是張家界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桑植民家主題餐館。歡迎大家去品嘗!


餐館地址:張家界西溪坪陽光酒店斜對面。

預訂電話:18797525288 ?王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愿漂泊的人都有酒喝,愿孤獨的人都會唱歌。
    漸漸冷閱讀 19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