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選擇,誰會選擇出身貧窮呢?

今天看到簡書上關于“貧窮”的幾篇專題文章,說實話,感觸挺深的,因為我從小就與貧窮為伴。

我的家在江西的一個偏遠小山村,四面環山,工業發展基本為零。父母都是在家務農,從來沒有出去外面打過工。靠山吃山,一年到頭主要的收入就是上山幫人干活的工錢,再加上把養大的豬賣掉的錢,也沒有啥經濟作物。所以上學的時候每次填調查問卷,關于家庭收入這一項我都是選最低的那一檔。

以前我們住的房子是那種非常老的土坯房,久經風雨洗禮,有個房間還用木頭撐著,搖搖欲墜。最煩的就是下雨天,一下雨就各種漏,家里的臉盆、水桶都不夠用,我對“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這句話是有深刻體會的。有一年夏天我夢見自己被水沖走了,身上涼凄凄的,猛然驚醒才發現,原來是下大雨漏水漏到床上,我身上都濕了。趕緊找了個臉盆接著水,換套衣服,實在太困只能調個頭瞇瞇糊糊挨到天亮。每次下暴雨刮大風的時候都去別人家待著,就怕房子倒了壓著自己,一到這個時候都是提心吊膽。

在我的印象中,上小學的時候一年到頭爸媽也難得給次零花錢,在那個1毛錢還能買一個冰棒的年代,如果弄丟了2毛錢,那就是大事了。很不幸,我就弄丟過,結果回家被老媽一頓罵。小時候也沒買過一件玩具,唯一的一把玩具槍還是我那住在縣城里的叔叔給我的,那是他已經玩壞了的,打不了子彈。每到過年的時候都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拿著玩具槍耀武揚威,牛氣得不行。當我們村的那個小店老板買了我們村第一個小霸王的時候,我經常到他那去看他們打游戲,雖然他們不同意讓我玩,我只能羨慕的在旁邊看著,但是依然到了飯點都不想回家,最后晚回去了又是被罵。

剛上初中的時候,一個星期的生活費只有5塊錢,饅頭2毛一個,包子3毛一個,5天的早餐錢就全在這了。中飯跟晚飯用糧票打飯,就著周日從家帶的菜,一個星期就這樣熬過去了。對,你沒看錯,我們帶的菜是要吃一個星期的,因為怕變質,所以都是炒得很干的。有錢人家的孩子一個星期10塊20塊甚至是50塊,每天都到食堂打菜吃,這就是差距!

到了高中,貧困的生活還是沒有改觀。當時我姐在讀大學,而我又要上高中。爸媽供兩個孩子上學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所以我上高中的時候條件也不可能好到哪去,更沒有錢培養我其它方面的興趣愛好。記得高二的時候我非常迷BEYOND,也想學吉它。每次從樂器店門口經過眼神都停留在里面的吉它上,也想報里面的學習班,但是看到幾百塊錢的報名費再加上買吉它的費用,也只能想想而已。我知道家里的情況,不敢向爸媽張這個口。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我的大學是靠助學貸款才完成學業的,我也算非常幸運了,正好是從我上大學那一年開始有了助學貸款,不然可能我的大學就沒那么容易上了。大學拿過一次貧困助學金,說實話,雖然能拿到錢,但是這個錢拿得并不開心,因為拿這個錢并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

可以說,一直到現在,我們家都還是比較貧窮的家庭。雖然現在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多了,家里蓋了新房子,遇到大風天氣也不用再提心吊膽;家里彩電冰箱什么的都有,物質上比以前也好得多。但是跟那些富裕的家庭比還是差得遠,跟大城市的壓根就沒辦法比,而且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現實就是這樣。

貧窮,讓我從小養成自卑的性格,感覺自己低人一等。我清楚的記得有一次我爸帶著我姐和我在縣城菜市場買菜的時候,當時正值年關,菜市場人比較多,我爸不小心把一個攤主的山藥踫掉了,結果那山藥斷成兩截,那攤主強制讓我爸把那根山藥買下來,那時山藥還比較貴,結果在那吵了半天,最后我爸沒辦法只能把那山藥買回家。面對攤主的無禮,我們卻沒辦法反抗,也無法很坦然的花那十幾塊錢買一根我們從來沒買過的菜。那一刻我感覺我們好弱小,只能被別人欺負。自卑已經生長在骨子里,從小學到大學乃至工作后的頭兩年都是比較內向悲觀的狀態,導致我的老師都說我太壓抑了。大學喜歡的第一個女生,也沒勇氣大膽去追,最后成了別人女友。

如果真的能選擇,誰又會選擇出身貧窮呢?不要跟我說貧窮是一種財富,貧窮是催發堅韌的土壤,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如果你從小生活優渥,有很多玩具,有很多課外書,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去哪玩就去哪玩,能享受良好的教育和優越的醫療條件,讓你跟我換你愿意嗎?你肯定也不愿意!所以不要再拿這些你自己都不相信的話來自欺欺人了。貧窮從來就不應該被人所稱道,擺脫貧窮才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