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介紹
此文是本人在2010年10月黃金周所寫,于2017年3月受人之邀修訂而成,文章以信的形式呈現,對象是我當年所帶領的暖風志愿者協會中的大一新生們,文章也曾作為本人迎新大會的演講稿,為五百多名會員致辭感謝。因為寫的時間比較早了,所以文風和現在的有點不一樣,而且那時候性格比較強勢,也可以從言語措辭中看出來,為了保證曾經青春年少的味道,我就不改這些不足啦。
02 ?前言
大家好!我是丁丁,曾任暖風志愿者協會的會長,那段帶領著五百余名志愿者活躍在校園各個角落,服務在西安各個公益組織,堅守在偏遠地區支農支教的日子,是我大學時期度過得最難忘的時光。而如今,感到時光飛逝的同時,也有了太多的危機感,借此機會,有些話想與我親愛的學弟學妹們分享一二,也希望大家都可以認真看完,這是我總結了大學生活得出的經驗與教訓,想必對你也是會有一些啟示或是借鑒意義的。也許這些話有些枯燥無謂,或是啰哩啰唆,但是請耐心讀到最后,因為這確實是句句肺腑之言。
03 ?正文
暖風人們:
先預祝各位一切安好!
這一次真的很開心能夠又有這么多的新生加入到暖風這個大家庭中,近二百六十人,這個數字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因為曾經的暖風過度發展,出現了種種問題,所以今年我是希望能少吸納些會員的,最好是在一百五十人左右。也因為這個原因,暖風今年的納新并沒有印宣傳單,也沒有采取任何的宣傳手段,曾經策劃的“納新七大方法”也沒有派上用上場,令人意外的是,僅僅是搭了帳篷,印了些報名單就有那么多的人關注著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令我感動的,感動于你們那份迫切想成為志愿者,為社會貢獻自己一份微薄之力的心;這是令我欣慰的,欣慰于暖風的口碑依然在,暖風的聲名依然在,暖風并沒有在我的手中走下坡路;同樣,這是令我重新充滿激情與動力的,我以為自己或許會在大三時,對社團的活動會日漸感到枯燥無味,但是結果卻不然,我對暖風的未來充滿了無限信心,相信新的一年我們這個大家庭發展得會更好。
在此,我向各位新加入的暖風新會員表示衷心的祝福,愿你們大學四年一帆風順,學有所成!
我已經在暖風待了兩年了,暖風的眾多活動都是我曾經策劃組織過或是參與過的,在暖風我也經歷了各種各樣的風風雨雨,在暖風我也遭遇過挫折、享受過快樂,在暖風我也結交了一批真誠待我的朋友……暖風,帶給我的太多太多;而我,希望能在大學期間,為暖風的新會員盡自己的一份力,將自己這兩年的經驗教訓整理,供大家借鑒參考。
(一)大學到底有幾年?
有人說大一大二要好好玩,等大三大四就沒有時間了。我想說這句話是一半對一半錯,前半句錯誤,后半句卻是大大的實話。仔細想想大學究竟有幾年?很多人會說是四年,我想說,大學只有兩年。第一,我們的大四要刨去,因為那一年注定大部分時間是用來找工作的,如果誰說他不用,那么我想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家人已經為他安排好了工作,一種是他要考研。當然還有一種,那就是這個人壓根就不想找到工作,所以他會在大四這種緊要關頭,還會不緊不慢的泡在網吧里,躺在床上。第二,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現象造成的,新生們,你隨便拉一個大二大三的問一問,你們的假期學習嗎?你得到的答案百分之九十應該是no,那么算一算一年會有四個月假期,那么大一到大三這三年的假期累計下來,也就有一年了。最后得出的結論就是,大學只有兩年的時間了!
(二)到底該如何度過大學生活?
