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蟬(饞)

沈復在《浮生六記閑情寄趣》里寫:“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你看,沈復真是一個有趣的人,小時候就對身邊事物如此好奇。有一天看兩只蟲子打架打的正嗨,卻突然來了一個龐然大物,后來發現原來是只癩蛤蟆,一眨眼的功夫,癩蛤蟆舌頭一伸就把蟲子吞下肚去。回過神來,他看不過癩蛤蟆以大欺小,便鞭打而驅之。可見,從小沈復便有一顆鋤強扶弱的俠義之心。

學這篇課文時似乎并無特別印象,當初只想著,又是一篇討人厭的文言文。隨著現在年歲見長,反而更能體會其中樂趣。因為身邊小事皆成趣味,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如沈復那般明察秋毫,但只要去善于發現,你會驚覺原來每天的生活真像是一場冒險呢!

一天妖妖經過一棵低矮樹木,蟬聲瞬起,而且聲音此起彼伏,感覺是幾只蟬在你方唱霸我將登場,一只唱累了,另一只又開始了。好像在說就你唱那么大聲啊,我比你唱的更大聲好嘛,你個小妖精!而且感覺近在咫尺,遂抬頭去樹上找蟬,哇,不找不知道,一找好幾只。一只,兩只,三只,而且根本就不是妖妖鄉下那種小蟬,是蟬中極品的那種大蟬哦。妖妖很快就找到蟬鳴來源,掏出手機去拍蟬,此時嘶鳴正歡離妖妖最近的那只蟬似乎發現了妖妖,蟬鳴聲戛然而止,這家伙估計嗅出了我的圖謀不軌,因為蟬其實是又笨又聰明的物種,聰明在于它只要一發現有人走近,就會停止鳴叫,過一會倘若發現還是很安全,便又會傻傻唱起歌來。這情景瞬間就讓妖妖想到了小時候跟泉叔叔去找蟬(泉叔叔是跟小姨一個輩分的,姑婆的小兒子),小時候總喜歡跟在他屁股后面跑,特別是夏天,他總讓我給他抓蟬,因為泉叔叔嗓子一直有點嘶啞,他說吃蟬可以治他的嗓子,妖妖當然希望泉叔叔的嗓子盡快好起來,所以感覺記憶中給泉叔叔抓了很多很多蟬。

小時候妖妖家住在河邊,那時候村子里還是一望無際的橘子樹,從黔城隔江眺望,村子像一片綠洲,河邊密密麻麻全是橘樹,那時候橘子是村里最大的經濟來源,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橘樹。夏天是最好玩的,可以在橘樹林里捉迷藏啦,去河邊捉魚撿鴨蛋啦,去樹林里抓蟬和天牛啦等等。每次抓蟬的時候通常都是泉叔叔來我家,跟我說:沙坨爺(我的小名,小時候特別討厭,因為聽說我小時候頭長的比較奇怪,往外突,剛好當時有個有名的土匪叫做沙坨爺,頭也長那樣,你們知道的,湘西出土匪嘛,所以最好別惹妖妖哦!),走,跟我抓呀細喲(哈哈,我們那方言叫蟬就叫“呀細喲”,因為它叫起來不就是一直在那里喊:細喲,細喲,呀細喲嗎,反正妖妖覺得是這樣)去。你們知道的,小時候妖妖是個很沒原則的人,每次我都會屁顛屁顛跟著去。到了橘林,我們兵分兩路,妖妖捉蟬的手法是找到蟬后就偷偷摸摸的觀望它,趁其毫無防備之時,妖妖的手掌快速聚攏成拱形,然后就奮力一蓋,這方法成功率百分之八十,因為總有漏網的蟬逃出妖掌。抓好蟬后妖妖就會把所有的蟬交給泉叔叔,然后泉叔叔就會把蟬洗干凈,接著重頭戲來了!沒錯,泉叔叔會當著我的面表演活人吞蟬,通常他會把鹽倒在白瓷小碗里,而后把蟬沾點鹽,接著就放到嘴里,然后跟我說,“你聽,它還在我嘴里動。”每當那時候我表情就會痛苦加很猙獰又加好奇的表情問他,這好吃啊,什么味道?泉叔叔就會慫恿我自己嘗嘗,不過每次我都是搖搖頭走開了。有時候泉叔叔并不會把蟬吃光,會留下一只蟬給我玩,每次太太(爺爺的媽媽,我們家鄉都叫太太)怕它飛走,就用棉線把蟬的腳綁好給我,我的童年里似乎總有一只飛不掉的蟬。它慢慢在房間里盤旋,飛到木窗邊上,又會被我捉回來,反反復復。你看,蟬和人一樣,都愛自由……

我收好手機,大步疾走,手機里存了一張模糊的蟬影,就跟那逝去的記憶一樣。而樹上的蟬,仍在嘶鳴,它在歌唱自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