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瑞士一個多月的碎碎念

從7.29降落蘇黎世,到現在9.6時間飛逝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了。這個月去了很多地方,體驗了瑞士四個大城市。也認識了好多人,行色匆匆。總是異常忙碌,每周六早上大概都在打包行李,換地方。到了新的地方以后就開始了解這個地方所以出去玩,因為有了無人機,所以經常就到新的地方飛無人機。

不過話說回顧來了那么久那么多體驗,對我印象深刻的有什么呢。仔細想了一下,發現真的是在新項目上的進步是我可以真實體會到的。比如了解當前項目各個組的關系,我應該做什么,怎么實現。但是其余,都是在鬼混。當然這也算在玩吧,和人說好像很幸福的樣子,看了那么多美景,去了那么多地方,但是卻很少被點亮,被觸發,看到我的成長。不過話說一個月能體會到什么呢。但是這樣是不是很浪費時間在玩耍,這樣玩耍有意義么。

我是不是要開始認真思考旅行的意義了。

我的行程:

  • 7.28從悉尼出發飛瑞士。感覺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但其實也就一個月,相比悉尼,喜歡瑞士多很多。


    在多哈機場,帶著面罩的我
  • 7.29降落蘇黎世,在蘇黎世火車站旁邊的Natalina公寓住了10天左右,地理位置很方便,就在火車站附近。最經常去的是樓下的Coop??吹铰愤吅芏嗖蛷d很多人坐在那里吃飯,我就總是希望有人陪我吃飯。雖然我知道大概也就這樣的體驗吧,重點還是陪我吃飯的人。

附近的tram站
  • 周四就跑去拿公司地址注冊,背了個Fujifilm XT4 + 廣角瞎拍。但是最近有了Drone異常懶惰完全不想拿出我的微單,對微單的激情來得快消逝得也快。智云穩定器更是完全懶得用,實在是有點麻煩,看上去很專業,但是有必要么,拍出來效果有很讓我滿意么?大概就用了一次,在Zurich old town,優點就是比較平穩吧。最后剪輯的時候快進,這大概就是我可以用穩定器達到的效果,所以我又懶得用了。

  • 周五跑去開了個銀行賬戶。

  • 第一個周末就去找Meixian,認識了大概十個左右中國人,加了wx。和他們在湖邊游泳,去mx家燒烤到半夜11點。


    Zug湖邊

很速度認識了一些中國人,了解了一下大家在瑞士的生活日常。還有醫保等問題,大家平時對什么感興趣。mx找了個Swiss老公,有個大大的院子,在院子角落小小的籠子里養了一些鳥。我拿出他們買的蟲子喂鳥。

  • 周六晚上愚蠢把鑰匙放在mx家,在dxy家借宿了一晚。
  • 周天早上起的有點早,非常厚臉皮隨意吃了她家的香蕉等。然后一起去吃brunch。這真的是我第一次來Zurich的餐廳,食物一般,重點還是體驗吧,坐在路邊看著路人吃Brunch。在悉尼也可以,但是悉尼大家更傾向坐在室內?或者要么是比如Glebe那的一排餐廳,周邊的樓層也比蘇黎世的矮。雖然蘇黎世的房子也很矮,但至少四五層,五六層還是有的。餐廳也不會像悉尼一樣聚集在一條街上,比較分散,也許附近若干個block只有一個餐廳。就是不太一樣的體驗吧。
角落的餐廳
沒啥人的路上

在路上幾乎沒啥人,必須慢慢習慣吧。

  • 第二天周天跑去mx家找她拿鑰匙。因為她住Zug,剛好在Lucern和Zurich中間,所以我就跑到了Lucern。
Lucern
  • 然后就繼續在蘇黎世市區晃悠著,去coop買菜做飯。最近最喜歡的一道菜是生菜炒雞蛋。我實在太懶了,每頓飯大概只有一道菜。香蕉也吃的異常猛,一天有時候吃四五根香蕉,原來理想情況是幾天的香蕉量,但是就被我一天吃完了- -每天的日常是下午兩三點之前就把我一天的熱量攝入超標了。所以晚飯就變得異常寒磣。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也是,早上去了Coop,在回家的路上就把我的香蕉吃完了。為啥最近那么喜歡香蕉,大概是因為香蕉方便吧,可見我是有多么懶惰。

