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是一種心態,你說有,它就有;你說沒有,它就沒有。事實上,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壓力,尤其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每個人身上都籠罩著一層壓力,以至于喘不過來氣。一旦你將壓力轉化為苦惱,變成緊張和焦慮,它就成為了失敗的兄弟。
壓力可能來自于自我壓力,也可能來自于外界壓力。當壓力(緊張和焦慮)支配你時,你應該認識選擇,問題的關鍵在于自我控制情緒和反應。其實,你完全能夠自我選擇,能夠應付任何情形的壓力。你可以做一下深呼吸和放松練習,這種練習能夠把你擔心會發生什么的怪念頭清除出去,這也是自我調節的最佳武器。
當你完全放松后,就可以估量這種壓力了,這時你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1、什么情形使你感到困擾?
2、從整個一生來看,這種情形具有多大重要性?
3、你的優勢是什么?
那么,壓力具體包括以下幾種:
一、自我導致的壓力
自我導致的壓力與挫折引起的壓力不同,自我壓力是由自身被干擾和物質占有帶來,兩者都可以使人陷入情緒沖突的壓力之中。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緊張氣氛和干擾因素的社會中,不可能不受到外界的干擾。我們必須生活在這個緊張的世界中,盡管沒有人能夠強迫我們參與激烈的競爭。我們一旦認識到造成緊張的限定性因素,就應該努力去利用那些無謂地消耗在壓力中的精力,如果這些精力轉移到另一個方向上,它們將會成為力量的源泉。我們首先必須發現生活中的哪一方面最具緊張的趨勢;其次,發現可以采用的克服辦法。
二、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也是最容易形成壓力的因素之一。現實中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追求完美只不過是自尋煩惱,自我后悔,因為不管你把手頭上的事情干得多好,你那顆追求完美之心,總覺得不夠完美。
對于這一點,你應該把握好一個尺度:
1、要有洞察力,從總的事業目標和全部生活的角度來認識目前計劃的重要性。
2、應用80/20法則,即全部努力的20%將會產生80%的效果,換句話說,任何活動都有一個分界點,超過這個點,投入的時間所帶來的效益就會減少。應該把你的所有努力集中到給予你高報酬的20%之中,而對于剩下的80%,你應該考慮一下:“我怎么樣才能花費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佳效果。”
三、精神壓力
壓力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但大多數情況下,恰恰是我們自己招來的壓力。我們有自我拆臺和被壓力激怒的習慣,卓有成效地將自己置于壓力之下:
1、改掉拖延的惡習。
2、要做計劃。
3、減少和消除那些浪費時間的事務。
4、規定界限。
如果考慮到80/20法則,下面這些做法也許值得你借鑒一下:
1、無論何事,只要可能,就要把一些任務委托他人完成。
2、為了使你贏得時間去干重要的工作,可以花錢雇人幫忙。
3、要善于利用一些新的做法,如分擔工作。
4、運用經濟學家提出的“效益比較法則“。
最重要的是,你每天要空出一些時間,讓自己處于寧靜的氣氛中。在這段時間里,你可以散散步、聽聽音樂、看看書,或者僅僅是思考和幻想。在這段養精蓄銳的寶貴時間里,你應該獨自享受,不要讓任何人來打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