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每個人心里都有故鄉的影子,鄉情就像一杯貯藏了許久的陳釀,酒中有些許甜味更多的卻是淡淡的憂傷,沈從文著的《邊城》里亦有他無法再回去的故鄉。
01? 純樸的鄉人
小說里提到的茶峒位于湖南邊境,那里生活著純樸的鄉村人,一個老船夫、去世的女兒和女婿留給他的孫女翠翠、船總順順,順順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楊馬兵等簡單的人物脈絡貫穿了小說的始終。
他們憨厚、正直、質樸、熱情,老船夫從不收來往搭乘渡船人一文錢,還備好土煙、茶水和預防路人生病的藥材,遇上喜歡吸煙的路人還要附送一些,老船夫去河街買的燒酒從不吝嗇,多邀鄉親和好友一同品嘗,這里保有最純樸的鄉村情感。
02? 迷惘的愛情
翠翠去河街看端午賽舟,等爺爺時遇見了二老,和他年齡相仿的少年,二老邀翠翠去他家等爺爺,翠翠因為誤會罵了二老,被二老理解為是對他的稱贊,二老派人送翠翠回家,二人短暫的相識,卻在彼此心中留下難忘的痕跡。
大老也喜歡翠翠,派人通過開玩笑的方式探聽翠翠爺爺的意思,翠翠爺爺也歡喜大老,但想讓翠翠自己做主,多次問翠翠,翠翠以沉默代替了她的不愿意,大老和二老約定一起到翠翠住的溪邊為她唱情歌,二老的歌聲悠長動聽如山雀,翠翠在夢里被歌聲迷住,但并不知是二老為她所唱。
翠翠爺爺以為是大老為翠翠所唱,去河街船總順順家一問大老才知是二老唱的,知曉翠翠和二老心有靈犀,期盼兩個年輕人能走到一起,卻再未等來二老的情歌,原來是大老清楚翠翠喜歡的是他弟弟二老,心情郁悶,跟船運貨途中被淹死了。
二老和翠翠的愛情因為大老的死結了一個大大的疙瘩,船總順順和二老都不愿再提起,爺爺卻因為自己年齡大了著急想給翠翠找個著落,主動搭訕二老和順順,期待他們給個肯定的答案,他們迫于大老的死很回避,沒給讓爺爺滿意的答復,最終爺爺懷著心事在一個雷雨夜去世了。
翠翠是14歲多一點的少女,對愛情還懵懵懂懂的她,通過爺爺給他講的故事,尤其是她父母相戀的故事才稍微對愛情有所了解,見了二老她會害羞的跑開,在渡船旁做著那些或歡喜或憂傷的懷春夢。
03 守護的親情
老船夫一直努力活了70多歲,為的是守護他的孫女翠翠,爺孫倆相依為命,彼此依靠,船夫爺爺給了翠翠最溫暖的守護。爺爺了解孫女心里所想,孫女也明白爺爺心中所盼,那份親情真摯感人。
爺爺去世后,之前喜歡翠翠母親的楊馬兵代替爺爺繼續守護著翠翠,為翠翠排憂解難,充當了翠翠爺爺的角色,讓翠翠逐漸從失去爺爺的傷痛中走出來,他給予翠翠親情般的慰籍,這份不同尋常的情感同樣讓人倍感親切。
04 變幻的故鄉
沈從文多年后再回到邊城,遇到了如同翠翠一般的擺渡人,通過和這個與他小說中主角翠翠年齡相仿的女孩的對話中,感知到故鄉的日新月異,環境雖有變化但是鄉親們還仍保有那份純樸,而他因為多年漂泊異鄉儼然成了鄉親們眼里的城里人,帶著有色眼光看待自己的故鄉遭到了質疑,他覺得他無法再回去那曾熟悉的故鄉。
曾經有位作家說“回不去的是故鄉”,我看了深有感觸,沈從文回不去的故鄉是邊城,我也無法回去自己的故鄉,或許是相隔太遠,在另一個城市有了自己的小家,因種種借口多年都很少回去,只在夢里依稀回到故鄉。
中間回去探親一次,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讓村里變了模樣,路不再泥濘,房子修葺一新,但是村里的青壯年卻越來越少,再也找不回當初的生機勃勃景象。
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成了鄉村的常駐人口,他們那期盼親人歸家的眼神,悲涼中透著凄楚,看了讓人不免傷懷,再難見像《邊城》里那樣互助互愛,相互守候的相親。那一口口流淌著清泉的古井如今因干涸而塵封已久,鄰居阿婆那一聲聲親切的呼喚只擱淺在記憶深處。
再次面對鄉親們,鄉音已改,縱使你再想像以前那樣和他們無話不談,他們也會因為你的多年不見,因為你的變化而變得疏遠,回不去的不是故鄉,而是你也早已改變了當初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