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中學那年,正是《穆斯林的葬禮》剛獲評矛盾文學獎時,校園里一度風靡。那時不像現在,沒有手機,沒有微信,沒有微博,那時時間很慢,愛情也很純潔,很簡單。在那時的印象中,《穆斯林的葬禮》是部愛情悲劇,那個年紀的少年對愛情尚無感覺,滿腦子只有金庸古龍,哪有心思去看這些甜膩膩的愛情,更何況還是悲劇。這次,算是補了中學時的課,重拾這部《穆斯林的葬禮》,卻一發不可收拾,幾個晚上的閑暇,將這本600余頁的巨著看完,看完后,心情亦是沉甸甸的。
? ?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書名,好馬配好鞍,書名至關重要,“穆斯林的葬禮”這六個字透著莊嚴、肅穆和一種無法言說的格調。全書五十余萬字,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 ? ? ? ?《穆斯林的葬禮》里的故事是這樣展開的:“奇珍齋”主人——回族琢玉藝人梁亦清,家有長女君璧和次女冰玉。韓子奇隨長者朝圣路過梁家,被精美玉器吸引后留下當學徒,在“鄭和航海船”即將完工之際,梁亦清突然暈倒,船毀人亡。韓子奇潛伏到仇家“匯遠齋”當了學徒,苦熬三年后返家娶了君璧,重振“奇珍齋”,十年后以“玉王”威名冠京華。日寇侵華戰爭爆發后,韓子奇攜玉器珍品躲到倫敦,在英國漂泊的十年里,妻妹冰玉愛上了韓子奇并生下私生女新月。戰后回國,姐姐君璧不容妹妹冰玉和新月,冰玉決定帶女兒遠走異國他鄉,韓子奇苦求,留下女兒。新月長大后考上北大,與班主任楚雁潮碰撞出愛情火花,但紅顏薄命,因嚴重心臟病香消玉殞。而新月的母親冰玉在多年后回國尋找新月,卻已物是人非,空悲切。
我感嘆于作者霍達塑造人物的功力,每個角色都栩栩如生。在敘述方式上也很有新意,用中國傳統的兩個意象“玉”和“月”指代韓子奇和韓新月,以一玉、一月的方式,穿插記敘這兩代人的身世,懸念逐步鋪陳開來。簡單談談這兩位主要人物吧。
男主人公韓子奇,是一個性格較為豐滿的人物,讀罷此書,對他又愛又恨。愛是因為他對女兒新月那份無私的愛,讓新月彌補一部分缺乏母愛的痛。父愛如山,不管什么樣的男人,在女兒面前都會變的柔情似水。這也是韓子奇留給世人為數不多的光明之一。恨是因為他接二連三的背叛,先是背叛了收養他,帶他去麥加朝覲的老者,再就是背叛了妻子君璧,還有新月的生母冰玉,雖然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但他終歸是欺騙了自己的內心,欺騙了穆斯林的信仰,以至于在臨死時內心都不得安寧。
最讓我無法釋懷的,是本書最悲情的人物—韓新月以及她與楚雁潮的愛情。魯迅說:“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新月的一生都是悲劇的,無論是成長,還是愛情。人是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的,只是新月太讓人惋惜了,她并沒有錯,是她父母的糊涂,讓她踏進了成長的苦海。人世間的每一件事都是不可控制的,它只會朝著自己的方向發展。無情的病魔最終帶走了新月,留下了她的愛人楚雁潮,孑然一生活在世間。
如冰心所言,這是一部奇書,三代人六十年的歷程讓我體驗了人世間至善至美的愛情和親情,也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命運的力量。我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然而,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悲劇往往總發生在好人身上,只祈愿上天能多一絲憐憫,讓好人都能多一些好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