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我在西安上大學,那年路遙的逝世在校園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記得當時我也曾買過這本平凡的世界來看,現在想來能回憶起來的情節也不多了。可能當時還小,很多東西還是浮著沒沉淀下來。
那年買的那套書早不知去了哪里。
今年又在網上買了一套,可能是暢銷書,也可能是盜版,很便宜。
打開第一部的第一章,開頭描寫了孫少平在高中食堂吃飯的場面。讓我回想起了當年我的高中生活。
我1989年進入高密一中學習,這個時間雖然比書中孫少平上高中的那個時間晚一點,但書中的場面一下子就讓我回想起當年我的高中時代。
我們那個時代已經沒有白黃黑之分了,算是白面饅頭。入學的時候,我們需要把一袋子白面交到總務處。然后各人提報每天的食量,以班為單位匯總起來交到食堂。饅頭2兩一個。我記得我的標準是244,有的男生吃得多,一頓要吃好幾個饅頭。到打飯的點,值日生就會端上班里的大白瓷盆子,到食堂去把各班的饅頭端回來。天冷時要快快地跑著回去,時間久了饅頭就冰涼了。那時的饅頭已不是稀罕物,很多同學吃不了就那么隨地扔了。浪費。
還有打水的值日生,用鐵水桶去食堂提回水來,那時等在教室里的同學早把茶缸子齊齊地排在講臺邊上,值日生回來提著水桶把缸子里面灌滿水,滴的講臺上都是水。
食堂僅有兩個窗口賣大鍋菜,排的隊老長。很多同學不買菜只就著咸菜吃饅頭。當時我嫂子的姨夫在學校后勤上,讓我走后門去旁邊的教師食堂打菜,那里的人少,菜里的油水也多。我去了幾次,但總覺得搞特殊不好,也就把這待遇自動放棄了。
學校的宿舍在靠街的那座樓的四層上,每個宿舍住8個人。沒有暖氣,冬天冷的要命。早上起來跑操,摸出床底下的臉盆子,里面的水結了薄薄一層冰,我們就用這冰水洗臉。
現在想想覺得挺不容易。但是很奇怪,我們當時并沒覺得苦,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順理成章。
今天看到孫少平上學的這段,勾起了我對往事的一些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