關于這個問題,我就自己曾經的經驗教訓提些個人建議,與大家分享一二。
1、學會認識自己
這件事在我個人看來是大學四年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事。
首先,很多人會很輕易的回答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但是如果換做個人的優勢和劣勢呢?請注意優點缺點與優勢劣勢是不同的,從近的來看,在大學里參加各類競選,跟同齡人比你又有什么資格勝任這些職位?從遠的來看,將來的就業,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同級畢業生,更要面對的是各種年齡層次的就業大軍,我們又有什么資格能獲得一份好工作呢?請好好問問自己吧,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到底在哪里?我們需要做的是,利用大學這個相對比較安穩的環境,好好磨練自己,提升優勢,弱化劣勢。
我們還需要好好的認識: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該做什么?想做什么——是我們的個人想法,是我們的愿景希望,僅僅是個人主觀意識。我們在剛邁入大學校門時,或許會這樣想:我們要拿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們要交很多很多的朋友;我們要好好學習,要拿獎學金;我們要做兼職,給自己掙生活費,減輕父母負擔;我們要找一份好工作;我們要考研……我們的想法十分美好,但是現實永遠是殘酷的,我們會發現在我們的有限時間中根本無法很好的協調這些事情,我們會在學習、社團活動、朋友、兼職工作、娛樂等等一系列事件中不斷徘徊,矛盾著,最終走向迷茫,忘記了最初的目的;最終會發現自己每天忙忙碌碌的不知道在干些什么;最終我們發現自己一事無成……在如此多的“我想”中,請選擇出一個你“最想”的出來。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我們需要明白這個道理。比如說,我們可以把最想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口語作為目標,或者是最想考研成功,最想靠自己打工賺足四年的生活費和學費,最想每年拿到“國獎”……
那么我們又能做什么呢?這問的是我們的個人能力,有的人想要成為社團的負責人,可是卻沒有衡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擔當這個職責,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好高騖遠。大學這幾年,我們需要鍛煉一種能力,叫做自我定位。我們要確定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真正能做的事,腳踏實地,一步步向前走。比如說大二我要成為外聯部部長,大三成為學生會主席,這個還是有可能的,但是大二成為主席除非是非常優秀的,否則難以競聘成功;或者是大一過四六級,大二過專八,但如果大一過專八,就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實現的了,那鐵定是學霸。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再結合上文提到的最想,制定一個小目標,確定一個實現周期,以周為單位來檢測進展結果,會很快實現這個小目標的。推薦可以使用SMART目標制定原則和思維導圖進行自我定位分析,以后有機會與大家詳細分享這兩種方法。
我們更應該問自己我們該做什么?其實,這個問題,大家早有答案,每個人都清楚明白,學生該做的就是學習。我這是重提舊話了。不過還是依然要說道說道的。首先,認真思考我們究竟要在大學里學些什么,在我看來,學習的內容并不單單指所學的專業課知識,更是指做人的道理,為人處世的原則,綜合能力……我們不能把學習的內容僅僅局限于課本。其次,是學習的方式。我們的學習內容既然如此廣泛,那么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我們可以坐在教室中聽老師講授專業課知識;可以在圖書館博覽群書,增加各種學識;可以去參與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類活動,提高我們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去做一名志愿者,做一些公益事情,來提高我們的個人修養;可以去同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討一些國家大事,或是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事,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交流會,以此來拓寬我們的思路,產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可以去踏青、郊游,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陶冶情操,培養一顆感恩萬物的心;可以……我們可以做到很多,但是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忘記我們最初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學習。當你發現你做的事情,不能讓你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那么趁早放棄吧,因為我們的時間真的很有限。再者,是學習的態度。有人常說,大學不翹課,不是完整的大學。我想這句話,有它的深意在其中。當你沒有理解其中的深意時,還是老老實實上好每一節課吧。其實,道理很簡單,學過《西方經濟學》后你就會真正明白這個道理,那就是機會成本。