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是為體重苦惱。
嚴格的說,是很少不為體重苦惱,只是近一年來這苦惱日益加重,以至于讓我產生了強烈的焦慮感。
人到中年,本就細紋暗生、顏色日衰,如果再加上一副肥胖的身材,應該就越來越接近記憶中鄰家大媽的樣子了。
太可怕,不能忍!
我開始放棄年輕時“只要皮膚好、盡情吃個飽”的人生信條,頭也不回的加入了減肥大軍的行列中。
買來一堆減肥的秘笈,節食加運動、精準背誦不同食物中的卡路里含量,吃下去每一口都要計算一下會不會超標,甚至采用厭惡療法,每天在心中默念:這些通通都很難吃…
折騰了三個月,我覺得身心俱疲不堪忍受,鼓起勇氣往秤上一站,我還華麗麗的增重了五斤!
蒼天啊大地啊!捶胸頓足之際,我不禁狠狠鄙視了一下自己的意志力,在我幾乎成為一位減肥專家、通曉所有減肥理論的同時,還是屢屢控制不住深夜里往食物伸出的魔爪,抑制不了那顆蠢蠢欲動吃貨的心。
和閨蜜訴苦,電話那頭的那個家伙一副了然的口氣:“你呢,一遇到煩心事就會變胖,煩惱大一點,就胖的多一些,煩惱少一點呢,就胖的少一點,根據我對你長期的觀察和了解,這次你已經控制的很好了。”
我細細梳理了一下之前的人生和體重,不幸的發現她的表述還真是一針見血。
第一次體重飆升是因為高考失利,第二次是因為失戀,第三次是因為產后抑郁,……,而這一次、是因為家中老人接二連三的生病。
旁人會覺得,這位姑娘真是個心靈強大的人,好多人被生活折磨的形銷骨立,她卻很是心寬體胖。
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并不是個心寬體胖的人,而是和別人一樣,在暗夜里一個人害怕、恐慌、默默流淚到天亮,在無法訴說的孤單中,似乎只有不停的吃東西,才能釋放我內心的壓力和恐懼,才能讓我卸下白日里偽裝的面具、真正感覺到那么一絲輕松。
對這樣難得的釋放和輕松感的渴求,就像溺水的人對新鮮空氣的渴求,足以突破我意志力鑄就的所有銅墻鐵壁。
也就是說,在體重與煩惱成比例增加的背后,隱藏著我無法用堅定意志來排遣的內在的痛苦,如果我能用別的方式來化解這些痛苦,我將不再需要大量的填充食物,自然也不再需要強制自己進行一次次漫長而失敗的減肥歷程。
在我恍然大悟之后,我發現了很多和我有相似行為的人(終于覺得自己并不孤單,心理平衡了好多~~~)。
備考CPA的同事小楊一百次用力的告訴自己,要把工作之外的時間全部花在自我學習和提高上,卻一百零一次的不由自主看了幾集自己都覺得荒謬的言情劇,事后頂著大大的黑眼圈后悔不已。
小李想按照書上說的,每月存下25%的工資,作為自己財務自由計劃實施的第一步,結果不僅再次月光,還刷爆了信用卡,陷入了資產負流動的被動局面。
小趙做夢都想擁有和別人一樣馬甲線,教練也保證她只要堅持下去,半年之類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在堅持完兩個星期之后,她的健身卡再次在抽屜里安靜的保存到過了有效期……
其實這些人和都不是缺少意志力的人,小楊曾經在大學四年里保持著每天5:00起床的習慣,獎學金對她來說從來都是探囊取物;小李是我們公司的業務骨干,為了談成一個項目可以幾天幾夜不合眼的修改計劃書;而小趙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她的計劃永遠都排的滿滿,并且嚴格執行。
那么,為什么他們的意志力在這些事情上,統統失去了效力呢?
事實的真相是:每一個難以控制的行為,都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一個心理層面上的需求,否則你決不會對它一遍又一遍的重復和難以舍棄。
經歷了幾次感情上背叛的小楊,只是渴望言情劇中尋找到哪怕只是虛幻的愛與慰藉,少年時因為家庭貧困受到歧視的小李,只是希望在昂貴的物品之中,找回內心失落的自信與安全感,而一向要求完美、具有高度執行力的小趙,只是在健身這件事情上日復一日的拖延中,尋找不再按計劃行事的自由感和肆意妄為的快樂。
小baby 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喜歡吃手、什么東西都要往嘴里放的階段,被稱為“口腔敏感期”。
其實,并不是手真的很好吃,也不是那些隨手抓起來的玩具散發著多么誘人的香味,只是對小嬰兒來說,在這個階段,他們需要用嘴巴來探索并認識這個世界,有些寶寶還需要通過吮吸這個動作來緩解漸漸與媽媽分離所帶來的焦慮感、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兩三歲的時候,寶寶們還要進入“秩序敏感期”,他們會對物品順序的擺放有嚴格的要求,我家的那個萌娃甚至對進門的先后次序都有著嚴格的規定,這也并不是孩子固執不聽話,只是他們在通過這種方式來建立起對事物之間空間感的理解。
不同的是,孩子們的這些行為完全是出自于生命本能發展的驅動,他們自己并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而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多行為是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控和改變的。
比如我并不需要非把自己吃成一個大胖子,才能解決我面臨煩惱時的焦慮,小楊并不需要看完所有的愛情片,才能安慰自己孤單的心靈,小李更不需要花完自己辛苦賺來的積蓄,才能找到被尊重的感覺。
一切都有更好的更符合成人的解決辦法。
我可以選擇學習如何應對自己的焦慮感,比如讀書旅行修心,小楊可以選擇營造自己的單身生活,去學習相信自己相信愛情,小李可以選擇學習如何去愛自己,去領悟少時的不公平的經歷并不是自己的錯。
在看清楚自己的真正需要之后,意志力就可以真正發揮它的效用,幫助我們跳出舊習慣營造的舒適區,帶來新的徹底的改變。
但前提是你必須去感知自己的內心,去洞察自己重復行為背后的真正動機,你會發現,這些行為的出現,不過是提醒你應該仔細的關心自己愛護自己、去弄明白自己的真正需要罷了。
因此,當你想要有一個好的轉變,卻無法用強大的理智去約束自己的時候,首選要做的,不是列出詳盡的計劃和提綱,然后閉著眼睛強迫自己去執行,而是返回自己的內心深處,覺察自己行為背后的真正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建立起你想要的秩序,實現自己的目標。
祝愿你能和我一樣,最終減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