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筆 ? ? 高愛英

? ? ? ? ?敦煌莫高窟一直以來是我心中的一塊圣地。初中時的中國歷史課本上有對莫高窟的介紹,有對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高度評價。那時只是把它作為一個知識點去感性地背誦記憶,不會從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體悟它的價值,莫高窟長久以來只存貯在我的記憶里。

? ? ? ?年歲的增長、閱歷的豐富、經濟的好轉,讓我從高中時就產生的游歷中國的夢想一步步地變為現實。高中的地理課上,我們不斷地在紙上旅行。從某個地方出發,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經過什么鐵路、水域或海峽,到達某個游覽地點,看什么樣的自然風光,有什么樣的人文景觀,吃什么樣的美食,參與什么樣的活動等等,陶醉于畫旅游線路圖,把涉及到的地理知識和歷史知識填充其中,這之間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與歷史的博大精深。一個明晰而又強烈的夢想也隨之產生,只要經濟允許,只要有時間,只要能走得動,定要游歷中國乃至世界。

? ? ? ?在這個夢想的引領下,工作之余,便會邁開雙腳走到想去的地方。登上過88層420.5米的中國第一高的金茂大廈,俯瞰過大上海流光溢彩的夜景;流連于麗江的小橋流水,體會過古鎮的樸素與幽深;乘坐過渤海的游輪,領教過大海的壯闊與激情;站在華山之巔,感受到了“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邁;五彩池邊驚嘆于自然的神奇瑰麗……身處西北,朝西朝北的方向很少涉足,盡管莫高窟縈繞心頭已多年,但始終約不到同行者未能成行。

? ? ? ?去敦煌看看窟,去酒泉訪訪友。約好的伙伴,到出發時只有我和霞。霞向往敦煌已很久,她對敦煌的了解很深入,就想親眼目睹敦煌的壯美。我倆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西行的火車,K367載著我們一路向西前往心中的圣地——敦煌。

? ? ? ?同一個硬臥車廂里,年輕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女兒擁有了07號的上中下三個鋪位。08號的中鋪是一位寡言的小伙子,一路上把目光交給了手機。我的鋪位是08號的上鋪,霞的鋪位是08號的下鋪。有點恐高的我對上鋪心有余悸。上學時架子床不敢住上鋪,透明的玻璃地板上移動半步就哆嗦不已,恐高源與小時候的一次經歷。

? ? ? ?幾個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時,其中一個提議說去他們家的樓上玩。她上過他們家的樓,很好玩,我們便跟隨她到了她家。這個樓,不是現在意義上的樓,而是在土木結構的廈房內,在距離地面三米左右的地方用小椽大圓木等縱橫作支撐,家境好的人家在上面鋪上木板席子,就可以用來儲存糧食和雜物;家境恓惶的人家就鋪上用荊條編制的笆子,再在笆子上面抹上泥,泥干透后就和笆子粘合在一起,樓面也是平整的,也可存糧食放雜物,樹一架梯子就能從地面上到樓上。

? ? ? ?到她家里后,小伙伴們一個個踩著梯子上到了樓上,我最后一個上了樓。樓上沒有堆放多少東西,但光線昏暗,黑洞洞的,我心里頓生恐懼。別的小伙伴在樓上又蹦又跳又喊,樓面隨之上下晃動,我嚇得不敢動彈,生怕樓蹋了掉下去。狂歡了樂夠了,一個個又踩著梯子下去。我一個人留在樓上面,腿發軟眼發酸,不敢往梯子上踩,別的伙伴站在地上昂著頭對我說別害怕,把腳放在梯棍上就下來了,但我怎么都辦不到,急得在樓上哇哇大哭。不知是誰叫來了父親,魁梧高大的父親三二下就上到了樓上,抱起我如拎小雞一般就把我放在了地上。從此我就很怕登高處,恐高的毛病就落下了。