通俗點說就是價值的比較。當你覺得你去參加某項活動或是去圖書館泡一天比你上一節馬哲課的價值大時,那么你就翹課吧。如果你只是為了上網吧玩游戲或是在宿舍睡覺,那么最好的選擇還是待在教室中。我的融資學老師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哪怕是你在教室中不學習呢,但也請不要離開這個課堂,你可以保持安靜做其他的事情,我不會反對,但是請待在這間教室中。因為聽課就如腌酸蘿卜一般,在經過幾年專業課的浸泡,哪怕再笨的學生再不聽講的學生,多多少少也會有所收獲的,但是如果離開了,那連浸泡的資格都沒有了。我想說了這么多,我的態度很明晰了,那就是不要為無謂的事情翹課。最后,我想好好談下,我們學習的目的。有人說,在大學好好學習是為了將來能找一份好工作,也有人說,學習是為了我們自己學的。我想說的是我們的學習不僅僅是為自己,更是為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理想,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我們背負著父母的希望,背負著自己的未來,如今的國情更是要求,我們這一代大學生必須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如果我們連這些都拋之腦后,那么,我們的未來到底該何去何從呢?這并不是空談,而是作為當代大學生,21世紀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如果連這點信念責任都沒有的話,那么社會將走向何方?“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梁先生多年前的《少年中國說》,依然適用于任何一個時期,不會因為歲月流逝,時光變遷而失去震懾的力量。一不小心說的有點憤青,那我們拉回來繼續談學習。
還有一點,需要好好強調,那就是,學習學習,學而習之。學會了知識學問,要懂得如何運用,懂得學以致用,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真正目的所在。如果不去運用,那也只是死知識。那么,如何去運用呢?很簡單,如果你那么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機會成本,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還可以與同學展開這種專業性的研討會,來談談國家大事,經濟政治,你還可以將總結的管理知識運用到班級、社團的管理中,甚至于個人的管理中,比如說個人的時間管理,如何更好的協調分配時間……
我們同樣需要了解自己到底想在大學里收獲些什么?又能夠收獲到什么?為什么這二者之間會存在一定差異?這三個問題,我想通過我上述的一些內容,新會員們應該能有一點自己的思路了,希望你們能好好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
2、多讀課外書籍
其實,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明白,每個人都想做,每個人在列計劃時都將這條列了進去,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我想說,不要把這句話當做大道理,請認真的貫徹落實吧,不要等到像我這樣到了大三才后悔莫及。我大學兩年讀了近20本書,相當于每月1本書的閱讀量,還覺得閱讀量還不錯,如今大三的我,才萬分感覺到時間的不夠用,每周的九門專業課,大部分課程都有課后作業,同時擔任暖風的對外交流部部長,還要在周六周末和節假日在學習自我能力提升的各種課程,我的日程表排的太滿了,每天只能抽出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來看書,進度也只是半個月一本書。這讓我想到了俞敏洪,我無法想象他是如何在大學期間看滿500本書的,看俞敏洪今天的成就,我們或許會很羨慕嫉妒,但是光就看書一項,我們就知道他在大學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請我們每一個人,拍拍胸膛,問問自己,我們到底打算在大學讀多少書?我們又怎樣能保證我們的預定計劃能夠圓滿完成?請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吧。千萬不要浪費了寶貴的大一大二時光,因為將來你注定會后悔當年的不曾努力。
前面談到的多是書的數量,下面要說說對所讀書籍的選擇問題了。
我這里所說的課外書籍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專業書籍,例如經濟學類的學生多讀讀有關經濟的書,管理類的多讀讀管理類的書;第二類是有關教我們如何做人的,關于道德修養的書籍;第三類則是雜書,可以看有關體育的,有關天文的,有關科學的……
下面我將就為什么要讀這三類書,來做一解釋說明。
首先,是第一類書,其實這一類書籍,真正愿意去看的人很少很少,因為這些書是非??菰餆o味的,大多講的是理論知識,所以很多人并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我想說的是,專業書籍,我們必須要讀。如果單純依靠平時上課所學的那點知識,那是根本不夠的。我們的中央銀行學老師,常常給我們發各種各樣的資料,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她反復強調,學經濟的必須要拓寬知識面,不能局限于課本。就像“夏季達沃斯論壇”“艾倫,格林斯潘”“布魯金斯學會”等等,這些組織,這些事件,這些人物,課本永遠只是一筆帶過,但是我們更多的是需要真正了解這些,因為這才是真正的經濟世界。當然,再往現實點說,我們將來的就業,總有一面二面三面四面(這是指面試),也許你會因為專業知識的不扎實而在二面三面時揮淚離開,這種例子太常見了。當然,有的人說,我可以跨專業考研啊,可以跨專業就業啊。呵呵,那么就請問自己一個問題,我這四年的兩萬塊學費到底花到哪里了?
