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到高手,收納的四重境界你在第幾層?

每個女孩子都有自己的穿著打扮進化史。

最開始并不太在意穿著打扮,心思放在學業上;后來這方面有點開竅了,就開始模仿自己覺得好看的明星博主,偶爾穿出來也挺好看,但是不懂打扮的原理,要自己搭配的時候就傻眼了;慢慢地,也開始學習搭配技巧,知道如何配色好看,怎樣穿顯高,按照科學的搭配技巧配出來的衣服肯定不會出錯,但只是中規中距,說不上出彩;再后來,不斷地看別人的街拍,熟悉了自己的身材優劣,購買力也提升后,慢慢就有了自己的風格,在愛美這條路上越走越好了。

從穿著打扮類比到家居收納,從小白到高手,其實也有這樣四個境界。

第一層境界是隨心。一開始沒有收納整理的概念,愛怎么放怎么放,覺得住著舒服就行。就像我小時候,我媽每次讓我收拾房間,都被我用“反正收了也會亂,還不如不收”敷衍過去,只有到了我自己都受不了的情況下才會動手收拾。在我媽的縱容下,我對環境的容忍底線一降再降,現在都很難想象當初怎么能忍受房間那么亂。看來,收納也要從娃娃抓起這話沒毛病。

從第一境界過渡到第二境界——勞心,往往是有一個觸發機關。 比如說,去到一個特別愛干凈的朋友家,才發現,“哦,原來不是每個人的房間都和自己的一樣亂”,或者突然讀到一本收納書讓想要改變現狀,或者是找了一個處女座的挑剔男票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可千萬別被他發現我原來這么邋遢··· ···我的改變是因為讀到人生的第一本收納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口氣讀罷全書,才知道原來家還可以有另一種模樣,原來收納是如此有意思的事情,便開始喜歡上了這門學問,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個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學了很多技巧,把家里收拾得整齊了,但是過不了幾天就又亂了。那么我們有三條路可以選,要么覺得收納麻煩且不可持續,退化到隨心境界;要么原地踏步,繼續去收集各類收納訣竅,購買各類收納容器,周而復始;而第三類人在面對這種情況,開始探尋收納原理來治本,順利通關進入第三境界。

第三境界叫“省心”。何為省心,省心就是我們跨過照葫蘆畫瓢的勞心境界后,開始探尋收納本質,用最輕松的方式達到最好的收納效果。

我們不妨看看收納大師們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在目前主流的收納體系里,收納大致分為四個派別:

“斷舍離”:《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斷舍離》都屬于這個派別,主要的提倡人應該降低物欲,舍棄不適合不需要的東西,從源頭上減少物品的數量,讓每一件留下來的物品都是精品。斷舍離的風潮一時風靡,不過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意見,認為在中國并不是很實用。在我看來,斷舍離確實有可取之處。適當數量的物品是收納的前提,再巧手的人,面對堆滿一屋子的東西,如果不能扔扔扔,想必也很難理干凈。

“技巧派”:技巧派的人強調收納的各種方法,會告訴我們哪些地方還有沒有用到的空間,怎么做一個收納盒美觀又實用,如何疊衣服節省空間又不會起皺。乍一看覺得挺對的,可是技巧性的東西看多了也有弊端,一是技巧千千萬,太多記不住;二是不通用,換一個場景可能又不會了。這也是我不推崇技巧派的原因。

“容器派”:覺得收納就是和各種收納容器打交道。推薦很多萬能的收納容器給我們,或者教我們怎么把一件舊物DIY變成收納工具,仿佛擁有了這件神器,所有的收納工作就一勞永逸了。收納容器作為收納的一部分,確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這并非收納的全部,“唯容器論”的收納理念也是我不認同的。

“空間設計派”:還有一派主張收納設計是一個整體工程,和房屋建造結構以及室內設計都息息相關,在室內設計初期,入住之前就應該考慮到收納問題,而提出這個理念的收納大師大多是建造師和設計師出身。相對而言,這個派別更加科學,從最本質的家庭布局來解決收納的問題。

