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只為含笑轉身

有一種愛,不曾共同經歷,也不曾相互陪伴,但卻深入骨髓,痛徹心扉。

“如果時光能倒流,我絕不會放手,而現在我只能一放再放,因為愛。”

十六年,只為一個不曾見面的結局

六月的夏日,雖說才剛入夏不久,但也是酷日當頭,空氣悶熱的透不過氣,沒有一絲透爽的涼意。

一中校門外的這群陪考的家長,焦灼的心情也是這夏日最好的注腳,等待著孩子們考完高考的最后一場。

隨著考試結束的時間臨近,家長們都向著校門口的方向張望,眼中滿含期待、希望和膽怯。

只有她,眼睛沒有看向校門口,而是看向站在校門外的一對男女,看情形應該也是學生家長,父親盯著門口學生出來的方向,母親的眼睛卻時不時會向她的方向掃一眼,眼神中充滿著疑慮和擔憂。

考試終于結束了,孩子們紛紛走出了校門,臉上大多寫著輕松,雖然也有些考生心情低落,但終歸是考完了,無論結果如何,都可以暫松一口氣了。

她的表情開始緊張起來,死死地盯著那對夫婦,又不時的瞥一眼出來的孩子們。

當他走進她的視線時,她不禁呆往了,感覺似乎心臟停止了跳動,是他!

果不其然,這個高高瘦瘦的男孩兒,表情輕松的走向那對父母,父母連忙接過孩子肩上的書包,熱絡地聊著。孩子的神情自信又放松,臉上洋溢著淡定的微笑。

十六年的痛苦,十六年的擔憂,在這一刻決堤。眼淚不斷地涌出眼眶,不爭氣地滴落。她就這么兀自站著,動也不動,任憑周圍擁擠的人潮推搡,她的眼中再沒有其他。

忽然母親的眼睛看向了她,眼神中帶著猶疑和顧慮,還有不安。她這才緩過神來,不舍又決絕急急地穿過人群,轉入了學校旁的街角。

父母和孩子聊著,母親看著父親,欲言又止。正在此時,母親的手機響起,一條短信映入眼簾:“我走了,應該不會再見。謝謝你們,能看到他我很高興?!?/p>

母親詫異地看著手機,臉上的表情變了又變,她趁著孩子不注意把手機遞給孩子父親,父親看了,眼神也透著不解,但很快,兩個人明白了,交換了一個了然的眼神。母親的眼睛濕潤了,不禁流下了眼淚。

“媽,你怎么哭了?”

“沒什么,這幾天你考試,你媽累的,現在考完了,是喜極而泣呢。走吧,兒子,看看想吃什么,爸請你。”

父子二人并肩走在前面,母親在后面不斷張望,她想找尋那個身影,卻再也看不見。

人流漸漸稀少,母親突然站住,深深地鞠了一躬,而后追上父子倆走了。

她站在街角,卻還是探著頭看見了發生的一切。她不舍得離開,卻還是要離開。

從她決定來到這里的那刻起,她就想好了要離開。難道這十六年來的苦苦找尋,就是為了一句話都不說的離開?她魂牽夢縈的人就在眼前,卻連面都沒有見到。

正望著,突然間男孩回過頭來,就那么毫無征兆地兩個人對視了。孩子的眼睛清澈,正如她朝思暮想的那個兩歲男童的眼睛一樣清澈,眼睛里仿佛還含著淡淡的笑意,但旋即又扭頭走了。

她似乎被釘在了當場,那眼神有著巨大的引力吸引著她。她多么想追上,然后喊出他的乳名,即使他根本不會記得,但哪怕就說上一句話,她也會感到莫大的幸福。但她強迫自己不要追,知道他過得好已經足夠,何苦讓孩子幸福的生活徒增煩惱。

痛苦、糾結、開心幾種感覺在她心里糾結,那種感受似乎要把她撕碎,她再也不顧忌其他人不解的眼神,放聲哭泣。

一放手就是一輩子

曾經的她也是個幸福的女人。大學畢業后嫁給了自己的學長,也是自己的初戀,婚后不久,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兩個人單位也離得很近,工作生活也算是順風順水,平靜地泛不起一絲漣漪。

兒子兩歲那年,丈夫調動工作去了省城。她是老師,暫時還解決不了工作調動問題,兩個人過上了兩地分居的生活。

那年暑假,她帶著剛滿兩歲的孩子坐火車去看爸爸。

那天的火車站外熙熙攘攘,擠滿了候車的人群。她自己一個人帶著孩子、提著行李,買了票。孩子很聽話,一起出門的時候從來不哭也不鬧,雖說只有兩歲卻很懂事。

她還記得,售票處門口有個賣冰糖葫蘆的,那天也不知是怎得了,孩子突然鬧著要吃,她拗不過,答應了去買。因為拿著行李掏錢不方便,她便松開了孩子的手去拿錢包,卻不知道這一松就是一輩子。

