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曾經(jīng)在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有一場“80后面對面”的訪談式演講,他奉勸聽眾們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抱怨”。抱怨往往在比較中產(chǎn)生,實際情況卻永遠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中國才有“知足常樂”的哲學古訓。
抱怨的確產(chǎn)生不了什么好處。一個抱怨的人,理解他的,會跟他一起苦惱,會擔心他的狀況。不理解他的,會覺得他心胸狹窄、格局小,不能容人容事。對于抱怨的人自己來說,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搞得自己從壞情緒中深陷,更難以從困局之中解脫。
今天我就沒忍住,抱怨了一下。因為看到一篇文筆實在平平、內(nèi)容也沒什么吸引力的文章,卻有著將近一萬的閱讀點擊量,好幾百的點贊量。情不自禁地為自己深深不平起來。我一字一句用心寫的文,相較之下,點擊量真的是少的可憐。
我堅持寫原創(chuàng)文章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公眾號沒有收到原創(chuàng)邀請,粉絲也少的可憐,并且增長緩慢。一直自恃文筆還不錯,也堅持用腦和走心,筆下之文都是認真思考或者是走心感悟的結(jié)晶??墒莿e人不堅持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加原創(chuàng)的一個月半個月的都拿到了原創(chuàng),很多閱讀量超過我的,文筆、內(nèi)容含金量也很一般。所以當赤裸裸的現(xiàn)實擺在那里,我無力吐槽,內(nèi)傷。很多時候有一種“為誰辛苦為誰忙”的挫敗感,甚至想放棄。
可是,我不能放棄。不是因為馬云的座右銘是“永不放棄”,而是因為自己對自己的信仰。愛迪生發(fā)明電燈泡不還是失敗了成百上千次之后才成功的嘛,他也想過放棄吧。很多很多最終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都想過放棄吧,他們堅持了。雖然我堅持不一定成功,但如果不堅持,就一定不能成功。
其實這篇文,又是寫給我自己看的。打開電腦之前,我都不知道要寫些什么,因為一直在期待靈感的降臨,希望這一篇更新,又是一篇問心無愧的好文,可以帶給人美感或者一點思考。結(jié)果靈感遲遲未至,我只好打開電腦,命令自己開始寫,因為我要堅持日更,這是對我自己的承諾。
我對自己講一遍大道理,抱怨不好、抱怨不對,不能給別人帶來負能量,也不能讓自己陷入壞情緒,結(jié)果還是抱怨了……在抱怨之后,甚至又動搖了自己的準則,是要迎合諂媚大眾的口味,還是仍堅持寫自己想寫的,一想到選擇前者,就對自己產(chǎn)生一種憤怒,這種憤怒讓我又產(chǎn)生了放棄的想法。看吧,這就是抱怨后的惡性效應。
不過幸而,我似乎有著跟自己死磕的天賦,天生就是一個喜歡跟自己死磕的笨蛋。所以我不會妥協(xié),也不會放棄。我會盡最大努力、嘗試去融合,個人品味與大眾心理。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寫的是寫作者怎樣通過寫作賺錢,其中一條建議是在沒出名之前,先去迎合大眾口味,寫受歡迎的,再寫優(yōu)秀的。我不知道她是怎樣做到的,可是覺得自己有點做不到?jīng)芪挤置鳌V荒苣瑴I仰視他們,低頭做好自己能做到的,就是寫好每一篇日更。
今天這篇幾乎是一篇沒怎么加工的,我大腦對自己的碎碎念。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抱怨,就沒有放棄。給自己加個油。
晚安,我的讀者們,真心感謝你們增加著我寥落的點擊量。為了你們,更為了自己,我愿意做一個跟自己死磕的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