流水賬寫到這里吧,來分門別類一下我的體驗,從人、食物、印象深刻的事情角度。

城市印象

Zurich

比較蘇黎世才是我要一直呆的城市,當然對蘇黎世還是相對比較了解,去的地方也比較多。比如現在住在郊區的Dietikon,提到這個名字,昨晚坐火車,因為輸錯了,輸成了Dietlikon結果我坐到了西北邊,幸好不是快速火車,比如直達Basel這種,那就完蛋了。這個名字也太像了。Dietikon當然沒啥東西,就像一個大鄉下。我選這里的原因只是因為它離Baden比較近,但是事實證明好像無所謂,因為我們又約在了Zurich HB見。一開始住在了市中心10天,后來住到了Wipkingen一個星期。比較來說,雖然市中心離old town啥的都很近,但是更像是個游客的落腳處,不是那么生活化。跑步到高出就可以看到河和old town是不錯,但是在市中心跑步人比較多,而且比較多的車和紅綠燈。后來住到了Wipkingen,往南走十分鐘就是可以游泳的河,往北就有個小樹林跑步,高處還可以俯瞰蘇黎世。小樹林跑步人也不多,可惜的就是由于我的粗心大意,DJI MINI掛在了樹上,好奇雨水會不會把我的無人機沖下來,我的無人機是不是可以撿回來,我是不是可以找DJI換replacement。

理論上講,Zug不算蘇黎世,但是很多人住在Zug在蘇黎世上班因為稅低。所以Zug的體驗也算是在蘇黎世吧。Zug就是一個比較農村的地方了,但是因為稅低,所以我想方設法要住到那里去,那樣未來我在不同國家不同地方鬼混我就不擔心我房屋空置在那里的損失,畢竟稅的差價也將其補回來了。
我還去了Sihlau,和我原來一直認為我會住過去的Schindellegi有點點類似吧。很多的挺好看的house,有大大的花園。雖然我同事是住公寓的。很近又有小樹林可以跑步,很空曠的綠地,大大的樹林,幾乎沒有人。草真的很綠很綠,樹木也修整得很整齊。

雖然瑞士真的是大農村,但是在如此風景優美的大農村居住還是挺開心的!至少我現在是這么覺得。不知道過了一段時間我會不會覺得無聊,畢竟我現在在任何一個地方住最多也是十天,而且不停換城市。

不過剛到悉尼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想要在那里長久居住的愿望,希望瑞士是我未來長期居住的地方。不然下一個地方我也不知道去哪了。

Basel

回想在巴塞爾幾個晚上的瞎晃,才六點多天還很亮,但是路上已經沒什么人了。我就感嘆巴塞爾真的好安靜。
印象深刻點:

  • 離法國德國都好近,去德國購物退稅好方便,做個tram就過去了,才二十幾分鐘。退稅流程也很簡單,到海關蓋章就好了。過橋就是法國了。
    Basel在萊茵河邊上,原來想去游泳的,但是因為特殊情況,所以還是沒有成行。有兩個晚上沿著萊茵河跑步,一次朝著郊區方向,一次朝著old town方向。景色都很美,但不一樣特色,穿過old town的線路顯然人比較多,郊區方向就幾乎沒人,偶爾遇到在河邊垂釣的人。

Bern

Geneva

一開始到達日內瓦的時候,我去了住處附近Migros。看到房子比較破舊,M也曾經告訴我她覺得日內瓦丑,所以我就先入為主覺得日內瓦丑。但是后來我去了我住處東邊一點地方,那里建筑不破了,而且湖真的挺漂亮。也因為在日內瓦我拍出了我最高水平的無人機視頻,所以我對日內瓦印象變好了。有兩個晚上我都是沿著日內瓦湖跑步⑦公里跑到沿湖的盡頭,特別開闊的視野,也沒有紅綠燈,跑步的人也比較少,當然還是有些。不用擔心沿著溪邊跑的時候會不會掉水里問題。在日內瓦湖邊上有些餐廳,馬路另外一側是高大的歐式建筑和商鋪??粗藗兿硎芟挛鐣r光,跑步也不覺得很無聊。第一天到達時候我是往右沿著河跑步的,馬先生說那邊到XXX橋下你可以看到兩江并流,一條水比較臟,另外一條比較干凈。我是看到了,臟水和干凈的水真的差別好大。
住處的樓下和小樹林里有很多黑人在游蕩,馬先生說那些是賣大麻的人。路過的時候,就可以聞到一股大麻味。王先生還說在這里,小偷很多。比如前幾個星期,他就丟了手機,里面有中國的手機卡,就比較麻煩了。一定要本人回去才可以補辦卡。