等她買好了,轉身去找孩子的時候,孩子不見了。她撇下行李,到處找、到處問,都沒看見,找警察報警卻也一無所獲。孩子丟了。

她像失了魂似的在火車站待了兩天兩夜,逢人就問看見我的孩子了嗎?路人都以為她精神錯亂。直到她丈夫得到消息趕來。

眼睛已經完全沒有神采的她看到了丈夫,似乎看到了希望,但看到丈夫一無所知的表情又瞬間跌入谷底,突然間嚎啕大哭:“怎么辦?我把孩子弄丟了!我要找到他……”話還沒說完,就已經暈倒在丈夫的懷里。

等她醒來,已經是兩天后了,坐在家里的床上,周圍是得知消息的親戚,大家不知道如何安慰,房間里人多卻靜地出奇。

公安局的回復是,火車站的人流量很大,找到孩子不是那么容易,況且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天,或許已經錯過了最佳營救時間,所以不要抱太大希望了。

她倚靠在床頭,眼睛直勾勾地望著前面,在看什么又什么都沒看。她的腦子里不斷地回想著那天的情景,她在找線索,她在自責。眼睛很疼,想哭,想流淚,卻干的一滴也流不出,已經流干了吧。

她又在回憶孩子,孩子有時也很調皮,她也會生氣的說“再搗蛋媽媽就不要你了!”可她從來沒真這么想過,怎么會不要,孩子是她的命,是她的一切,怎么會舍得放手,怎么能放手?!

找尋,只為一個答案:你現在還好嗎?

一晃五年過去了。孩子沒找回來,但生活要繼續,有時她想既然孩子沒了,那自己也了結了算了。但她不甘心,她想找到他,最起碼要知道他過的好不好。

她無心工作,一刻也沒有放棄找尋孩子的念頭,在外人看來就是精神恍惚。單位體恤她的悲慘經歷,為她辦了長期病假。

丈夫已然放棄了找尋的想法,他也愛孩子,但卻無能為力。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雖然是因為她的疏忽把孩子弄丟,但他并沒有責怪過她,尤其看到她每天這么難過,更是不忍心責怪。他希望能繼續把日子過下去,他也想過兩個人都還年輕,再生一個孩子也并非難事。

她很感謝丈夫對她的體恤,是她犯的錯,但他從來沒罵過她,甚至從來沒一句埋怨。但越是這樣,她越是受不了。

她又何嘗不明白丈夫再生一個的心思,但她卻做不到,在她心里,她已經有過一個最好的孩子,這一生都不會再有第二個了。何況,她現在一看到丈夫,就會想到孩子,就會把她帶回到那一天那一幕,所以面對他已經不易,還談什么歡好呢?

終于,她與丈夫辦了離婚,兩個人都很平靜,他們互相深愛著,卻怎么也邁不過面前這道坎,所以還是分了吧。

丈夫對她說:“該放手就放手吧,何苦為難自己。”她苦笑:“能放我早就放了,但他就扎根在我心里,早就和我長在一起了,怎么放?真的放不下啊。那是我十月懷胎的親生兒子??!”兩個人又抱頭痛哭在一起。

恢復單身的她,正式向單位提出了辭職,她的狀態不可能再教書育人了。她轉去做了推銷員,不是因為她喜歡這種有挑戰的工作,而是因為推銷員可以全國各地地跑,她可以到處打聽自己孩子的下落。

其后的十年里,她跑遍了全國大小的城市,到處尋訪,十幾年了,孩子的變化很大,她無法描述孩子的樣貌,她就憑回憶描述時間、地點,看有無可能找到。

每到一個城市的繁華地段,她最怕看到的不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而是街頭行乞的乞兒。她聽說過很多拐賣兒童打殘后強迫行乞的報道,她祈禱不要讓自己的孩子經受這樣的折磨。

每看到有乞兒,她都會很糾結,想上前看個究竟,卻又不敢;希望不是自己的孩子,但又有著一絲期盼。

每每懷著這樣復雜的心情上前探視,都是一場大的煎熬。雖然多年不見,但她卻有著莫名的自信,她知道如果是他,她會感應地到。當確認完一個乞兒之后,她的心頭有如放下一塊大石,卻又有一絲失落。

