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從木匠的公司出來以后,沒想著上班。
公司那三年里,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自己給自己打工,做自己想做的器物。
給自己打工,我定義有兩種:開個工作室小作坊和提高技術做自由職業者。
我的打算是做個自己的工作室,名字都想好了,叫做“愚貓小器”,后來改成“愚器”——因為我反應相對慢,思考問題廣和深,要花些時間才有結論,才能做器物。
雖然上個公司就待在制作部門,也實踐創建了相關的工藝流程和工具,但是對現在想做的器物來說,我掌握的技術,準備的資金,還有能夠調用的資源依然是不夠的。
我選擇了兩個方向:銀木結合的戒指,香臺。
戒指以木為基底,外圈包銀,或者反過來;香臺則是以倒流香的流動效果作為方向。
可惜啊,在戒指上,這次嘗試就死掉了。
之前我只做過銀字的鑲嵌。不過因為想做產品開發,就買了不少首飾書,又翻墻看了很多的視頻,理論知識掌握了不少。
只不過理論畢竟是理論,等實際操作了,就開始不間斷的出錯。
先是為了省掉工序,直接在網上買成品的戒指圈,二三十一個,算下了成本不高。等寄回來一看,我去,那圈細的不能再細,一使勁就扁了。好吧,就當贈品送算了。按自己的要求再搜淘寶,發現符合需要的戒指賣價已經接近我的預計銷售價,只好退一步買了不同厚度和寬度的銀條回來準備自己做,就算這樣,成本也立馬高了不少。
為了省錢,我買的火槍就是點煙和戶外用的噴槍打火機,說是能達到1300度的火焰溫度,足夠熔掉銀料了。實際操作中才發現,確實火力強勁,過于集中的火焰直接把練習用的銀戒指焊接口給燒成缺口。?
好在當時認識了后面去合作的銀飾店兩口子,又在他們的介紹下進了老王的。把情況詳細的說了,才知道錯誤在什么地方。
焊接是靠戒指整體加溫到焊片零界點的溫度,焊片才變成液體填充在接縫里的。低于這個溫度,焊片不熔;高于這個溫度,焊液直接降低銀的熔點,把銀也熔掉了。像樣點的銀飾作坊,用的都是皮老虎或者熔焊機,火焰能在保持高溫的同時不那么集中,適合整體升溫,所以我這個工具首先就不好用。不過沒辦法,錢不夠,先湊合了。
練習了好幾天,總算把焊接戒指這個技術學會了。
緊接著出現下一個問題,焊片填充以后,焊接位置的顏色是偏黃的。網上說是焊片不行,就買了更好的,可是問題依然存在。再去群里問,才發現大家都有同樣的問題,不做表面處理基本上沒法解決。至于表面處理需要用到的設備,我看看價格就只能放棄了。
后來我就盡量的保證焊縫處的平直,接縫的細小,讓黃色部分保證只有非常細的一絲。
銀戒指圈的問題,在我的能力范圍內只能解決到這個樣子了,接下來就是木頭部分。
原本我以為手里的工具做個小的木頭圈沒問題,實際操作的時候才發現問題很大。
網上后來有人發過教程,一個小巧的桌面臺鉗,手工鋸,銼,砂紙一起上的,然后就整出來一個看起來不錯的木頭戒指,我其實挺呵呵的。
因為做銀木結合,銀圈的位置是直接接觸手指,木頭在銀圈的外面,必須要保證兩者結合的非常緊密,才能達到鑲嵌和膠粘的穩固性,同時還不能把膠的痕跡露出來。只是這個要求,手工做的可能性就很低,除非你花上大段的時間和材料去不斷練習,出來的效果還不見得好,我怎么會去做這種事情。
只有借助外力。
同在木工愛好者圈子里的長輩林叔,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林叔那里有帶鋸,臺鉆,車床,正好是我缺少的必要工具。
那段時間,我把銀圈焊接好,整形成預估的尺寸和形狀,就在木材上面畫出相應的圓,接著跑去林叔那里切割鉆孔,再到車床上修邊,車圓,做成半成品。然后回來把兩個材質進行粘接,牢固無縫以后又到林叔那里車最后的形狀和粗磨,最后回自己屋里進行細磨和拋光。
期間崩斷了不少,只剩下兩三個還能用。
膠粘的時候也出了不少毛病。最先選用的膠水在實際過程中發生脆化膨脹,上車床的時候直接高溫脫落,又或者粘不住木頭,導致木頭裂開。后來一發狠,但凡是對人體無害的膠水,打包兒買了十多種回來,一個一個實驗,才最后選擇了一種,后來不同材質粘接基本沒出問題。
折騰了好幾個月,總算是能夠有成品了。
興致勃勃的在各個群說了說,來了個友情客戶。
賣出了一個。
為了尺寸合適,做了十多天,送到對方手里。
然而,就只有這一個,沒有再多。
因為沒錢了,更因為,在這一個的過程中,我發現了最大的問題。不是材料,不是工具,甚至不是技術,而是你的尺寸和客戶的理解是兩碼事啊兩碼事。
所以我結束這次匆匆忙忙的嘗試,帶著對銀飾的執念,去了朋友的手工銀飾淘寶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