日內瓦的景點中當然也包括了old town,教堂。我當然又是去航拍了,又是常規航拍技巧,繞著教堂打轉。但去了那么多old town,都大同小異吧。彎彎曲曲的小路,偶爾出現的環境很不錯的餐廳,一些人在那里用餐,很少很少的中國人,也很少的游客,畢竟因為Cov 19。所以航拍就不用擔心會有多少路人,那就違反了禁止在100米內大于24人的范圍內飛無人機的規定。也不用擔心有人走過來告訴我我不準飛無人機?,F在飛無人機真的有點忐忑,我經常飛著飛著就飛出了視野,但是規定寫著一定要在視野內,我真的是隨便玩啊。任性,加入有一天我的無人機撞上了飛機,那是不是完蛋了。我知道我不應該這樣任性隨便飛,但是如果真的要一直在視野內太難了吧,環繞的效果都不可能出現。祈禱我這樣瞎飛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不過我這樣拼人品是不是太有風險了。

日內瓦離法國很近,距離Mont Blanc也就一個多小時大巴車程,所以我去看雪山了。說到雪山,我真的是太愚蠢了,沒有注意到原來DJI是可以仰拍的,只是因為我沒有調整合適的參數,所以沒有仰拍。哎,我對我器械的無知導致了我難得雪山之行拍攝甚至連雪山頂都沒有拍到,只有手機拍的雪山。

總結

  • 瑞士人真的很喜歡騎自行車,幾乎人手一個自行車。Marco見我的時候就是騎著自行車。大概除了蘇黎世和日內瓦如果你住的比較遠,自行車不能到達,其余地方自行車完全可以滿足需求。比如我在Bern住的看上去離市區有點點距離,但是也只是走路十幾分鐘,自行車就更快了。雖然曾經自行車騎得太多,我不是很想經常騎自行車,但是相比要開車,騎自行車還是可以接受。這顯示了一個城市的生活基調。想想北京上班早高峰車堵成長龍的日子,那么擁擠的城市,在瑞士生活好幸福。
  • 華人真的很少。在Basel就沒和中國人講過中文。在Bern因為面基是中國人,在路上很少華人。蘇黎世華人比較多,畢竟我一堆中國同事。Geneva房東是華人,走在路上還是比較少的華人。在蘇黎世火車上一下子遇到個T,還有另外三個華人,聽到她們說中文,真的是很罕見了。

同事們

airbnb host

Natalia

這是我到瑞士的第一個住處。剛開始的時候她很熱情,給我介紹她的經歷,她在阿姆斯特丹住了一年,在現在住處也住了10+年?她在Miro cafe當Brista,在bath serve。她現在住的房租一直沒漲。震驚了,中國房價都翻了那么多倍了。她很喜歡現在的住處,離市中心近。我發現真的,每一個host都特別喜歡她住的那個地方,一住就是住10+年,Bern的也是。大家真的是比較滿意當下的生活?像我這種在悉尼呆了三年就厭倦了,在北京呆了一段時間也厭倦了的人,是不是太喜新厭舊。不過喜新厭舊一直是我改不掉的特點吧。

后來不知道為啥Natalia變得比較冷淡了,難道是因為我做飯太多她不喜歡我把廚房弄得亂亂的?但是我也沒弄亂?我還是好好收拾了一下的。也許我所謂的好好收拾和她理想狀態太有差距?但是她又不好意思說我什么?
還是是我的錯覺?
她來自德國?忘了。業余愛好是hiking。有個周五她告訴我坐火車一個多小時到某個地方然后hiking,看她照片的湖,真的幾乎沒人。大家總是喜歡hiking啊。
說好的我要去Miro cafe我一直沒有去,我懶起來真的是超級懶惰啊。

