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永不止步——《三峽》公開課反思

本次公開課的感覺上得不盡如人意,現實和預想總是有差別的。

本節課定位是《三峽》第一課時,以朗讀和翻譯為核心,目的是讓學生把課文讀好,能夠獨立翻譯課文。在導入和知識鏈接部分,師生活動還是挺和諧的。在讀的環節,在字音強調時,ppt中“漱”的拼音有問題;在上課時播放了視頻朗讀,視頻朗讀中有兩個錯別字,但是沒有給學生都強調到;在學生多次讀錯“屬”的音的時候,在板書時本來寫對了,聽學生小聲說不對,就猶豫不決地改錯了,最后自己又改對了,但是這個過程很不好,說明自己知識不扎實,而且太過于緊張了;在翻譯環節,在復習翻譯原則時,和書上的不一致;翻譯前兩個自然段進行的是很順利的,但是注意到時間不多了,為了一節課上完基礎翻譯,后兩個自然段出示了字詞翻譯后就看了幾秒譯文后,匆匆結束了。

這次公開課是我入職第二年的匯報課。我沒有把它設計成表演課,而是扎扎實實的常規課。非常感謝學校給了我們展示自己的平臺,這次的活動讓我收獲了許多。再次感謝我們語文的薛志勇、劉芳、薛斌、耿艷、孔微老師,聽我的課同時大方指導我;也很感謝于紅梅老師、李娟老師、楊婷老師、程創立老師給我的寶貴意見。聆聽了各位老師的指導,我反思了很多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1.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

本節課我在朗讀方面讓學生把握朗讀的停連、字音、語速等,這其實是七年級的語文朗讀的目標。對于八年級孩子來說其實是比較低的了。課本的預習已經提示了教師要指導學生感受駢文的句式整齊、聲韻和諧的特點。我是打算解決了翻譯問題,然后結合課后題來讓學生對比文言文和現代文的特點,來體會文言文的簡潔凝練的特點。但是老師沒有說駢文,那么學生在對駢文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是沒辦法知道駢文特點的。因此,從朗讀到語言,再到文體,老師應該給學生提供相關知識的支架,并根據單元目標、預習、課后題、課標、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

? 2.設置靈活的教學活動

? 本節課我制定的教學環節很簡潔,但是教學活動太單一。學生齊讀課文,個別學生讀課文,學生點評他人朗讀,學生齊聲翻譯加點字,個別學生翻譯整段。老師主導者整個教學活動,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乏味的活動也讓課堂氛圍很壓抑,學生的主動性沒有被激發。可以采用同桌對讀,男生女生讀,小組讀,自讀,小組商量翻譯,班級集體討論某個問題等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讓學生在運用課下注釋解決問題的時候,掌握基礎文言知識。基礎知識大部分書上都有,但是只采用問答和灌輸的方式,無疑是不能讓學生最大程度地掌握的。因此,老師在明確知識的情況下,選擇什么樣的學習活動是非常重要的,絕對不能讓課堂變成老師的一言堂。

? 3.隨機調整課堂的環節

? 本節課在時間安排上出現了前松后緊的情況。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在后面的兩個翻譯環節中我就進展的特別快。然而這使得學生沒有真正掌握后兩個段落的含義。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做到隨機應變,不拘泥于教學設計,靈活調整教學環節,以適應學生的學習情況。

4.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

語文的核心素養強調思維的發展與品質、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審美的鑒賞與創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是非常關鍵的。老師講一般是不會產生知識型問題的,然而學生在講授型的課堂到底能收獲多少呢,這與學生的情況有很大的關系。于紅梅老師在評價時指出,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比如在課件出錯時,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比如在設計品讀時,問學生為什么說是“寧靜味”“快樂味”“深沉味”;比如根據學生的思路,順勢補充人物背景;比如給學生朗讀配樂等等。多問學生幾個為什么,既能讓學生理解老師的思路,又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發展。因此,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落到實處,是需要我不斷探索和實踐的。

本次公開課,是不完美的。但是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我本人成長了很多。教學就是不完美的藝術,我會一直前進,勤于反思,做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