就這樣,一次次地經歷著失望,而希望卻悄然降臨。

他,一如想象的健康幸福,足矣

她在附近城市出差的時候,突然聽有人提起若干年前附近有戶人家曾經長年不育,后來卻突然有了個男孩,說是親戚家過繼的。時間和她丟孩子的時間很相近。但因為后來坊間有很多傳言,這戶人家就搬走了。

她看到了希望,找尋了這么多年,從來沒有感覺離希望這么近過。她有預感就是這家。奇怪的是想到這兒的時候,她并沒有去譴責他們的意思,她只想確認,她的孩子過得好不好。

輾轉詢問,費了許多時間,終于她打聽到這家人家的住址,原來他們早已經搬離了那座城市。她偷偷地去他們家的小區觀望過,卻不曾看到他們家有十七八歲模樣的男孩出入,后來聽說孩子上高三了,要住校,不回家。她失望了但也放心了。

她鼓起勇氣,放心地敲開了房門。孩子的“母親”接待了她。

她等了這么久,所以這一刻,沒有遲疑,她直接問出了自己的問題。母親遲疑了許久,但看到眼前這個女人憔悴的面容、期盼的目光,同為母親,她也實在不愿意再一次傷她的心。

原來他們夫婦的確一直沒有孩子,后來在親戚的牽線下收養了一個兩歲大的男孩,他們不知道孩子的確切來歷,親戚只說是孩子的父母出意外去世了,看孩子可憐,他們又正好膝下無子,所以就讓他們收養。

母親說著,去床頭抽屜里取出了一個荷包,遞給她,說這是當時孩子身上帶的物什,她也隱約覺得和孩子的身世有關,所以一直沒敢丟。孩子初來的時候也最喜歡這個荷包,每天要拿著才能入睡。

她接過來,立時呆住了,這是她親手繡的,上面的圖案隱含了自己和孩子的名字,是的,沒錯,就是他。

淚水再也忍不住了,她把荷包緊緊貼在自己的胸口。十六年了,整整找了十六年,終于知道了孩子的下落,他長大了,上高三了,他過得很好。

等到她心情平復,母親帶她參觀了孩子的臥房,給他看了孩子的影集,原來他喜歡看這些書,原來他喜歡籃球,原來他在學校里有暗戀的對象,原來他成績很好,他真的和自己每天入夢的孩子一般模樣,只是更高更帥更陽光。

她邊聽邊遺憾著自己的錯過。

經過了這么多年,她已經無力去追討是誰害慘了自己,現在她心心念念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想見見自己的兒子。

母親面露難色,她明白母親的難處,自己撫養了這么多年的孩子,會不會被眼前這個女人帶走?

她也知道自己有這個權力,但她不想去行使。

孩子被照顧的很好,看得出他們也把他當作親生兒子一樣看待,她痛恨當年他們親戚或其他人對她做的事,但卻不忍心讓孩子發現自己被欺騙,幸福很難得,所以不要讓現在的幸福被打破。

她告訴孩子母親,不用擔心,雖然她辛苦找尋了這么多年,但她已經無意打破孩子現在的生活狀態,她只想親眼見見孩子。

母親說孩子馬上要高考了,看能不能安排在高考結束后,他們也知道如果孩子的身世不那么簡單的話,遲早會有東窗事發的那天,所以也想在能妥善處理的情況下盡可能滿足對方的心愿。

時間定在了高考結束的考場外,本來說好了,高考結束后,她以孩子遠房姑姑的身份跟孩子見一面,說說話。

但怎么可能控制的了,她深知,如果讓她與孩子見了面,她肯定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即使情緒不失控,也會淚灑當場。孩子已經18歲了,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力,難免會起疑心。

與其因為自己的出現讓孩子起疑,倒不如狠下心不見,只是遠遠地看看,這對于孩子來說沒有任何損失,而對于自己又會損失什么呢?對于一個母親來說,知道孩子很好就夠了。她暗自下定了決心。

不見,卻不想再錯過,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

她擦干眼淚,重又望向孩子離開的方向,手中緊緊握著那個荷包,臉上帶著笑意。

十六年了,終于有了結果,即使不能團圓又怎樣?她終于能放下一顆懸著的心。

她覺得人生又有了盼頭,即使孩子不知道她的存在,但她知道在這個城市的某個方向有她血脈的傳承,不遠的將來某所大學也會有她兒子的身影。她錯過了太多太多,但將來她不會錯過,即使不能陪伴,她也能感受的到。

她,轉身,離開。

是時候該活出自己了。沒準將來的某一天,當孩子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切的時候,會來見她,而她也不想讓孩子失望,她可能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卻是一個努力的母親,不論是找尋孩子,還是找尋自己……

無戒21天寫作訓練營第15天,學號124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