我的偏見
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人,就是說,我經常用某個人的職業去衡量一個人。找對象也是,找朋友也是。所以就不能怪別人用有色眼鏡去衡量我了。比如現在我找房子。我總是想找個在Zug和人合租的,但是對方看到我的年齡,30歲老女人,還想和人合租。而且我找的經常是價格不貴的,對方會想30歲的老女人,還想要住那么便宜的,那是財務有多困難啊。雖然我只是想找個我當我旅游累了時候有個歇腳地方的住處。當我怎么對待別人時候我也就接受了我被別人怎么看待的狀況吧。比如現在住的那么多處airbnb,我真的是用很懶惰的標準找,價格+交通+host評價。
Natalia告訴我她是做Brista+ bath waiter時候,我又開始了我用有色眼鏡看人的行為- -為啥那么大年紀還做服務生,哎,我真的是太勢利了。她幾乎每天下午做可頌,她說拿去賣。她在咖啡店工作希望更深入了解這個行業,為她以后開咖啡館打基礎,聽了她這么說,我又覺得她是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了。我真的是太勢利了,我也知道我的勢利但是我就是改不了我的勢利。

她的住處
Natalia白天基本不在家,所以我經常在客廳,把腿翹著。她在家的時候我就宅在我房間里。窗戶對面是swiss com的辦公室吧,可以看到西裝筆挺的人出入。還有一些人在那里吸煙。樓下就有好幾家環境看著還不錯的餐廳,公寓算是位于很市中心的位置,十分鐘左右就到了Zurich HB。過個橋就到了市中心。房子也沒有那么老舊,木板走上去不會響。廚房的窗戶望出去是建筑的庭院??蛷d里有個佛像,光線照進來的時候有點特別。

M

一開始看到M是做雜志的主編,還出版了自己的雜志,她告訴我她混時尚圈的。那時候對她佩服的五體投地,然后就非常主動說請她吃飯。結果吃飯加她BF我們三人吃了300多francs后。Marco告訴我瑞士人一般不會經常出去吃飯,畢竟比較貴。想Marco是staff enginner,也會點點抱怨瑞士物價貴。那M在認識我沒多久情況下,就毫不客氣讓我付那么大的賬單,是不是不太厚道。不過歸根到底也是我的問題,我說請她吃飯的= =然后吃了可能未來潛在的一個星期的房租。也許是中國文化里才會講究客氣,這里不是,畢竟是我開口的。所以也不怪她。
加了whatsapp好友,說好我回Zurich告訴她,但是我好像有沒有這樣的激情告訴她我回蘇黎世了。我就想宅著不動。

不過從她的視角還是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物:

  • 瑞士在冬天天黑很早,四點半就天黑了。但是夏天九點多天還是亮著的,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區別,所以大家在夏天的時候會盡情享受戶外,在冬天的時候就更加內斂享受居家讀書的生活。
  • 她告訴了我los lesbian on switzerland這個網站。和離我住的很近的一個gay bar,然后我就去打卡了。
  • 某天中午,她和她從小一起長大的一個朋友在河里游泳吃午飯,也把我叫上了,好像體驗了一下下瑞士人生活方式。雖然作為剛來的我,看著好像他們生活很悠閑,但是M告訴我其實瑞士人工作還是挺努力的??吹降闹形绯鰜砗秃永镉斡荆ú皇怯斡?,只是在溫暖的水里泡泡吧)的人,其實他們可能午休一下下就回去工作了。瑞士收入那么高也是因為他們真的比周圍國家努力。
  • 她曾經在倫敦時尚雜志工作,現在還是決定回瑞士了。當然倫敦熱鬧很多,也很多event,瑞士就少很多。就是有利有弊。

我還在朋友圈發了個傻逼照片說很高興認識她,有人還說我和她長得像LOL

我覺得她的BF比她年輕,年輕多少我就不知道了。但是真的是歲月不饒人啊。

她說她在她出去旅游時候,會把她自己的房間也出租給別人,這真的是瑞士人們經常做的事情?我Bern host也說她會這么做。這樣做的基礎是相信別人吧。很少在國內見到有吧自己房間在度假時候租給別人的行為。不過大概也因為國內人很少有那么長的假期吧。

