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有成本的,其中最大的成本是時間成本。一個公司不開會不行,但是每天有開不完的會,效率一定不會很高。所以,現在我來更新一下自己對溝通的認識。
溝通大概分為四大類:
①是倡議性溝通。這種溝通的目的,是提出一個建議,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實現一個目標。所以,這種倡議性溝通,就是為了向別人勾勒出一個美好的愿景,讓大家覺得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最好能夠引發更多的人參與,支持;
比如,領導開會,在PPT上展示了技術項目組的階段性成果,并闡述了這些工作的重要性——為智慧化工廠的建立做基礎數據準備,領導說,這是一項偉大的工作,我們的目標是這些工作成果能夠為未來的10年,或者20年服務。這樣說,就是一次倡議性溝通。勾勒愿景與目標,賦予自己的工作偉大的意義,項目組的同事自然就會非常努力。
②是理解性溝通。這種溝通多發生在請求對方投入資源、參與合作的情境時,關鍵是要讓溝通的對方知道合作對于他的好處,一定要說明對方在合作中能夠得到什么好處;
這樣的溝通通常出現在平級之間,溝通前要仔細思考做這件事對于雙方的利害關系。比如吉朋朋想要廠里的鉗工師傅幫忙做一個工具,就要想明白,做一個工具是要花費師傅的勞動力的,但是師傅做得好可以獲得大家的肯定和贊美,工具的普遍使用會擴大師傅的影響力,同時可以請師傅吃飯等等。
另一個例子是在《摔跤吧爸爸》中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為了讓女兒吃上雞肉,與肉販子協商,提出以后女兒們出名后都為這家商鋪代言,從而獲得低價買肉的機會。這是用未來作為成本,勾勒別人的未來,創造共贏的局面。這種方法尤其值得學習。
③是執行性溝通,業績談話常常屬于這一類溝通。這種溝通的核心是讓對方明白已有行動的效果,以及未來需要投入承諾、采取行動,在什么時間、投入何種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比如自己在一個新的項目上剛剛展開,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便可以向領導講述自己的方案和邏輯,取得領導的支持,聽取建議,提出自己的要求,索取資源,便于下一步的工作開展。
④是總結性溝通。用于在工作結束之后,表達感謝或者告訴這個工作已經完成的溝通。
總結性溝通非常重要,可以用在每天的總結和交流,讓團隊成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尋找亮點和不足,在鼓勵同事的同事,又給了一定的鞭策;也可以用在一個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時,回顧項目推進的過程,有哪些創新性的方法,又有哪些不足,積累經驗。
在這四種不同類型的溝通中,所需要的時機、方式和溝通內容,是不一樣的。對于自己來說,當前總結性溝通做的比較好,團隊保持了較好的積極性;在倡議性的溝通中做的也不錯,大家敢想敢說,擁有一定的自主權;在理解性的溝通中做得不很好,對于別人的利害關系思考較少,也就容易碰釘子,其實大家都想做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所以哪怕這些好處有點“虛”,也要思考到,說出來; 在執行性溝通中,自己做得不是很主動,需要更大膽和主動一點。
節選自《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寫出了自己的理解,還是要多思考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