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如果被別人知道我對于這本名著是下面的這些感受,肯定會被人認為是缺乏文學細胞還是什么的,不過我只是寫下一些關于這本書的心得而已,不同的人肯定會有不同的見解,或許我比較膚淺,還領悟不到太過深奧的含義吧。
去年偶然看了篇微博,說的是某個作家因為小時候看了《月亮與六便士》,對于理想和面包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也一直因此而堅持自己的理想,后面慢慢的成為了現在的自己。于是我對于這本書大為好奇,覺得可以對一個人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那必定是有不同凡響之處了,當時的我興致勃勃的把這本書名加進了備忘錄,準備去看,然而,作為跟現下多數青年一樣犯有拖延癥的我直到上個月因為手機問題而忽然想起了自己曾經說過的要看的這本書,遂上網找到了這本書,終于可以拜讀巨作了。
因為個人對于名著什么的興趣不大,看書的初衷也是因為覺得自己閱歷不夠,想要通過看書來提升下自己的眼界什么的,所以看這本書的時間大多都是上下班路上,其余時間該干嘛還是干嘛。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數的名著都是這樣,開篇總是讓人莫名其妙的,把前情提要給鋪墊好了才進入真正的主題,小說(算是小說?)是以第一人稱描寫的,所以剛開始我說的那些人物情景什么的,我以為是一大堆廢話,找不到重點,大概是看到了10%左右吧,才明確知道書的主人公是誰(我沒有看內容概括,直接看的正文),也大致的梳理了下書本里的脈絡,我有個壞習慣,看書總是囫圇吞棗的,看得不夠仔細,閱讀速度很快,但是人物的名字總是記不牢,因為名字太長,加上是外國人名,所以很不習慣。不過我有特異的功能,把各個人物的關系給理清,此后,書本里出現的各個人物都把他們跟主人公的關系聯系起來,這樣就不會影響我的閱讀體會了。
說實話,我是抱著“要不是看你是名著我才不看你”的心態來閱讀的,硬著頭皮看了不少,慢慢的靜下心來閱讀,居然也發現,名著之所以是名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我還是覺得書里的主人公實在是一個大變態,書本的大概內容在我看來就是——主人公在深受內心夢想魔鬼的驅動后開始放棄一切現有的生活,拋棄妻子的去追尋內心強烈的愿望,單從他前面的三四十年的生活來看根本是看不出主人公是會有如此驚人舉動的表現的,在外人看來,他生活幸福美滿,妻子貌美持家有道,兒女孝順聽話,工作一帆風順,以致于當“我”初聽到他失蹤后詫異得難以置信,所有人都以為他是跟某位女人私奔的,讓他的太太傷心難過,卻還是說出要是他回來決定當他私奔的事沒有發生過,后面還委托“我”去跟他談判,而當“我”去到倫敦(還是巴黎?)他破舊的住處時才發現,事實上他并沒有跟某位女人私奔,卻是想要學畫畫,因為他內心強烈的想通過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意愿,那種表達欲迫使他不得不放棄一切,并且瘋狂的不給自己留任何后路,盡管他自己本人并沒有學過畫畫,他之前的工作也跟畫畫沒有任何一丁點關系,他的畫畫在很多人看來還是丑的不堪入目,知道他畫畫的人都在嘲笑他的不自量力,可是主人公還是無所謂的做著自己想要做的事,他告訴“我”要是他太太想要離婚的話他可以簽字,他絕不會再回去了,他的兒女都長大了,他的責任其實都盡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事他都不再關心了。我看到這覺得他簡直就是個無情無義的負心漢,自私自利,而且生活邋遢,不修邊幅,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自己瞎折騰,什么都不會居然也學起藝術家來畫畫,真是可笑。作者說他內心里住著魔鬼,在強迫著他來做的一切,的確,我也覺得他身體真的有個魔鬼,使得他完完整整的變了個人似的,在他的身上我根本看不到任何作為人的基本倫理道德存在,他已經對一切都不在乎,只要能讓他畫畫,他什么都不無所謂,也可能因為他身上的這股魔力,后面一位對他頗為欣賞的畫家屢次對生活窘迫的他伸出援助之手,但是他的態度還是一如既往的高傲,絲毫沒有受人恩惠的感激,甚至還因此而使得那位朋友的妻子在照料生病期間的他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愛上了他,要拋棄那位朋友,那位畫家朋友痛不欲生,而他竟然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朋友妻子的愛意,雖然他不見得愛上了朋友的妻子,但是他無恥的占據了朋友的房子和妻子,安心的作著自己的畫,真是個無賴!可能是發覺他真的不愛自己,朋友妻子選擇了自殺,卻仍然換不來他的絲毫心軟,而深愛妻子的朋友跑去祈求他去看望妻子,他也沒有任何波動,簡直是鐵石心腸!為了可以畫畫,他后來還跟另一位女子做起了夫妻,在一個小村莊里肆意的畫畫,他利用著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來畫畫,對于現世的生活絲毫不感興趣,奇怪的是他畫畫根本也不是為了給別人看,只是要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對于他來說就滿足了,他在后面的幾年瘋狂的畫畫,甚至在得了麻風病也不間斷,放棄了治療,跟最后那位妻子(沒有證書的)過著與世隔絕的的生活,卻還是要不停的畫畫,死亡什么的都帶不走他畫畫的熱情,最后在他臨死前,一位醫生也被他所畫的東西而震驚,他的房子里的都是油彩,墻壁上也都是他的杰作,他死的時候應該是挺心滿意足的,因為他想要表達出的東西都已經全被畫了出來。諷刺的是,他生前畫的各種畫沒人欣賞,他想要表達的那些卻因為拙劣的畫技而不被人認可,可是在他死后,卻莫名其妙的火了起來,上流社會的人都在求他的畫作,可惜他的畫作大多被囑咐讓他的最后一任妻子給放火燒光了,他就是這么的特立獨行,我想畫畫我就畫,放棄一切也無所謂,但是我畫畫又不是為了給誰看的,我只要自己滿意了,就算把那些畫一把火燒光了也不可惜。就是這么任性。
看完了整本書,其實我內心是內牛滿面的,為什么主人公一點人性的溫情也沒有,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自私鬼,脾氣火爆,對于我這種看慣了霸道總裁的人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大沖擊。但是卻又不得不佩服主人公的勇氣,勇敢的放棄了看似幸福的生活,在四十歲左右的年齡還足夠膽量的去追尋內心里最真實的聲音,就算生活顛沛流離也在所不惜,他泯滅了許多作為普通人的特質,卻在最后證明了自己活著的價值,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圓滿。
不知道在多年后的某日,若我也發現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理想時,在主人公這樣的年齡,是否還有足夠勇氣放棄一切,勇敢的去追尋,亦或是現在,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去發問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否可以為了它而不顧一切的去做任何事。我還不知道,只是但愿我們都能無悔的過完這一生,實現自己真正的價值,努力給自己書寫完滿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