那這么多派別,我該用哪一個呢?中國的國情日本不同,每家每戶的居住習慣也不一致,沒有一個方案是可以通吃的。但只要掌握了科學收納的三個步驟,我們就能去設計適合自己家的收納方案。

第一,戶型階段通盤考慮收納規劃。

一個真正專業的設計師在給室內設計方案時就應該考慮到收納問題,什么地方需要預留收納空間,總體收納面積能否滿足后期居住需求。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同理,如果一間住宅本來就沒有規劃足夠的收納空間,再厲害的居家達人也沒法把物品收好的。

第二,裝修階段精心挑選收納容器。

如果前期收納規劃做好了,入住后只需按照規劃購置合適的收納容器,即可滿足基本收納要求。我們家里的物品大致可以分為4類:

隨手用:比如水杯,回家換下的衣服;

常用:更換的衣物,遙控器;

儲藏:換季的衣物,棉被;

只是用來展示:花瓶,裝飾品等。

收納容器必須根據我們要收納的物品特性來對應選擇,才能避免看上去收納容器很多,卻不適合使用的尷尬局面。縱觀所有的收納容器,不難歸納出一共有三種類型:

線性收納,比如玄關的掛衣鉤,用來放隨手的物品包包衣服之類;

面積收納,比如各種臺面,餐桌,隔板,用來放置展示性,常用的和部分隨手放置的物品;

體積收納,我們熟悉的各種柜子,用來放常用的,儲藏的物品。

第三,居住階段培養好的收納習慣。

當第一、二步解決收納最根本的問題——所有物品都有了符合使用習慣的容身之所,你就會發現收納工作會輕松很多。只要家庭成員明白了家里的收納布局,什么東西應該放到哪里,大家遵守執行,整潔就能夠輕松維持,達到“省心”的效果,此為科學的收納境界。

那這是不是收納的最高境界呢?這個境界就有點像一個工科男,追求秩序和效率,但比起完美的男神,還少了那么一點點情趣。

在我看來收納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賞心(悅目)。就像很多人疑問的,我們家也很干凈整潔,為什么就沒有宜家的樣板間那么好看呢?因為從省心到賞心之間,還有一個很難逾越的鴻溝,那就是審美趣味。理性的規劃讓我們的物品有容身之所,而感性的審美決定了我們家的質素高低。這個不關乎我們有多少錢,能買多么上檔次的家具,而取決于個人感性素質的高低。

感性素質高的人,沒有辦法忍受家里長期處于臟亂差的狀況;

感性素質高的人,只會保留真正讓自己心動的物品,不會收藏一堆永遠用不上又舍不得丟的物品;

感性素質高的人,對物品保有寧缺毋濫的態度,不買則已,出手必定買自己承受范圍內最好的;

感性素質高的人,往往愿意為美化環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

之所以說裝修是檢驗夫妻感情的試金石,不是說裝修多么繁雜,而是這是充分暴露雙方感性素質和審美高低的時刻。也許妻子愿意為了更好看的外觀選擇1400的洗衣機,但丈夫可能會罵說,長得好看能當飯吃嗎,就知道亂花錢。這就是感性素質在家居收納中的意義,也是最難提升的部分。科學的收納規劃容易學習,而審美水平的提高卻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下面有一些提高感性素質的小tips可以供大家參考:

1,多看美的家居設計。曾經滄海難為水,同樣,只有看過什么是真正的美,才知道什么是平庸。

2,提高對周圍一切事物的標準,包括對你自己,讓自己變得“挑剔,講究,不將就”。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種生活體驗,當你的朋友中有個人很挑剔,要求很高的時候,你和他接觸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讓自己看起來更體面,他來你家的時候也會覺得沒有把家里打掃干凈很難為情。同樣地,當你的標準提高,外界反饋給你的也會是更好的結果。

3,不把有用作為唯一的標準。愛美不是虛榮,它能夠提升我們生活的幸福度。

4,惜物。買來時精心挑選,使用時愛惜保養,棄用時心懷感激,是讓物品最長時間處于好的狀態。

以上便是收納的四重境界:隨心,勞心,省心和賞心。你修煉到了第幾層了呢?

我是木子,只為讓你的小家更美膩的人。持續更新家居干貨,喜歡記得關注我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