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十章 公正的評判一本書

我們學會主動的閱讀不會為了已經(jīng)了解一本書在說什么而停頓下來,必須能評論,提出批評,才算真正的完成主動閱讀。

  1. 受教是一種美德
    沒有一本書會好的無懈可擊,我們要完全明白了解書的內(nèi)容,自動自發(fā)的運用獨立的判斷力,再對書作出評論,訓練自己的受教能力。

  2. 修辭的作用
    在作者的角度看,修辭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說服對方,這樣的寫作才會使作品清晰,容易理解。在讀者的角度看,修辭的技巧是知道別人想要說服我們時,我們該如何反應(yīng),了解對方的意思,并作出評論。

  3. 在發(fā)表評論立場之前,一定要了解。評論不是不同意,我們讀者分析主要論點后,或閱讀和讀者相關(guān)的其他說之后,再說出贊成或反對自己了解的東西。

  4. 避免爭強好辯的重要性
    在不同意作者觀點時,要理性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無理的辯駁或爭論。閱讀者要關(guān)注真理是什么,對話的關(guān)鍵是從中學習到知識,贏只在于增進知識。

  5. 化解爭議
    爭議是教導與受教的一個過程,不要絕望的與不同的意見對抗,知識的不相當永遠可以用教導來解決。尊重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在作任何判斷之前,都要找出理論基礎(chǔ)。

總結(jié):
批評式閱讀的條件(讀者參與作者的“辯論”)

  1. 讀者要完整了解一本書,不要急著開始批評
  2. 讀者不要爭強好辯或盲目反對
  3. 將知識上的不同意見看作是大體上可以解決的問題(要求讀者為自己不同的意見找到理論基礎(chǔ))

第十一章 贊同或反對作者

當讀者不只是盲目跟從作者的觀點,還能和作者的論點爭鋒相對時,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對的有意義的評論。

  1. 偏見與公正
    前提:讀懂了書但不同意作者的狀況,沒有偏見,也不是情緒化

理想化的辯論:

  • 注意爭辯時帶入情緒

  • 提前攤出假設(shè)或前提

  • 多一點理性,不要有派別之爭

    讀者向作者說明的概念:

  • 知識不足

  • 知識錯誤

  • 不合邏輯——推論無法令人信服

  • 分析不夠完整
    (讀者不能任意使用這些評論,除非讀者可以證明自己的論點)

  1. 判度作者的觀點是否正確
  • 說作者知識不足,要闡述作者缺乏的知識,及知識如何與問題相關(guān)
  • 說作者知識錯誤,要說明事實?;虿扇”茸髡吒锌赡苄缘南喾戳鰜碇С终擖c
    +說作者不和邏輯,要例舉精確的證據(jù)
  1. 判度作者論述的完整性
    說作者的分析是不完整的,這樣的評論是沒有意義的,這個可以暫緩評論。批評一本書的最后階段,簡述作者論述的完整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