Bern K

K和L都是學建筑的,L曾經設計過芬蘭一個小鎮的劇院,但是不喜歡太多和建筑商協商溝通事情,所以L又回到了學校繼續讀博。
他們喜歡的事物呢,當然還是漂流,hiking, running, climbing。K和我說她曾經滑雪發生事故需要直升機救援,后來滑雪的時候到拐彎的時候會有點擔心。雖然擔心,還是照樣去滑雪。因為事故和Cov 19,所以有段時間沒有去攀巖了,力氣不夠。男朋友在布魯塞爾,異地兩年多了,想著要結束異地,但是布魯塞爾不像瑞士有如此多的自然風光。而且大家也不會那么隨意在湖里就開始游泳,大家比較注重各自的隱私。
Marco也和我說了歐洲不同國家人的區別,比如瑞士人不會因為Zug稅低就會試圖占便宜,比如掛在一個Zug朋友家就可以讓稅率低。意大利人會試圖鉆這種漏洞,如果在瑞典鉆這種空隙會被周圍人鄙視。意大利人也比較隨意,比如朋友約見面時候不會那么具體說要在哪家餐廳一起吃晚飯,見了再說。但是瑞士人約見面,一定會先想把具體事情安排好。在意大利廣場上,大家會比較隨意就開始多人聚會,開始high。但是在瑞士如果發生這種事情,可能會被警察驅趕。

K說曾經有段時間她不喜歡瑞士,所以去其他地方住了一段時間。她也是那時候認識她現在BF,所以他對瑞士印象一般。他們異國見面剛開始時候挺有新鮮感,每次見面都可以約在不同地方,但后來覺得太辛苦了。

在Bern期間我在糾結我再去買Mavic Mini還是買個Mavic Air 2。K也是見證我糾結的人。她還幫我解讀瑞士無人機的規則,我到底能不能在這個地方飛,幫我選擇保險。仔細閱讀每項規則,我其實也可以選擇出哪些是適合我的,但是我經常就不認真讀,也比較喜歡道聽途說。比如選擇哪個保險,我看每個公司給我的條款我就可以做出選擇啊,但是我就喜歡問群里同事大家選擇哪個。當然也是得到一些有用信息,比如事故險原來已經被cover了, 不用另外買。
但瑞士有些名稱還是不了解,為啥保險公司叫Zurich,不能起個fancy名字叫做XXX保險么,搞的我都質疑它是個保險公司么。K告訴我瑞士很多保險公司就是比較喜歡用地名作為公司名稱。作為外來用戶,這點還是比較難以知道的。

總之通過他們了解了挺多不同國家人性格特點真的挺有趣的。住一個星期對方真的會比較敞開心懷和你說她/他的經歷。一般情況真的太難接觸到這些人了。

Geneva 馬先生

馬先生是我在瑞士Airbnb遇到的第一個中國人。他說他90年就來日內瓦讀經濟學碩士了,90年!那時候出國的人比現在少很多很多啊。他的法語當然說的很棒,他說他還當法語老師。

我的有色眼鏡:

  • 妻子兒女呢。我老了的時候如果我也還是單身會不會被人質疑類似的問題,為啥一把年紀還混成這樣。
  • 為啥這把年紀了財務狀況還不好么?還要辦airbnb。其實我也可以理解希望有人和自己說話認識新的人,這樣也挺好的。但是我的有色眼鏡就不斷發揮起愚蠢的作用。
  • 買游船船票的時候,在乎20francs的價格,覺得優惠。當然和我分享這便宜的信息我覺得還是挺有用的。其實有點搞不懂,比如Bern博物館周六門票免費的信息,按照我公司工資,需要在乎么。難道就是有優惠就去享受?那我請陌生人吃一頓300francs飯是不是大手筆,總之不懂。
    雖然我去platform 10時候莫名其妙剛好周六去的門票免費我還是有點點覺得還不錯的。
    我希望我能有更多錢就是希望我可以不在乎我花的錢,但我犯了一些愚蠢錯誤的時候用金錢去解決問題我不會在乎我花的那些錢。
    總之我發現我對金錢也很重視,而且經常用金錢衡量別人。又是我勢利證明。覺得有錢人的經歷和看待事物方式和我不一樣,又可以給我新鮮感。