下來,就是第二類書了。不管你在大學是否學習到了知識,都請記住,一定要學會如何做人!做人的第一標準就是孝。好好想想,當一個人連父母都不孝順時,還指望這樣的人能夠借錢必還,言而有信嗎?還指望這樣的人能夠關心愛護你嗎?還指望這樣的人能夠忠于企業嗎?如果一個人連孝都做不到,他將來找工作,又有誰敢要?所以,好好體會,學會做人這四個字吧。這才是我們的根本。
最后,是第三類書。其實讀這類書,更主要的目的就是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它會成為你結交朋友的助力。
有人也許會問這么一個問題,怎樣讀前兩類書才會不失興趣呢?有很多人,一開始就抱著晦澀難懂的專業書籍,如《資本論》《國富論》等,漸漸地發現自己對這類書籍并不是很感興趣,那么我的建議就是:在開始閱讀前兩類書時,多讀些帶有故事情節的。比如說《貨幣戰爭》《金融戰爭》《杜拉拉升職記》等等,從小說中學習各種專業知識。而《龍象之爭》《南懷瑾談性格與人生》這類書籍確是帶著些講解的色彩,故事的講述者多是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悟,書中的語言生動有趣,令人欲罷不能。
另外,多看新聞,關注時政。如果實在沒有時間,就訂一份手機報吧,時間久了,你就知道其中的好處了。不要做象牙塔里的孩子,我們需要與外界接觸。當你真的不了解你所處的社會,你所在的國家到底在發生些什么時,這已經不僅僅是無知了,這更會影響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
最后,我想要分享的一點是,不要把書籍的定義僅僅局限與書本,其實在我看來,雜志、學術性的文章、
各類評論文章等等,都屬于書籍的范疇,如果實在抽不出時間看書,那就多看看雜志,文章。
3、做一名志愿者,多參加各種社會時間類的公益性活動
當我把這點提上來時,或許會有同學懷疑我是不是在為暖風做宣傳,我想說這并不是我的目的。就像最開始我提到的,暖風最好的規模是100到150人,如今的人數已經太多了。所以,我只是在這里提這么一點,不管你是在校內的任何一個志愿者組織,或是參加校外的各種公益性組織,亦或是獨自一人做一些公益事情,我想我都是秉持著支持鼓勵的態度了。因為,我始終相信志愿者只是一份心,并不存在什么組織間的區別,只要你有心,那么一切都將殊途同歸。因為我們只有一個目的:為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如此著重強調,大學生做志愿者,一是為強調我們大學生身上所必須應該具備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二是想告訴大家,做志愿者有益于我們自身的發展,自我價值的實現。當我們做一名志愿者,你會接觸到各種弱勢群體,你會感覺到自己是很幸福的,你會覺得自己每天因為這因為那的抱怨是多么的不應該,你會慢慢擁有一顆愛人之心、感恩之心、責任之心、上進之心,你會以誠待人,對每個人都充滿了真誠,你的心靈將得以凈化。因為這些,你將受益終生,不論是你的學習、生活、工作還是其他,都將因此而發生好的改變,因為你做了志愿者,明白了什么是做人。
4、多結交朋友,擴大自己的交際圈
其實,在提這點時,我為很多我周圍的人而擔憂,因為很多人都已經大三了,因為性格原因,還很少和班級以外的人打交道,我在想,這樣的他,還是會在社會職場上有些不知所措的。所以,我真心希望各位在大學期間,不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不要沉浸于象牙塔的安適之中。我們需要走出宿舍、走出班級、走出校門,不斷擴大自己的交際圈,認識形形色色的人,你會發現一山還比一山高,我們真的很渺小。當然,請一定要注意,你到底在交什么樣的朋友。益友良友諍友我們交,而像損友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我們一定要遠離。古人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定有其中的道理所在,請不要以身試法,否則將會后悔莫及。
5、搞好宿舍關系
