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媽媽和寶貝們的表現似乎都不是太好。寶貝們總是不聽大人們的話,而媽媽總是沒有足夠的耐心。媽媽越沒有耐心,寶貝們越不想要聽話,寶貝們越不聽話,媽媽越沒有耐心.....
終于,媽媽發怒了。
......
......
事情源自于寶貝們做事拖拉的壞習慣。周二下午給孩子們講《世界歷史》,故事講了一半,孩子們要求媽媽接著講。但吃飯時間到了,媽媽只好答應晚上睡前再接著講。
吃完晚飯,孩子們上繪畫課。畫完后,畫筆撒了一桌子,不收拾。媽媽不開心地幫孩子們一邊收拾畫筆,一邊催促著他們趕緊洗漱,因為媽媽也記得答應他們睡前還要講故事,但是再磨蹭下去,就沒有時間講故事了。媽媽耐著性子喊了很多次,倆個小家伙才不緊不慢地來到洗手臺。說是刷牙洗臉,其實是兩個小家伙玩水的時間,牙沒有認真刷,臉沒有認真洗,水可浪費了不少。倆人把洗臉毛巾包裹在水龍頭上,看水從毛巾中涌流出來,一邊玩,一邊大喊:"水簾洞來咯!水簾洞來咯!"
一旁忙著收拾畫筆的媽媽,耐著性子走到他們面前說:"不許這樣浪費水!媽媽跟你們說過,水資源是有限的,我們不可以浪費。"說罷媽媽又匆匆把水龍頭關上。接著幫孩子們打洗腳水。大寶玩得正盡興,被迫讓媽媽中斷,心中不快,嘟著小嘴命令到:"那一會兒要給我們講《世界歷史》哦!"媽媽看了一下手表,9:45。雖然媽媽內心很想要給孩子們講故事,但睡覺太晚,會影響第二天上幼兒園。原本有時間講故事的,可兩個孩子把時間全部磨蹭完了,媽媽也心生不悅,于是板著一張臉說:"已經沒有時間講故事了,洗完就睡覺。"
"為什么?!"大寶立刻露出一張極度委屈的臉。然后一臉埋怨地抽涕起來。媽媽最后的底限被攻破,媽媽怒了。
"你們自己一天磨磨蹭蹭,還要怪媽媽,你們的習慣太壞了,自己的東西自己不知道收,自己的事情自己不想著做,從寫作業到洗漱,每件事都要媽媽來提醒催促!自己把時間磨蹭完了,還要怪媽媽不守信用!"媽媽大吼起來。
"你們自己想想,你們都5歲了,什么事情卻都要等著大人來幫你們做,媽媽真的很生氣!"媽媽越說越激動。
大寶的委屈一下子被媽媽的怒吼給震住了,他怔怔地看著媽媽。
媽媽吼完之后,忿忿離去了。
爺爺幫著兩個小家伙收拾完畢后,兩個人悄悄上床了。
在爸爸的安撫下,媽媽收拾了自己的壞心情。媽媽心覺愧疚,也早早上床陪孩子們睡了。
媽媽進來時,兩個寶貝還沒睡著,聽見媽媽進來,誰都沒有說話。待媽媽躺下了,媽媽聽見兩個小朋友的翻動聲,媽媽略帶悔意的說:"寶貝,媽媽愛你們。即使媽媽生氣的時候,媽媽也是很愛很愛你們的。"
小寶立刻回應媽媽:"媽媽,你生氣的時候,我也還是很愛你的。"
"謝謝小寶。"
正在這時,大寶突然用很溫柔的聲音喊了一聲:"媽媽.."
"怎么了?寶貝。"媽媽現在已經不生氣了。
"媽媽,我覺得生氣比忍耐更有愛。"
"哦?為什么?"媽媽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所以媽媽很好奇地豎起了耳朵。
"因為,你吼我們的時候,是為了我們好,你希望我們變成更好的人....嗯,像老師那樣...所以,我覺得你生氣比忍耐的時候還要有愛..."
媽媽被大寶的話震懾住了,一下子陷入了沉思。
是啊,為什么自己總要為憤怒自責呢?從愛而發出的憤怒誰說不是一種義怒呢?
真心的憤怒和虛偽的忍耐,究竟哪一種更有愛呢?或許孩子們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
數秒后,媽媽回過神來。
媽媽對大寶緩緩地說:"嗯,寶貝。你說得很有道理。媽媽應該認真想一想這個問題。"
愛的確是恒久忍耐,可是當我們已經不能忍耐時,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情緒,真實地面對人性的不完美呢?
憤怒也可以是一種愛,只要憤怒是從愛發出的。太多時候,我們過去熱衷于通過行為來附加很多標簽。有時候我們對于一些不當的行為太過敏感,但其實,只要真愛至上,一切行為都會有積極的意義。
親愛的寶貝們,謝謝你們讓媽媽懂得了這個道理。
愿我們都能靠著彼此的愛成為更好的人。
永遠活在愛里的媽媽。
Kathy
2019.9.19
與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