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夠規劃命運的思維——價值思維

〇、前言

忙里偷閑的周末,終于找出一塊時間來補聽1799元的年目標課程,包括一看就很重要的“課前作業”——閱讀“價值思維”文章。知道會枯燥難懂,但也知道肯定會從中啃出驚喜和快感,還是充滿期待的。借助Mac自帶語音朗讀讓自己進入狀態,結合關鍵內容的反復閱讀和思考,得到了第一刷的滿滿收獲。(ps:其實第一刷都是至少二刷)

一、關于價值的兩個關鍵問題

我們頭腦中產生的每個想要去執行的想法,都應該先暫停并思考價值相關的兩個問題:

重要的句子要用大字

翻譯印象為:

1.這件事的價值是什么?
2.它對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有助益嗎?

根據思考結果,判斷是否要執行這個想要做的念頭。

為什么這兩個問題很重要?為什么必須思考并謹慎確保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呢?

因為價值受時間和行為兩個變量影響,從這個根本上來看,那些最終能夠做出一番有價值的事業的人,必須做對兩件事:

1.正確的事——行為;
2.足夠多的積累——時間。

從時間方面來看,因為一輩子畢竟是有限的,所有覺得一輩子還挺長的人,多少有點目光短淺或鴕鳥思維。而一輩子時間有限,意味著你必須從一輩子時間中拿出一大塊時間投入到你想要實現的人生價值上,那么大一塊時間必然得依靠從每天中拿出一部分,最終積累到一起才能實現。因此在你的每一天,你腦海中迸發出的各種想要的念頭,必須因為每天都只有24小時而做出取舍,確保人生價值的實現指日可待的情況下再考慮奢侈地將一部分時間分給毫不期待價值產出的娛樂休閑事項。

這就說到了行為方面。事實上,由于人的天性——喜歡快樂,討厭痛苦,一般未經過長期訓練進化大腦的人所產生的大部分念頭,都是可以歸納為:我想要娛樂休閑、我不想要迎難而上。如果放任自己的原始人大腦做自己的主人,一有什么念頭就立刻不假思索地滿足,那自己的命運也只能像皮球一樣靠著環境的被動變量被人踢來踢去,渾渾噩噩稀里糊涂地度過一生了。

所以,基于人生真的很有限(不過900個格子,怎么養生也不可能把有限變成無限,何況養生也是個有投入產出比的事),基于每天都是24小時(怎么管理也不可能變慢或者變長,不按律作息還會影響穩定的發揮),我們必須暫停,判斷每一個想法的價值。

永澄老師的個人價值公式

二、關于價值的一個關鍵問題

對一件事的價值判斷,原文“第四部分:價值思維是什么”中這段論述相當精彩,完美融合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我自己想要什么價值(B)?
這個問題并不容易回答,因為這涉及到時間長度的問題(我在哲學+問題中論述過該內容),如果是一生所追求的價值,那就來自于你的人生觀,如果是短期所追求的價值,就來自于你的價值觀。可是,這兩種觀念如果可以自洽的話,比如有一個穩定的假設,基于這個假設可以持續推導出人生觀、價值觀的結論,那這個假設就是你的世界觀。也就是說,你的三觀體系越清楚,才能真正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價值,那這個部分,我也將在后續的三觀體系的文章中進行詳細講解。

原理都理解了,就剩下訓練了,操作的關鍵看起來也很明白,就在于問自己兩個問題,原文還借用黃金思維圈模型,提供了一個更簡化的辦法,來幫助自己形成價值思維,那就是——只問一個問題:

“Why,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遇事多問這句話就沒錯了。


原文最直觀的一幅圖示

三、對“個人成長”不同理解暴露可怕問題

文章第五部分說了個人成長和價值思維的關系,也是最觸動思考的部分。
這個部分從價值公式來看個人成長,最后推出定義

個人成長就是個體從價值現狀到價值目標的變化過程,它是狹義的,只指“有意志的成長”,是一種主觀意志發揮作用的價值變化過程。

但是,我從前面看下來的過程,其實預先產出了一個自己對“個人成長”定義的表述。通過對比,我發現了我的表述和永澄老師的表述之前的差異,在于他采用的是更偏重結果導向角度的過程描述,也就是圍繞價值變化發生的結果來表述個人成長的定義,我可以翻譯為:個人成長了,那就說明個體通過發揮主觀意志,讓自己實現了價值現狀到價值目標的變化。(盡管后面的論述強調了成長注重過程,但下定義時還是從價值結果角度來界定。
而我從更偏重過程角度表述為:個人成長,就是個體通過發揮主觀意志,確保自己的行為使價值現狀得以去往價值目標的過程。

仔細對比后發現,不同的表述,導致文字所指主體已經發生變化,準確與否已經不重要,差異暴露出的問題才最有價值。跳出自我來對比兩種表述,可以這樣強調差異:

永澄老師的表述表明——個人成長,實現了價值變化才算。
我的表述方式潛臺詞則是——個人成長,方向對了就算。

這正是我一直以來思想上的惰性信念和讓自己心安理得懈怠的借口,“我一直在努力確保自己成長”正是一種難以察覺到的騙過了自己很久的偽裝,一種“反正我努力了,方向也對,結果交給未來”的態度,看起來似乎很難看出問題,實則是不愿直面“要對結果負責”的成長真相。

再上升一個維度來看,你有沒有在成長是自己的事(過程),社會體系只在乎你可以拿出的價值(結果)。前一種顯然掉進了“反正我有價值”的自以為是,后一種是社會只認你的使用價值。你的使用價值就是站在他人角度看見的自己的價值,也就是你的作品聲音。

四、出乎意料的三種狀態

這個部分的論述結果,相信是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因為大多數人對價值積累、價值交換、價值變現,3種狀態的排序會自然而然地呈現出這樣的順序,而永澄老師作為少數人之一直接告訴你“做少得多”的規劃:

價值變現>價值交換>價值積累。

雖然有點意外,但是我們去結合一些自己身邊的案例想想就會發現,這才是世界運作的真實邏輯。

一輩子勤勤懇懇埋頭苦干,并不斷想辦法提升效率的人只能獲得線性積累,偶爾的黑天鵝事件還會讓人一夜回到解放前;時常與別人往來、互通有無的人,則不需要那么費力,就可以獲得還不錯的生活,如果能進入一個好的網絡提供自己的使用價值,則除了自己份的收益還獲得了組織份的收益;而那些一開始就想著為市場提供一種商品或服務的人,或者因為趨勢而提前布局的人,則給自己的有限個人價值乘了一個近乎無限大的變量,成為靠被動收益實現躍遷的少數人。

我們認識的每個人的生命軌跡都逃不出這3種狀態或者它們的變化組合,而看懂并掌握這個原理,則幾乎等于掌握了規劃命運的能力。而我最初在朋友圈推薦本課程時,就寫到:“命運是什么?是你一生中每一次選擇形成的軌跡……”。如今看來,真的一點都不夸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詞窮就是這樣本來想記錄今天發生的事,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處從何時寫起,所有的感情就濃縮成兩個字了“開心”,其實不是我想...
    嘎旺閱讀 254評論 0 0
  • 2017年7月5日 周三 天氣:小雨轉陰 心情指數:? 秉著每日上來一文的心態,我勉強地又來了。 今日不說閑話...
    Tera_閱讀 195評論 0 1
  • 我說風啊,你且狂, 這無邊的黑水, 如夜色般將你點亮。 我知你在笑,笑我這顛沛流離的一生。 不過是你造化的身影, ...
    慕容錦瑟閱讀 263評論 0 0
  • 《富爸爸窮爸爸》已經讀完,這是第二次參加挖財的讀書會,感謝有這樣的活動讓我慢慢適應讀書。 一、讀書時間:2016年...
    沫沫666閱讀 523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