可以說,宿舍是我們在大學的第一個家。之后不管你加入任何組織,擁有多少個家,都請不要忘了宿舍這個家。請各位想一想,如果我們每天在外面很晚很累很辛苦回到宿舍中,迎接我們的是宿舍同學們的冷遇,那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滋味?肯定是十分不好受吧。我以身試法,曾經與舍友的關系并不是很友好,如今看來,卻大多是自己的問題。所以,其實宿舍關系好不好,究其根本原因,其實是我們自身。讓我們從為什么宿舍關系不好開始看起,其實宿舍關系不好,大多是因為宿舍的人互相看不慣。你看不慣他經常不打掃衛生,他看不慣你大半夜還煲電話粥,你看不慣他為人處世高調猖狂,他看不慣你唯唯諾諾的不敢做任何事,你看不慣他每天泡網吧翹課,他看不慣你天天泡自習室書呆子……種種種種,各位有沒有注意到,這所有的矛盾都是源于互相的看不慣。請仔細想想,為什么會看不慣呢?我想應該是這個原因吧,每個人對他人的要求標準過高,總希望那個人能達到你所希望的那個標準,可事實上卻沒有,我們就會因此對這不滿對那不滿,繼而覺得自己和他人不是一條路上的人,不是同一類人,再往后就慢慢疏遠對方,最后卻落了個形單影只。各位,好好想想,是不是這樣。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最根本方法,就是換位思考,對為他人考慮,不要總是拿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不要總是以“我以為”“我認為”“我想”來做判斷標準。那么最直接的方法,一是寬容忍耐,二是溝通交流。不管你采用哪種方式,但一種方法行不通時,請盡快采用另一種方法,總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問題的。千萬不能到事情鬧得不可開交時,才想到去解決,那就為時已晚了,要知道,拖延是最致命的殺傷武器。請記住,當你真的到了與宿舍同學關系破裂時,請從自身開始反省,找出緣由,努力補救,否則將來后悔的只會是我們自己。也許有人會說,反正大學之后,各奔東西,分道揚鑣,誰都不會聯系誰,要真到了撕破臉皮的時候,沒有必要去挽回一段破碎的友誼。呵呵,那么我想告訴你,你錯了。錯的原因在我看來有兩個。第一你忘記了自己還要在這個宿舍待上幾年,要知道一個宿舍的氛圍對我們自身的影響是超乎我們想象的,你打算一直冷戰下去嗎?第二你忘記了在大學畢業后,真正會互相聯系的除了幾個關系十分要好的朋友,那就是你的舍友了。當你將來真的遭遇挫折時,幫助你的很有可能就是你的舍友,因為你們有著四年的舍友之情,這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同學情能夠取代的。請好好想想你的舍友們,是不是他們在不斷包容著你的缺點、劣習。他們,會是你摯友的很好選擇。
PS:這點我做的非常不好,由于過于注重校外活動和學習,宿舍舍友同班同學漸行漸遠,后來又因為一些事件產生誤解關系惡化了。畢業五年后的現在,想想那時候太年輕,性格太要強,要不也不會是現在的形同路人,還是有些可惜的。
6、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大學里常常流行這么一句話,那就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我曾經不是很理解這句話的涵義,更不清楚如何做到這兩點,如今,我又一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驗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所謂低調做人,在我看來就是對待任何人都保持著一顆謙虛恭敬的心,因為你面前站的這個人并不是每一個方面都不如你,他一定有他的優勢所在,那是你萬萬比不上的。當然,有人會因為自己的口才好、能力強而洋洋自得,那么我的建議就是,你走出西財、走出西安、走出陜西好好看看,你自己真強還是外強中干,要知道,有比較才會有差距,每個人的強也僅僅是相對的,莫要做了井底之蛙,而貽笑大方。而高調做事,在我的理解中,則更多的是強調一個人做任何事都要有所成績,不能草草了事,我們所追求的是事情的圓滿,而不是囫圇吞棗式的完成任務。并且,我個人理解,這句話更是像對那些不擅于言辭的同學說的。有些事,你說不出來,那么就做出來吧,這同樣是展現你能力的一個方面。
