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走得太快,讓靈魂跟上來;不要欲望無窮,讓心靈靜下來。——題記
改革開放使中國今非昔比,經濟飛速發展,也造就了一批先富者。富而不炫,富而不驕,富而勇于替國家和社會擔當,這是值得稱道的。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法而富,失德而富,為富不仁,則應受到譴責,甚至是應有的懲罰。
近年來,無論是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富二代”、“干女兒”炫富大行其道。炫富給更多的人帶來了一種莫名的心理壓力,迫使更多的人“急功近利”,急躁冒進。以財富論英雄對社會和人的發展不利,也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別人炫富,我們怎么做?富人在中國占的比例并不高,中國更多的是普通大眾。這就要求我們學會在財富面前保持安然心態,在富人面前保持應有的自尊,以自己的平凡勞動,以自己的所有為寶貴。這樣,自然能夠做到心境平和和靈魂安妥。這恰恰是生命最可貴的。
人來這世上一遭,到底應該追求怎樣的人生?美國人梭羅的《瓦爾登湖》給出了最好的回答。
梭羅生活的時代得益于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物欲橫流,人們瘋狂地尋求賺錢的機會,追求漂亮的跑車、華麗的房子、絢麗的珠寶、奢侈的飯菜等等。中國著名作家野夫說:“二十世紀80年代充滿理想主義,今天崇尚物質主義?!苯裉斓闹袊退罅_生活的時代多么相似!梭羅怎么做呢?他特立獨行,反行其道,這個美國人在瓦爾登湖畔幽居了兩年半的時間,自己建造小屋、耕耘、捕魚、沉思、寫作。他遠離城市文明,過著簡樸的生活,注重自然和內心的感受,超凡脫俗,淡泊名利。這種對精神生活和和諧自然的追求可敬可佩。它促使更多的人在瘋狂地工作、瘋狂地追求物質奢華的時候叩問自己的心靈:這是我要的生活嗎?夜以繼日地拼命工作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還是為了滿足自己日益膨脹的虛榮心?可是我有時間停下來享受一下清風和明月嗎?
中國古代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給人了留下深刻的印象,梭羅簡樸的生活方式和陶淵明式的田園隱居生活有幾分相似?,F實中,紛繁復雜的生活總是會迷惑人。在我們迷茫時,讓我們想一想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讓我們學著尋找生活的方向和意義,讓我們學著深入生命,品味有品質的人生。
工業革命在提高生產力,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梭羅在《瓦爾登湖》里倡導的生態環保觀念有著其極強的現實意義。今天的中國為了眼前的利益肆意破壞生態環境的做法和人大有存在,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到實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今天,很多人為了無窮盡的物質欲望而任意破壞自然,無視環境的日益惡化,進而忽視心靈的寧靜,錢和虛榮蒙蔽了他們的雙眼,泯滅了他們的公德心。梭羅倡導簡樸生活,不是說要我們永遠節衣縮食,永遠粗茶淡飯。生產力提高了,生活水平自然會提高,但我們不能鋪張浪費,不能為了虛榮心追求奢華,互相攀比。要知道,社會資源不是取之不絕的,我們要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們自己,善待子孫后代。
蔥翠的群山,清幽的小徑,寂靜清澈的山湖……這是梭羅所熱愛的,他熱愛林中的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萬物,把自己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中。異于常人的境界和簡樸樂觀的情操使梭羅完成了這部偉大的名著《瓦爾登湖》。
今天,人類社會已步入了21世紀。我們的身邊有父母、愛人、孩子,我們不可能像梭羅那樣拋開家人,拋開工作而幽居山林湖畔,但是我們一定要在心里為自己保留一片純凈、安逸的“瓦爾登湖”,我們要給心靈找一個家。
為了生存,勤奮工作是必須的,但在工作之余可不可以留一點獨處的時間?聽聽音樂,游游山林……給心靈一個寧靜的家;可不可以留些時間給父母、孩子、朋友?和他們親近、“撒野”……給心靈一個愛的家。把工作和休息的時間區分開來,我們工作的效率可能更高,也不會占用我們休息的時間,何樂而不為?
為了追求更多的權力和物質,把自己弄得像臺機器一樣,糾纏于一件又一件的具體事務中,甚至于損害他人的利益,做違法的事情。這值得嗎?我們這一生到底能用得了多少這些物質的東西?恬淡自然、清靜安謐的生活是順應自然、順應心靈的生活?!锻郀柕呛穯⑹疚覀円獙W會生存,還要學會生活,給心靈找一個家。這才是人生至善至美的境界。
**原創文章(維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