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字!拉開中產階層孩子的差距,有錢不一定能做到!

文|彩虹姐姐


01

熱播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吳蔚文和沈四海同為富商,養出的兒子卻不一樣。

吳蔚文身為吳家東院掌門人,被稱為"三硬商人",哪三硬?人硬,貨硬,脾氣硬!

富甲一方,依然堅守誠信起家的本性,

幾十年供應軍需藥品毫無差池,

因此在周瑩提出用杜鵑葉子代替血竭的時候,觸及經商底線,將她痛罵一頓。

虎父無犬子,不僅經商,更厲害的是做人

戲中沒有表現吳蔚文如何教育兒子,但兒子吳聘待人謙和有禮,經商不欺壓同行,以和為貴的主張,定受其父影響。

他磊落坦蕩想聯合沈家一同報價,卻遭來沈家父子的挖苦,猜忌。

三顧茅廬,邀請沈家一起承制軍需,時說服父親和氣生財。

揣測,也許拉攏沈家并非吳父本意。但是合作的態度,"有錢一起賺"這個理念是默許的。

更不要說救周瑩于水火中的體貼入微,到沈家吊唁時不卑不亢…

每當看到身高1米85的何潤東不疾不徐道明原委,舉手投足盡是君子風范,我就覺的月白色的袍子穿在他身上格外妥帖——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02

反觀沈家這邊呢?

沈四海的兩個兒子,大哥沈月生同他老子一樣,做生意錙銖必較。

吳家好心邀請他們制作軍需藥品,不念感恩卻得寸進尺提出掛上沈家名號。

二弟沈星移留戀溫柔鄉,惹是生非,家里下人都嫌棄這個混世魔王。

沈家父子本質上都不是大奸大惡之徒。從目前曝光的片花中可見端倪。

因承制軍需出現紕漏,沈月生夜探吳家庫房被奸人殺害,沈四海喪子心痛,誓言“血債血償”聯合杜明禮整垮吳家東院。后,良心未泯,想撤回訴狀“沈家失去了一個兒子,吳家也沒了獨苗,扯平了”,然而授人以柄身不由己。

沈星移也在時代激蕩的洪流中不斷蛻變,從養尊處優的二少爺成長為“翩翩濁世佳公子”。



03

在涇陽縣做生意,兩家都算富甲一方,為什么沈家總被吳家壓一頭?

按照現在的標準,吳家和沈家都是中產階級,為什么養育的兒子差別那么大?

一是詩書傳家,二是父親格局,言傳身教。

用沈四海的話說,“吳家朝廷有后臺”“我們家要能出個讀書考功名的人多好”。由此可見,沈家顧著做生意這一頭,忽視了子女“讀書求仕途”,擱到現在就像“暴發戶”。

《增廣賢文》有云: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

吳蔚文身為吳家東院的掌門人,教導兒子吳聘成為“五品同知”,溫文爾雅。在宅院里設學堂,收學徒,請先生教年輕人念“生意經”,培養未來頂門立戶的大掌柜,好比當時的“書香門第”。

兩相對比,高下立現。“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富有詩書禮儀,在商言商的同時,自然能做出“舍”的氣度和行動,從而恩威并施,源源不斷“獲得”。

因此,即使兩家互為競爭對手,吳聘還是放低身段,慷慨仁義;

才有那樣的志向,把生意做到“陜西第一,天下第一”;

才能吸引到周瑩這樣有經商天賦的女人,在丈夫過世后重振吳家,成為清末陜西女首富。

吳蔚文熟知官商之道,主張謀定而后動。對兒子的想法雖然不置可否,但私下并不束縛手腳。

大義秦商,也是他畢生的追求。

沈四海本質不壞,只是在商海如戰場的博弈中謹小慎微,斤斤計較,更在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生意缺乏魄力,沒有教會兒子廣施仁義,所以心地純良的沈星移要走過一段彎路,才能化不羈轉為堅毅。


04

韓國有位首席媽媽,一手打造出6位博士兒女,前幾年寫了一本書名叫《有奉獻精神的父母培養大人物》。

書中寫道”品德比才華更重要,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養育孩子成為一名德望高、有助于社會的人。”

中產階級家庭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處在中等以上水平,如果說寒門子弟努力突破的天花板只是人家的起跑線。那么同等條件下,拉開中產階級子女間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呢?

格局

我們常說,拼爹式教育拼的是父母的眼界,思維,格局。這三個詞其實不能混為一談。

拆分理解,眼界和思維同讀書一樣,屬于認知范疇。中產階級的父母大多受過良好教育,也能借助優勢為孩子尋得最好的資源。所以,他們小小年紀跟隨父母走南闖北,大開眼界;或者留學海外,比同齡人搶占先機。這些都是用錢武裝頭腦。

可是格局不一樣,他歸屬內心。錢能支撐眼界,思維,卻不一定能打開格局。

格局是一個人的內在修為,是日常生活中孩子從父母身上吸收到的一點一滴內在氣質,在后天成長中,尤其是面對重大選擇時,差距會更加突顯。

這就是為什么同樣送孩子海外鍍金,求學,開眼界,有些歸國后還是喝了洋墨水的空架子,而“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的錢氏家族,卻從古至今誕生了許多赫赫有名的人物。

盤點下來——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位科學家,3位外交家,4位國學大師,5位政協副主席·····

江浙錢家是歷史上吳越國武肅王錢繆的后人,姓錢不貪錢,素有“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祖訓。受此影響,錢氏子女千百年來秉承家訓。

錢學森,中國導彈之父,歷盡千辛萬苦從美回國。沒有他,中國航天事業拖后20年。

錢鐘書,中國文學大家,一生筆耕不輟。過世后,楊絳先生幫他完成遺愿——將家中全部財產捐回母校清華大學,成立“好讀書獎學金”。

那些被時代稱為“大家”“鴻儒”“巨擘”的人,不光是錢財名望積累深厚,更重要的是,有格局,為后世子孫做出典范。


05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主線是周瑩從小丫鬟逆襲成陜西首富的成長史,被稱作“大女主”戲。

十年前還有一部紅透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大染坊》,講的是陳壽亭從要飯少年到創辦青島印染廠的故事。

財富面前,人人平等。

籍籍無名的小丫頭和討飯少年能憑借勤快機智和心胸情懷,在商界立下一番天地。

論出身,中產階層的孩子比他們好過千萬。贏在起跑線,父母更應該修身正己,培養孩子大格局,敢擔當,詩禮傳家的“當家”風范。

金錢對孩子最好的奉養應該是——讓他從內心深處認同自己值得擁有!同時,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韓大爺讀寫訓練營? 彩虹love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