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inyfool,是我在微博上關注-取關-關注過好多輪的一個人,有時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有時覺得太極端,還有時覺得太刻薄,不過近年來以欣賞為主了。特別是對他的幾個爆款文,比如前妻的故事,十分印象深刻。
在kindle上看完了技巧一書,爬上來記錄下印象深刻的幾個點。
1、前妻的故事,還有cto的故事,看完讓我很郁悶。我好像除了在考大學考研究生時迸發過這種主動性,工作后一直都沒有找到過類似的感覺,更多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去做的。純銀曾說過,大多數人并不是愛做產品,只是喜歡做一個產品經理,我覺得深挖內心,我可能就是類似的狀態:我其實并沒有很大沖動做業務,但是很喜歡“做業務”帶給自己的存在感或者價值感。沒主動性咋辦?以我的年紀,現在別說嘗試學習編程(其實我也不喜歡),哪怕是保持數據分析不變,換一個業務領域都不容易了。這個答案只能自己去探索了。。
2、關于不完美。其實我很早,大約2012年左右,就在跟朋友聊這個話題,“怎樣接受自己不完美”,但其實一直做的不好。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就會導致自己有兩個不好但行為模式,要么求全責備要么破罐破摔。去看清自己,接受自己,找一個夠得著但目標去努力,真的不容易。好的老師,好的老板會幫助我們做這個事情,但大多數時候,還是要靠自己。
3、快,慢,急。
作者前后寫了幾個主題來說這件事,減肥、學ios開發、學英語。大多數的快,只是急而已。去分析自己想學什么,挑選自己喜愛的方式,選擇自己能offer的時間,堅持下來,就已經超越了大多數人,書里怎么說來著,“突圍而出”了。過高的目標,過緊的時間安排,過快的進度,都會讓自己都挫敗感不斷積累。
人生苦短。小時候囫圇吞棗背會的詩,現在讀出來突然發現,很多都在說人生苦短。在這短短幾十年都一生,找點自己愛做的事情,不急不緩,又通過努力不斷進益,真的是太讓我向往的境界。希望自己能接受自己,找到自己,在不惑之年即將到來之際。
===
想了一晚,再補充一句:這本書一直在說,事情都可以學會,但都需要投入時間和探索方法,雖然人生短暫,但在衣食無憂之外,進一寸自有進一寸的歡喜。若只因人生短暫,就不嘗試,或太急躁焦慮,反倒一無所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