? ? ? ?霞不會知道這一點,要休息時,霞說你比我胖,我比你靈活,你睡下鋪,我睡上鋪,不由分說就上到上鋪,我心里很感動。和霞相識是在大學時的體育課上,兩個系的女生放在一起上體育課,彼此都知道姓名,但不是很熟悉。畢業后分到了同一所高中任教,相知的序幕就拉開了。霞的年齡比我們一同去的麗、鈴、寧都小,但最活潑最聰明。我們在一起相依相伴五年,彼此照顧,彼此學習,彼此促進,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同事、好同學、好姐妹、好朋友。這種同窗情、姐妹情、朋友情穿過時空的阻隔,延續了二十多年,歷久彌新,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為了愛情,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事業,為了前程,我們五姐妹四散在了不同的地方,但我們時時彼此牽掛,處處留意對方,每年總要找機會聚一聚,老公們相互之間成了朋友,孩子們也成了朋友。這份友情成了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讓我們感到溫暖,感到舒心,感到友情的重量,感到友情的力量。

? ? ? ?07號鋪位上的一家四口其樂融融,看了讓人羨慕。上車后年輕的母親上到中鋪休息了,九歲的大女兒和三歲的小女兒圍繞在父親的身邊。大女兒皮膚微黑,很沉靜;小女兒皮膚白皙,頭發卷曲,很像芭比娃娃。原想著旅途中有這兩個孩子應該讓人煩心,小孩子嘰嘰喳喳愛吵愛鬧不顧他人的感受,坐車時碰到這樣的旅伴只能自認倒霉,但這倆孩子出乎人的意料。車開不久后,年輕帥氣儒雅的父親拿出筆記本,給大女兒畫行車線路圖,邊畫邊講地理和歷史知識,大女兒聚精會神地聽著,小女兒也把頭湊過去,瞪大眼睛看著,講了一段時間后,大女兒拿著書上到上鋪去讀,小女兒也要上去,父親雙手舉起小女兒把她放到上鋪,一會兒,小女兒又嫌上鋪站不起來要到下鋪,父親又把她抱下來,如此幾次,父親始終順著女兒的心意,一點不煩躁,溫文爾雅,小女兒也漸漸安靜下來。

? ? ? ?晚飯時分,睡在中鋪的年輕母親醒了,下來準備吃飯。三份可加熱即食的米飯是他們的晚餐,父母各一份,兩個女兒一份。先是媽媽給小女兒喂飯,喂了幾口后,小女兒又要讓她的姐姐喂,九歲的姐姐接過飯盒,一小勺一小勺地喂給妹妹,每舀一小勺都要吹一吹氣,生怕燙著妹妹,自己一口都沒有吃。姐姐喂妹妹吃飯的情景就像是一幅油畫,色彩明麗,內容豐富,情感動人。吃完飯,一家人又開始做游戲,都是輕聲細語,生怕影響了別人。和年輕媽媽的攀談中我們知道,他們是成都人,前一天坐了14個小時的火車到寶雞,又從寶雞坐火車去敦煌,從成都沒有直接到敦煌的車,怪不得她一上車就休息。

? ? ? ?我和霞吃完自帶的煎餅卷土豆絲后,閑著沒事,就磕帶的南瓜籽。小女孩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們,我一下子明白了小女孩也想吃瓜籽,就抓了一大把給她,她不肯接,在媽媽的示意下,她才和姐姐接過了瓜籽兒。姐姐一個接一個地給她剝瓜籽,她滿臉燦爛地張著嘴一個接一個吃著,沒有讓姐姐吃,姐姐一個瓜籽也沒吃,姐妹深情看著讓人心動。

? ? ? ?一路前行,除了看風景,年輕父母和大女兒手中的書始終沒有放下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大女兒沉靜愛讀書的習慣和父母的濡染有著密切的關系。“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有形的書和無形的書,讓我們領悟到了世界的豐富多彩。大自然是一本無形的巨書,一路上,我們在不停地用眼睛閱讀,風景隨著火車的西行在不停地變換著內容。郁郁蔥蔥的植被,高低起伏的丘陵,溝壑縱橫的原野,寸草不生的高山,遼闊無邊的戈壁,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不到西部你體會不到廣袤無垠、遼闊無邊、天地相接、一眼望不到邊這些詞語的真正內涵。突然想到,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想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是多么的可笑。數百公里的無人區,幾千幾萬人置身其中,就像一個蟻群一樣渺小,人有時在大自然面前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 ? ? ?越往西行天黑的時間越晚,暮色蒼茫時已快九點,十點鐘火車上的燈熄了。整個車廂十一點以后已經響起了此起彼伏或大或小的鼾聲,而我卻不能入睡,中鋪的小伙子在不停的咳嗽。

? ? ? ?

? ? ? ?

? ? ? ?

? ?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