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功,就是你身邊的人,因為有你,而感到快樂?!?/p>
比職場失意更可怕的是什么?
是活的越來越酷,家人丟了一路。
這樣的事,已經發生了。
2月10日,四川南充張某因妻子經常加班到深夜回家,疑其到處鬼混要求離婚……
3月20日,廈門王先生因長期出差在外,且沒有時間給家中女兒打電話,導致13歲的女兒小嬌離家出走,至今未歸……
6月9日,武漢城區的空姐王女士提著綠豆糕、皮蛋,趕到獨居在江夏紙坊的父親家,想陪父親過端午節。令她沒想到的是,父親已離世多天未被人發現……
如果要把近幾年類似的事件全部整理出來,可以繞地球幾百圈。
而這個數據一直在上漲。
一個看似傳統的社會,價值導向卻相對單一,每個人都渴望名利上的成功。
這所謂的成功,就像一顆毒藥一樣,骨子里功利性極強,相對自私,不包容自由,怎能不令人擔憂哪天會嚴重失衡?
一、
記得一位遠嫁英國的好朋友,有一天在微博上PO出一段話,原話記不住了,翻了一圈她的微博還是沒找到,因為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就簡單憑記憶來還原場景。
一位公司的高管A正在和他的客戶B在電話中,一本正經的商談業務上的合作,大概在聊了二十來分鐘的時候,A的太太C來電話了。
然后,A對B說,“不好意思請稍等一會,我需要接一個非常重要和緊急的電話,很快就好,請先別掛?!?/p>
然后一轉過頭,帶著極其溫柔的語氣和他的太太說,Honey, I miss you so much. How is going today? Are you OK? Do you need my help? Bla bla bla...and I am busy with a important business call. Can I call you back after the meeting call? ...
得到太太確認后,就掛了電話,迅速回到原來的電話中。A表示非常抱歉,向客戶B說明,家里太太來電話了,需要及時回應。然后繼續該業務的商談。
雖然通話時間很短暫,其實所有的對話客戶B都聽得一清二楚,而且邊聽邊笑。而且在B‘旁聽’這個電話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要和A合作。
因為他知道如此尊重和愛護太太的人,一定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男人,公司的事情一定也會處理很好。
就單憑這個,就足以嘗試展開合作。
試想一下,如果在中國可能會是什么樣一種情況:
A、直接按掉。
B、暫時不理會,等談完重要的電話后,再回撥過去。
C、接起電話,語氣很沖的說,什么事,現在在談重要的事情,有事回去再說(不等回應,直接掛掉)。
一個人如何對待男/女朋友或先生/太太,代表著真實的品格,因為這是最最真實的本相。
也許你不知道他/她打電話給你,可能有非常緊急的事情,因為你是他/她最親密的人,所以打給你,需要馬上回應。
二、
我認識一位外企女強人,非常上進,讀EMBA,職場上節節高升,風頭無二。而她的小孩,長期寄存在內地,由爺爺奶奶照看,如今9歲了,多年來保持母子二人一年見一次的頻率。
她以為自己是圣誕老人么?
在一二線城市中,有著太多的牛逼藝術家、牛逼技術流、牛逼高管,問及什么時候陪小孩,其中一些人給出的答案是:
“沒空陪小孩”,
“孩子還小,懂什么”,
“我現在努力打拼,多賺點錢,給孩子打基礎,也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好”。
但他們知道孩子們怎么說嗎,
我們做過幾次調查,孩子們的心聲是: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們不那么成功,我不要昂貴玩具和高價培訓班,我只要你們陪我。
《窮爸爸、富爸爸》里就有一句,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我身邊很多朋友,不是因為不想降低生活質量,而是沒做好為孩子犧牲自由的準備,于是決定暫時不要孩子,我覺得這樣的父母,比生了不養的父母,更負責。
三、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p>
年少時不懂這句古語的含義,曾私下恥笑:
為什么總要留在父母身邊?
好男兒應該志在四方嗎?
于是,夢想帶我們去遠行。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寫著親情計算題,
如果我們不在父母身邊,我們能陪父母多少次?
如果在一個城市,也許有些人天天到父母家里吃飯,那么天天都能看見;
如果不在一個城市,假如父母還能活四十年,
天天見的,就365*40=14600天。
一周一次,一次陪兩天的,2*4*12*40=3840天。
一個月一次的,也按照一次陪兩天,2*12*40=960天。
一年回來一次的,按照一次陪10天,10*40=400天。
從來沒有細細地想過這個問題,總是以為父母一直在那里,就在那里。
可是,父母為了我們,付出了他們最精華的時代,現在,他們已近不惑的中年時代,或到了需要我們反哺的老年時代。
而我們,為他們付出了多少,付出了什么。
中國人最討厭烏鴉,認為烏鴉最不吉利,可是日本人卻最喜歡烏鴉。在自然界種,父母喂養子女的很多,但是子女反哺父母的,只有烏鴉。
四、
其實,所有的情感都是需要陪伴的,這些陪伴成為一個個美好的回憶,這些都是整個家庭、人生最寶貴,最重要的財富。
我始終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錢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你。
生意人的賬簿,記錄收入與支出,兩數相減,便是盈利。
而人生的賬簿,記錄愛與被愛,兩數相加,就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