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古典老師分享的史上最簡單的時間管理——每天三件事。我已經堅持做了33天了!”
“哇塞,好厲害!能夠堅持這么久!每天的三件事都能完成么?”
“額,額……這個倒沒有進行統計呀!不過每天有三個目標,生活變得有意義了。”
1結果>過程>不行動
三件事的記錄是一個過程,有這個行動肯定比那些沒有行動的人要更好,但如果沒結果,那這時候跟那些沒行動的人又有多大的區別呢?或許就是多了個心理安慰。
在去年參加“一百天改變”中雖然每天打卡,但過程有時候是應付性的。此時就是形同虛設,根本沒有結果產出。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如此。為了讓自己有所輸出,就參加押金的學習,而且錢越多效果越好。看在錢的份上,也會好好聽課,并且認真做好作業。這就是結果,只是一樣是結果輸出,但還是會有不同層次。
2.一樣的結果,不一樣的效果
在三件事的打卡過程中,我們當時有16個人都完成了。但每個人收獲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收獲了一個群體的溫暖,有的人發現自己每天的成就感變強了。而對于我自己而言,在兩百天的打卡過程中,發現自己對于堅持做一件事的信心不斷增強。
這就是自己第一次把一件事堅持這么久!而且似乎并不難,于是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不斷地增加習慣,比如左手刷牙;練習八段錦……
現在回過頭看,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就是寫作。當時到了一百多天,覺得好像缺乏挑戰,于是就定個小目標吧——日更三十天。
三十天下來,竟然有種感覺——日更好像也不是很難嘛!那就一百天吧。一百天也在不知不覺中走來。5月份到現在也有210多篇文字產出。而這個影響也還在不斷擴大。
學習有時候就該功利點,學了這個我能用在什么地方,能給我帶來哪些改變!
比如這篇文字,就是昨日閱讀古典老師《超體》的一個交付結果。
A,我將繼續重新進行三件事記錄!
此次,重點提升三件事的結果達成,而不僅僅是記錄。這也是提升自己執行的有效方式。同時也讓自己養成更多好習慣。
B.在踐行路上繼續記錄,分析,總結!
當我閱讀到:“人與人的差別,就在于對結果不同程度的思考深度。人們做同一件事情,卻可以產出不同的結果,然后產出不同的價值。人的價值,不僅僅是體力,時間,精力管理方面的區別,也是對于結果的思考深度。”當時內心有些激動。因為似乎發現了自己身上有個優勢的苗頭。
跟身邊的伙伴相比,做同樣一件事,因為自己更喜歡琢磨,因此好像相對更能多悟出一些門道。
記得第一次參加無領導面試的時候,表現還可以,后來自己查找資料,反思,總結。在接下去的面試中,簡直就是老司機!
包括在聽課的過程中,除了吸收顯性知識外,還會去琢磨老師背后的思維,比如我認為古典對于一個概念拆解能力很強。比如對于結果的理解,他把結果分為三個方面:結果,有(無)交付結果,能(否)復制的結果。而且還能一一進行分析做比較。為了讓大家能夠深有體會,就以大家正在做的事為例。
你的結果清單,就是你的價值清單。本文也只是結果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結果還需要未來的平靜而持續地踐行。
篇外語:小鶴雙拼輸入法第三天,明顯感受自己的進步,同時感受到一個新習慣的養成是那么難。尤其是思維的轉變。記住雙拼每個按鍵的字母不難,難的是讓思維把拼音從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拼出來,拆成兩部分拼出來。相信未來會越來越熟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