雖然我有如此多的有色眼鏡,但是真的回憶起來,馬先生是個很好的host。首先介紹了他的經歷,作為一個在瑞士三十多年華華裔的感受。瑞士銀行真的好奇葩,你就算是國籍,如果不在瑞士居住,你的銀行賬戶必須注銷。你必須真正住在瑞士才可以開著賬戶。馬先生和旅游局有點合作,比如讓馬先生幫忙宣傳日內瓦吸引更多的中國游客。他曾經的事業主要在國內,一些醫療機構和瑞士這邊合作。他認識的日內瓦華人有100+。他也很熱心給我介紹日內瓦有什么好玩的。比如chamonix就是他強烈安利我的。雖然大早上我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出發,我還是有點質疑為啥我要這么折騰,后來看到了美麗的風景,我覺得還是很值得的。尤其是就著雪山吃晚飯,真的是比較特別的體驗。

而且作為一個房客,我真的是異常隨意。入住之前他說有事,可能要我晚點check in,我回復信息語氣就有點差。當天下午,我用啤酒杯子泡滾燙的茶水,瞬間就爆了。我以前用玻璃杯子泡茶都沒有問題啊,我不知道的是和玻璃的質地有關系。結果今天我又搞出幺蛾子,微波爐加熱雞腿,蓋上了蓋子,結果溫度太高,蓋子融化了??粗銍妵姷碾u腿,我還是想吃,現在有點后悔,會不會我塑料中毒呢,畢竟我真的不知道塑料有沒有融化入雞腿內。祈禱沒有吧,我真是太多的黑暗料理了。住在王先生家當然每天我還是做飯,早上七點多醒了就開始做早餐了,早餐一般是生菜炒雞蛋。最近好像越來越喜歡蔬菜了,我水果當然也是吃了很多的。

有個華人的房東感覺交談還是容易很多。當我去雪山的時候,還借給我他的羽絨服!真的非常和藹!我愚蠢在晚上十點多洗衣服,他也是事后告訴我不應該那么晚洗衣服。他完全可以把我洗衣機關了。

airbnb host總結

在每個airbnb,我總是小心翼翼的,畢竟是別人家。雖然我是交了錢入住的。保持廚房整潔是必須的,但是我的整潔也許沒有滿足對方對整潔的要求。本質上我又是一個比較邋遢的人。但是看到那么多房子的布局,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甚至他們用什么調味料也是比較有趣的事情。我總是異常厚著臉皮直接用他們的調味料,我覺得這應該無所謂吧,又沒有多少錢。比如現在中東人的房東,打開冰箱就可以聞到一股咖喱味。他好像很不想交談,我也不想交談,畢竟只有四個晚上,這樣就導致了我出我的小房間行動更加小心翼翼。不知道為什么網上給他的評價很高,但是我沒有察覺到他有那么和藹啊。

在我的房間呆著的時候,我可以聽到房東在廚房的聲響,我聽著音樂的時候,我也會比較小心翼翼。如果我是住一個人的公寓或酒店,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這就是住airbnb的代價,需要尊重別人的空間。一個多月內住了六個airbnb,每個幾乎一個星期,真是有趣的體驗。說到有趣的體驗,大概意義就是好玩吧,認識了不同人的生活作風。雖然是有點點累,每個周六就開始打包行李,大概需要三四十分鐘,拖著很重的行李到下家,打開行李箱,把所有東西攤出來。不過也因為我最近東西有點多,一路浪一路買。

彎彎們

在Bern面了一個歐洲群的T,這真的是我知道對方是T,我還見的第一個人了。但是我真的有點自私,我總是覺得對方有點幼稚,雖然一周內見了三次,每次都挺久的。周六到的Bern,周六晚上一起在Bern old town吃pizza喝啤酒。周二說是給我介紹一個bi= =我們三又在相同地方扯淡喝相同的啤酒??吹轿胰鹗靠ɡ镉泄べY了,我就興沖沖跑了銀行無卡取錢,馬上去買了DJI mavic air 2。周四繼續見這個T玩無人機,吃晚飯喝紅酒。那個所謂要介紹給我的bi在Bern就沒有見過了。我又覺得對方太幼稚,我不會想和她一起經歷她畢業的煩惱,我是不是太自私了。我找對象也有太多太多的奇怪的標準。我已經和WY在悉尼的時候見證了她博士畢業的過程,雖然我沒有見證完我們就分手了,我不會想再來一次。

雖然我討厭別人相親時候一見面就問你干什么的,有房有車么。但是我在自由找對象的時候考慮的也是很類似的,對方做什么,年齡等。做什么大概很重要,因為這是最簡單的衡量一個人是否有趣的標準。然后我真的不想找學生作為對象。我是不是太多標準了,大概很難很難找到對象了。我想要自由,但是有了太多自由,然后呢?

