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但問何謂西東?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這是電影『無問西東』剛開始就給我們提出的問題。

接下來,就是導演給出的四種人生歷程。

“故事,就是生活的比喻。”《故事》的作者麥基這樣說道。我覺得說得有些不對,故事,有時候是生活的類比——在不同的時空中,尋找著相同的東西。

『無問西東』是李芳芳導演繼『80后』拍攝的第二部電影作品,電影名取自于清華大學校歌歌詞“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電影按非線性剪輯手法分割成了四段故事,相互承接,分別講述了來自清華大學的學生在不同的時代焦慮和個人困惑的背景下,本著自己的真心,做出了人生的選擇

前些天,我打算去看這部電影,是因為這段時間自己尤其的焦慮,試圖在電影里得到一些啟發(fā),其實就是想找點樂子。

我不知道豆瓣影評如何,甚至有哪些演員參演也不清楚,只知道是那位李芳芳導演的作品。

身處在商場爾虞我詐中的公司高管張果果,即使聽了太多關(guān)于人性黑暗的故事,最后也遵從了內(nèi)心,選擇了妥善安置四胞胎和他們的家人。

對這個故事,我的感觸不是很深,也許身處高位的領(lǐng)導們,更能感覺得到自己像是個人,或者不是人。

攻讀核工程專業(yè)的陳鵬面臨著選擇愛情還是選擇報效家國的煎熬,善良如斯,卻對愛情少了幾分信任,選擇了到工程所研究核能。自私的李想,在面臨內(nèi)心的拷問之下,選擇了善待他人。

愛慕虛榮的王敏佳,在革命風暴的“洗刷”之下,選擇了歸于平淡,守候戀人。“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時候把我推開。”這句話,成為了陳鵬和王敏佳相愛的誓言。

沈光耀面臨著是遵祖訓,盡子孝,還是參軍衛(wèi)國的選擇問題。目睹了日軍的暴虐,無辜孩童的不幸之后,正如空軍教官所言: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他選擇了守住內(nèi)心的正義。最后,他駕駛戰(zhàn)機直沖敵艦,同歸于盡。

吳嶺瀾國文和英文都是滿分,理科類課程不及格。他想的是追尋潮流,研習理科,而不是遵循內(nèi)心真意,進修文科。

我看到這兒時,想起了高中時光。我明明內(nèi)心喜歡的是文學、政治、歷史,最后卻選擇了理科,學習物理、化學、生物。

還記得班主任說過,理科畢業(yè)生容易選擇大學專業(yè),將來也好找工作。我并不是心懷怨恨,惡言相向。我想,主要的原因是,那時我也覺得聰明的孩子就應(yīng)該學習理科,而不是只靠記憶的文科。

想起來,還真有些諷刺。

吳嶺瀾在梅貽琦校長跟前說出他的選擇后,梅老說了這樣一番話:

“把自己交給繁忙,得到的是踏實,卻不是真實。”

什么是真實?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起,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那就是真實。”

這句話著墨之重,用意之深,把整部影評的靈魂給提煉了出來。

什么是真實,我覺得就是做一件事的時候,能夠保持專注,那就是真實。因為只有心無雜念,胸無雜墨,才能夠不問外界如何,保持對所做之事的崇敬與熱愛。

如果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失去了平靜,感受到整個人都在晃蕩,心思飛到了窗外,那么所做之事必然不是我們內(nèi)心所要追尋的。

或者更嚴格地說,這段旅途的終點,暫時還不是我們所想要到達的。但也許在不遠的將來,經(jīng)過了更多的選擇和經(jīng)歷之后,我們的內(nèi)心會因之澎湃,并且是干柴烈火。

電影所講,除了對自我的拷問,追尋真實,勇敢地做出人生選擇以外,還白描了西南聯(lián)大時期的文人風骨。這是電影的時代背景,也是它的精神內(nèi)核。

西南聯(lián)大在戰(zhàn)火連天的時代,老師和學生都依舊保持著對國家前程的擔憂,對知識真理的追求。雨水敲打著教室的鐵皮屋頂,敲打聲完全淹沒了教授的講課聲。

教授在黑板上一筆一劃地寫下——靜聽雨聲

這是我印象最深的場景。

雨聲太大,老師讓同學們靜聽雨聲,這也許在我們看來的荒謬的,近乎不可能。

如果時光轉(zhuǎn)換到現(xiàn)在,大年十五那天,教室外煙花璀璨,鞭炮聲掩蓋了老師的講課聲,我們回想一下,那時我們在干什么,或者猜一猜,你和你的老師會怎么做。

老師賣力地說道,“同學們,這道題需要用動量定理來解決,對,對,對,動量定理,很簡單。”同學們啞然。

他們不知道屋外的星空是什么模樣,也不知道聲音到底是什么概念,甚至還不知道什么是物體的運動。他們只是知道,這道題需要套這個公式,那道題是期末考試原題。

什么是物體的運動?我看了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才知道,這就是運動。

什么是語文?我看了《野草集》才知道,魯迅沒那閑工夫顯示自己學問的深奧莫測。

什么是生活?我剛上大學的第一學期才知道,我最擅長把生活過成白開水。

對西南聯(lián)大時期那些事,那些人的偏愛,是我的幸運。

岳南的《南渡北歸》和鄭貞銘的《百年大師》,給了我這部電影所不能表達的東西。

電影中很多群演,都是歷史上光彩奪目的文人名士,包括梁啟超、華羅庚、蔣百里、聞一多、朱自清、王國維、錢穆、陳寅恪、錢鍾書、梁思成、林徽因等等。

這部電影的意義在于,給了我們一個了解昔日風骨的契機,給了我們一個保持對生命思索的習慣,追尋內(nèi)心真意的善意啟示。

更多歷史的厚重感,以及一代人凹凸有致的才思,是堆放在書架上面的東西才能夠給我們的。我想說的是,有些過于炫目的場景,我們不必太當真。

愿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愿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忖度著,我原來是個無問西東,卻不思西東為何物的無賴。那么,你呢?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