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倒騰兩部公交,從金橋鎮的邊上趕赴陜西北路的黃金地段。
嗯,不是什么約會,是去搬磚..不,搬東西——能量按摩課上大家坐(躺)的和式椅,要去新家安居。
感謝同學陶々特地開車過來,將三個人與十張椅子捎上,挪到了上海體育館附近的“游嬉所”。
迎客桃花紅
搬完磚,不,椅子,布娘說口渴,于是坐下泡茶。
一泡古法的“正山小種”,重焙火加煙熏而成的味道(布娘:像高級熏肉的味道)喝來令人驚艷。
一旁的子鋒講,這就是甘、香、平的味,跟脾胃有關啊,我則直接用打嗝來贊同他的判斷。
接著是感嘆,為何外面的正山小種,都不是這樣的呢?
說到底,這些都跟人的意識形態有關,因為很多人都不喜歡這樣的重口味了;
像鐵觀音,以前也是重焙,慢慢因為各種原因,搞成綠茶的做法。。。。。。
喝茶去
忽然感慨,有些東西,有些人事,當時只是平常,過后,也許再也找不著。
不過,也有可能,在一個下午與你不期而遇,以一種你不曾預料的形象與方式。
回到家后,還起了一念,找布娘想要收一點這個茶,但未能如愿。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如此這般,甘愿笑納因緣的生滅。
無聲香味觸法
陶々開車送我到浦東,說起當年她買塘橋那邊的房子,周遭還一片荒僻。
當時甚至不確定之后會不會住去那邊,只是過了幾年,就開始了繁華。
世上的事情,哪有一成不變呢?
我們常說到“無常”,只是現在人的觀念,容易把”無常“跟負面的東西聯系在一起。
可沒有“無常”,嬰兒不會變少年(女)、貧困也不會成小康。
但,問題是,為什么我們要說“無常”就是不好呢?
為什么會有一種沖動,要說“這個”是什么?
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