食物

呃,真的又貴味道又不怎么樣。而且最無奈的是好多餐廳門口都不放菜單,我都不知道價格,看谷歌地圖也不知道價格。瑞士菜么,至今好像沒有嘗試過,也沒啥興趣嘗試。所以我經常是回家做飯的,每個airbnb我住進去先決條件是允許做飯。在法國德國相比瑞士價格如此便宜,那肯定我就懶得做飯直接去餐廳了。

我覺得我的廚藝相比在悉尼的時候好像有很大的長進。在每個airbnb住的時候,我只能利用現有的廚具做菜,而且盡量保持干凈,怕被說。雖然現在沒有被說的經歷。但怕我給差評也不會說我?

碎碎念

找房子問題

從Geneva回蘇黎世途中,想想去個Lausanne吧,沒有去過,也好多人說它漂亮,我還可以去練習練習我的無人機水平。最近這段時間特別浪,在蘇黎世的房子好難找,我也不想一直住在蘇黎世,所以把瑞士的前四大城市每個城市都住了一個星期?,F在的airbnb已經是我最近的第六個了。
真的有點很糾結找不到Zug的房子問題,最近這么浪說實話有點累了。大早上的11:09我竟然已經喝了一個易拉罐啤酒,來了瑞士以后好像開始喜歡喝啤酒了,不知道是不是這里的啤酒比較好喝還是我一個人寂寞了。

現在住的airbnb房東是個中東人,他好像不是很想交流,

孤獨么?

其實也還好?完全沒有住的,有種超級居無定所的感覺。雖然部分行李放在了MX家,但是隨著我旅行的進行,我的行李又變得超級重了。我大概又要找MX去她家放部分行李,我真的是超級厚臉皮??!我還寄了那么多個JD書的包裹到她家,還有我從悉尼的行李也是到她家。但是情感上我們真的不是很熟悉,雖然我最近認識了很多人,但是情感上親近的幾乎為零?也許有一個,一個沒有見過的網友の?但是我們算熟悉么?沒有見過的人呢。為什么覺得和其他人都不是很熟呢,是我在刻意保持距離么?為了我的自由?還是大家實在缺少共同興趣愛好?但是旅游不就是大家共同興趣愛好?或者我實在懶得說類似的話,去把我曾經說過的話一次又一次說一遍,缺少新鮮感。面對比我年輕的同事們,我不想把我年少時候的糾葛再經歷一次(說的我好像很老)。面對比我年輕的還在讀書的彎彎的,就算挺高興認識她們的,但我還是沒有太多想繼續深入交流的欲望。最近也變得超級懶得打字,除了和の每天扯來扯去。因為我覺得她的經歷和我認識所有人都不太一樣,大概喜歡接近皮皮也是那個理由。雙子座的我對新鮮感要求太強烈了,一旦無聊或重復,我就躲在我的角落了。類似的人或事物讓我厭倦,但是我如果在公司認識的同是SWE的國人,大概肯定和我經歷超級類似。
但是不一樣的經歷到最后其實也是會顯露出大家都很想象,我是不是又會覺得無聊?至少皮皮沒有機會讓我那么深入讓我厭倦,因為她不怎么理我。其他人呢,從我后來見面頻率就知道了。我是不是太功利了。也不知道和の繼續扯淡會扯多久。

所謂的寂寞,大概還是對未來的迷茫,不知道我到底怎么繼續我的人生???br> 沈昌文的《知道》他很坦誠他曾經打壓那些所謂的反革命,也就是為了升職。但是我呢,我大概沒為我的前途做啥特別我討厭不想做的事情。也許工作的某些部分我是覺得煩躁,但是我也沒有多深入去分析為啥我煩躁,正確的解決方案是如何,我可以如何提高,總體來說我還是比較渾渾噩噩在混著。

現在宅在一個中東人的airbnb中,他好像不是很友好,才知道我前面幾個airbnb host是多么友好。不過也是,這也是airbnb host的常態吧,想我在柏林、新加坡住的那些host我和他們都很少交流。在瑞士之前比較和藹的也只有臺灣的了?,F在還是FB好友,以后應該會再見吧,比如她來瑞士找我玩。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