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7月1日即將正式實施,有好多小伙伴也在后臺說分析一下這個辦法到底有什么影響,我們一起來看看。
1 散戶不能買股票了?
先給大家吃顆定心丸,能買。
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期向多家券商發布了《證券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征求意見稿)》,如果投資者被評為保守型和謹慎型,券商將不可向其銷售被評為中等風險的中國A股和B股?!A爾街見聞
我們來看一下這條新聞,對于不能購買股票的限制,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被評為保守型和謹慎型的投資者。
2.券商不能向以上兩種投資者銷售中等風險的A股和B股。
從管理辦法的描述來看,并沒有直接說散戶不能買高風險產品了,而是將投資者的分類更加明晰。
從強制用戶必須做測評本身來看,暫時倒沒覺得是想要趕走散戶,反而是要讓大家清晰的認知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對于莽撞地沖進股市里的投資者來說,是一件好事。
我們將《辦法》中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與相應的產品類型、產品示例做了一個表格,方便大家更快速的了解:
說明:隨著對風險承受能力的不斷增加,能夠購買的產品類型也在不斷增加,也就是說,保守型投資者只可以購買低風險產品,而激進型投資者則可以購買任何類產品。
炒過股的小伙伴都知道,開戶之前需要做一個風險承受能力測評,只不過有些券商沒有落地執行而已。
測評的內容很簡單,包括年齡、薪資、是否有投資經驗、能接受多少虧損等等,非常簡單的選擇題目。
想要做風險測評,一般券商的APP里欄目內都可以進行測評。
2 普通投資者,能不能炒股?
再給大家吃顆定心丸,通過測評后,如果不是保守型和謹慎型的投資者,就能炒。
除了規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與炒股的關系,《辦法》中還將投資者分為兩種,專業投資者與普通投資者。
一張圖看懂投資者分類
簡單來說,個人專業投資者,需要金融資產500萬或者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專業投資者”之外均屬于“普通投資者”。當然,普通投資者也可申請成為專業投資者。但門檻也很高,以個人舉例,要求金融資產應不低于300萬元或者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30萬元。
3 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
很多小伙伴很喜歡做有挑戰的事情,比如一些極限運動,或者追求高收益的投資產品,但這并不等于你有很高的風險承受能力。
風險偏好指的是對風險的喜好和厭惡程度。就如同有人無辣不歡,有人卻吃一點辣椒就要淚流滿面一樣,我們在對待風險的態度上也是有差異的。
風險承受能力則是指你有沒有足夠的能力承擔風險帶來的后果。衡量風險承受的能力需要綜合考量,個人能力、資產狀況、家庭情況、工作情況等等都有關系。
如果你在高收益的誘惑之下,根本不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一味追求投資高風險的產品,帶來的結果會很嚴重。
這就要求我們,要嚴肅的對待風險測評結果。
4 風險承受能力決定資產配置
就像是我們常常會做一些性格與職業匹配度的測試一樣,在我們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了比較正確的認知以后,我們應該依據這個結果去對自己的資產進行相應的配置和規劃。
在這里給大家介紹兩種簡單易操作的方法。
1.“主觀+客觀”法
以我的朋友Wendy為例,月薪1萬+,喜歡潛水蹦極,單身,有10萬存款,準備用這筆錢給自己買車付首付。
從主觀上來看,她是風險偏好者,能夠承受一定程度的投資波動帶來的影響。
從客觀上來看,她雖然沒有大額債務,短期內也沒有成家的打算,如果現在股市行情很好,她可以把這筆錢放到股市里嗎?
答案是不可以。
因為股市風險較大,如果一旦發生虧損,那么她的購車計劃就無法實現,甚至會影響到現在的生活質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她并不具備承擔較強風險的結果。
所以,她應該選擇較為安全的貨幣基金、銀行理財作為主要的投資產品,再配置一點高收益的P2P產品。
2.時間法
以前我們也介紹過一個簡單的方法,依據財務的使用時間,進行統籌安排。
半年內會用到的——貨幣基金
半年至三年內會用到的——同等期限(大致)的債券
五年以后也不一定用到的——股票
詳細的內容可以戳方法丨多少錢拿來炒股?工資單告訴你答案
5 搭上“限購”末班車
如果你是股市“老司機”,在7月1日《辦法》正式實施前,賬戶金額滿足50萬人民幣的話,可以開通滬港通、深港通;
同時,關注一下自己的風險測試結果,如果測評等級和自己現在的實際情況不符的話可以考慮重新做一下。
等到《辦法》正式實施了,就要由證券從業人員對你進行“雙錄”啦(錄音與錄像)。
作者:簡七理財
鏈接:https://xueqiu.com/5517873136/87920349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