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公正的評判一本書
我們學會主動的閱讀不會為了已經了解一本書在說什么而停頓下來,必須能評論,提出批評,才算真正的完成主動閱讀。
受教是一種美德
沒有一本書會好的無懈可擊,我們要完全明白了解書的內容,自動自發的運用獨立的判斷力,再對書作出評論,訓練自己的受教能力。修辭的作用
在作者的角度看,修辭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說服對方,這樣的寫作才會使作品清晰,容易理解。在讀者的角度看,修辭的技巧是知道別人想要說服我們時,我們該如何反應,了解對方的意思,并作出評論。在發表評論立場之前,一定要了解。評論不是不同意,我們讀者分析主要論點后,或閱讀和讀者相關的其他說之后,再說出贊成或反對自己了解的東西。
避免爭強好辯的重要性
在不同意作者觀點時,要理性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無理的辯駁或爭論。閱讀者要關注真理是什么,對話的關鍵是從中學習到知識,贏只在于增進知識。化解爭議
爭議是教導與受教的一個過程,不要絕望的與不同的意見對抗,知識的不相當永遠可以用教導來解決。尊重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在作任何判斷之前,都要找出理論基礎。
總結:
批評式閱讀的條件(讀者參與作者的“辯論”)
- 讀者要完整了解一本書,不要急著開始批評
- 讀者不要爭強好辯或盲目反對
- 將知識上的不同意見看作是大體上可以解決的問題(要求讀者為自己不同的意見找到理論基礎)
第十一章 贊同或反對作者
當讀者不只是盲目跟從作者的觀點,還能和作者的論點爭鋒相對時,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對的有意義的評論。
- 偏見與公正
前提:讀懂了書但不同意作者的狀況,沒有偏見,也不是情緒化
理想化的辯論:
注意爭辯時帶入情緒
提前攤出假設或前提
-
多一點理性,不要有派別之爭
讀者向作者說明的概念:
知識不足
知識錯誤
不合邏輯——推論無法令人信服
分析不夠完整
(讀者不能任意使用這些評論,除非讀者可以證明自己的論點)
- 判度作者的觀點是否正確
- 說作者知識不足,要闡述作者缺乏的知識,及知識如何與問題相關
- 說作者知識錯誤,要說明事實。或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能性的相反立場來支持論點
+說作者不和邏輯,要例舉精確的證據
- 判度作者論述的完整性
說作者的分析是不完整的,這樣的評論是沒有意義的,這個可以暫緩評論。批評一本書的最后階段,簡述作者論述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