7、關于各種學生組織
很多新生在加入各種學生組織之前,都有著各種各樣的目的,如鍛煉能力、擴大交際圈等等,當然曾經的我也是如此。然后卻慢慢發現很多的學生組織只是一個空殼,活動并不多,瑣碎的事情卻是不少。特別是許多社團,收了會費卻不好好辦活動。這樣的組織,我們的能力能得到鍛煉嗎?我們能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嗎?我的答案是能。誰規定普通的會員不能為學生活動的組織策劃盡自己的一份力呢?誰規定我們只能作為一個參與者呢?我相信大多數的學生組織的章程中,對于會員的權利有這么一條規定:“會員有權對社團活動及其組織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建議”,那么我想問又有多少會員真正行使了這項權利?我們與那些能鍛煉我們能力、擴大我們交際圈的機會擦肩而過,大部分的責任在于我們自己。請記?。簷C會是自己創造和把握的,不要讓機會從我們手指間劃過。請聽我一言,如果你真的是想鍛煉能力,擴大交際圈,那么我將有兩個建議:第一,踏踏實實在一個組織中認認真真、用心去干兩到三年,你終究會有所收獲的。如果你只是想著干一年得到很明顯很大程度的鍛煉,那么我想說這只能是空想了,有付出才有回報的。(這條建議的前提條件是你對于所在組織的合理提議能夠被經常性采納。)第二,當你在一個組織擔任干事半年了,卻發現自己仍然是一個跑腿的,連一些策劃組織工作都參與不了的話,那么就請選擇另一個組織吧,良禽擇木而棲。不要把大學有限的時間浪費在這些跑腿打雜工作中,雖然說跑腿也能鍛煉人,但是畢竟有限,我們的時間并不多,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條建議依然有前提條件,那就是你的合理建議一直沒有被采納。聽清楚了,是合理的建議。)為了我們自己好,請慎重考慮這個問題。
8、養成良好的習慣
暖風里有這么一個會員,大一一年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六點半準時在操場上朗讀英語,一開始所有人都在罵他,后來一個學期后,讀英語的人從一個變成十多個,再后來,到大二的時候,他每天帶著上百人在操場上晨讀,這是咱們老校區的一道風景。
暖風里有這么一個會員,每天傍晚跑步鍛煉,風雨無阻,她說繞著操場一圈圈的跑,回顧著這一天過去的點點滴滴,會感覺到自己每天在進步在成長,而且以前身體體弱,現在健康活蹦亂跳的感覺很幸福。她說自己才這樣每天鍛煉堅持了一年,會繼續努力下去的。
暖風里有這么一個會員,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流浪狗之家,和其中一只被遺棄的小金毛結緣,小金毛叫松松,很喜歡這個小姑娘,每天都默默等著她的到來,她也堅持著每周都去流浪狗之家看她,她說她知道等以后畢業了這樣的機會就很少了,她沒有條件帶松松回家,只能承諾自己也承諾松松,每周來看望,也不知道可以堅持多久,但是至少一年過去了,她還在堅持。
當然好的習慣有許多,有些成就了一個人,有些改變了一個人。
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堅持是一種習慣!放棄亦是一種習慣!你選擇了前者?還是后者?你在堅持什么?又在放棄什么?
以此為結尾,與諸位小伙伴共勉!
愿暖風新的路上有你有我有大家。
暖風吹拂,你我同行!
再次歡迎你們的到來!謝謝!
丁丁
2010年10月
04 ?結束語
由于時間關系,這篇文才是【大學生活分享系列】的一個開始,如果大家有興趣,愿意多多關注,我會隨時更新其他數十篇文章。后續篇:《感恩生命中那些遇到的人》《大學你必須擁有的幾樣東西》《職場新人的心酸體悟》……
如果你對大學生活,求職就業迷茫困惑,歡迎加我微信,方便交流溝通。
丁丁求職,繼《求職隨感》系列之后,新開分享系列《大學生活》,希望大家喜歡,如果喜歡,多多關注?!洞髮W生活》系列因為是舊文新修,每周加更兩篇,《求職隨感》系列是原創新文,每周二更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