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人心、參透人性,是我們每個人、一輩子要做的功課。
文:鐘二毛
1999年7月,我從北京的一所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是警察,“服務”的對象是被稱為“人精”或者“人渣”的群體:服刑人員。
是的,這個警種叫獄警。獄警如果不能洞察人心、參透人性,一不小心會變成不是你管教犯人,而是犯人管教你。
3年后,我當上記者,一干很多年。其中有6年時光,做的是社會新聞,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暗訪、臥底。暗訪、臥底,其實不難,難的是,你找到當事人,你如何讓他相信你、并且開口說的不是謊言。
我經常開玩笑說,我為什么從來沒有暗訪失手過,更沒有被打過,是因為,我比一般人洞察人心、參透人性。
當記者的中間,2010年,誤打誤撞涉獵廣告、策劃行業。有人說,鐘二毛,世界級經典著作——大衛?奧格威《一個廣告人的自白》,你必須看。初生牛犢也怕虎,我遵照執行。但看到第7頁的時候,我把書扔掉了。我信心滿滿替朋友接案子,果然,還行,至少也是有經典案例的人。
大衛?奧格威這個老頭子在書中第7頁說,廣告業一個重要奧秘是:“消費者不是低能兒。她是你的妻子。別侮辱她的智能。”——嘿,這不就是要求你洞察人心、參透人性,了解消費者和妻子,滿足她、征服她嗎?
還是當記者的中間,從2005年開始,我出版了長篇小說《愛疼了》(2005)、《我們的怕與愛》(2012)、《小中產》(2014),短篇小說集《舊天堂》(2015),中篇小說集《四個叛徒》(2016)等書。幾個故事即將變成電影、電視劇。2016年8月,我的第四部長篇小說《小浮世》將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上市。2016年底,我的第五部長篇小說《完美策劃》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上市。2017年,還有......
接受記者采訪時,我最喜歡說一句話:我一直在做一個工作,即“打通藝術與市場之間的秘密通道”。小說要有“藝術性”不難,自言自語、故弄玄虛即可,所謂的“我手寫我心”。但要讀者買賬,難。它要求你必須走進讀者。如何才能辦到?洞察人心、參透人性。
2013年、2014年,我長期擔任“迎客松代言人”——楊錦麟主持節目《夜夜談》談話嘉賓。
光頭、顏值負分滾粗、普通話爛得只剩浮南口音的我,擅長講故事。故事講得——用老楊的話說——走心。要走心,必須洞察人心、參透人性。
2016年9月28日,打死我也不愿意相信這是真的、但又必須面對一個事實:我40歲了。如果不出意外,那天我應該是坐在北京電影學院的教室里,托著腮幫子、一副少女思春狀,聽老師講課。
我學習的內容,是如何用一個故事、一幀畫面打動街巷里、地鐵里、菜場里的蕓蕓眾生。要解決的問題依舊是:洞察人心、參透人性。
我認為,洞察人心、參透人性,是我們每個人、一輩子要做的功課。這八個字,如果你理解為“厚黑學”、“陰險”、“狡詐”,你大錯特錯了。這八個字,是讓你如何跟這個世界相處、如何與自己相處。
把自己搞順了,一切就好辦了。
而恰好,很多人沒有把自己搞順,結果是,TA處理問題時,總是越搞越亂、越搞越糟,傷害自己,傷害別人。像一首老歌里唱的,很多人的生活是一團麻,不過是“麻煩”的“麻”。
在2016年最后的半年時間里,我決定將我這四十年洞察的人心、參透的人性,分享出來。用微信群的形式。而且是收費的。具體細則發布在今天(7月3日)我的微信公眾號“鐘二毛”上。截止日期為7月4日23:5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