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是什么

人類學,當然是研究人的。

不是研究單個的人,不是研究人的生理結構,那是生物學。

研究一群人,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離開了社會/文化就不成其為人。人一定是從小習得前輩傳遞的一些信息。


一、人類學研究“人與自然”

人類首先要面對自然。

人有生老病死,季節更替,莊稼有豐收歉收,有時候打不到獵物,日食,月食。都需要給予解釋和應對。

比如,人為什么竟然會死?于是不同民族產生了很多神話故事來解釋這個問題,比如好些民族都有類似的故事:人類原先是不死的,而且可以上天,不過某天某某人出了什么岔子,人類就再也不能上天了,從此還會死亡。

創世神話往往可以體現一個民族的某些情感傾向,比如伊甸園故事里的“罪”感。《圣經》里偷吃禁果的故事,其實就是猶太民族的創世神話,只不過它后來風行廣大世界。人類學喜歡搜集、研究各種神話。

生病了怎么治?過去當然是各種巫術治療。在非洲努爾人眼里,生病絕非“自然”的事,必定是遭人巫術陷害。人類學關于巫術的研究也很多,包括薩滿跳大神。過去靠巫術,后來人類的信息積累豐富了,發展出科學的醫學知識。而這種知識背后也存在某種有趣的文化邏輯。

佛教、基督教這些“高級”宗教也是對世界的一種解釋。

人類應對自然,就形成了“文化”。這個文化不是一般說那個意思,不是說念書多的人有文化,不識字的沒文化;而是說與“自然”相對的就是“文化”。不識字的人也要穿衣服,這就是文化;結婚要做媒、送彩禮、辦酒,即便現在沒那么復雜,也要去民政局領結婚證,或者在西方由牧師證婚,這也是文化。動物當然不需要穿衣服,也不存在“結婚”,只有“交配”。

所以,人類學就是研究人類如何應對自然。


二、人類學研究社會的運作

由上一點延伸下來,人類應對自然的方式是組成了社會,如荀子所說“人能群”,社會這么大,到底怎么運作,其中很復雜,所以又有很多可研究的。

人是怎么組織起來的呢?最直接的是親戚,有血緣關系的人共享資源、共同對敵。親戚往往也居住在一起,所謂聚族而居。

那么問題來了,親戚是怎么來的?肯定要通過結婚,姻親。婚配對象從哪來?一家人生幾個兒子女子,然后他們互相配嗎?事實并非如此,人類通常的婚姻都是與本群體之外的人相配。這并不是因為他們發現近親結婚會導致遺傳病,根本原因在于聯姻會使不同群體變成親戚,互通有無,擴大社會規模。當然,并不是和親一下就真的和平了,各個集團之間還是會有沖突征戰,就像春秋時的諸侯國一樣,交戰、媾和永遠少不了。具體情況很復雜,研究起來也有意思。

那么問題來了,只靠親緣、地緣的話,社會的規模始終有限。更大規模的社會,比如一個現代國家,是怎么維持的呢?一個國家可不是一個村子,我并不認識每一個中國人,他們也并不都是我的親戚,我們怎么就會有“我們都是中國人”的認同感呢?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嘛!——這也是個神話。實際上我們并不是炎帝黃帝的子孫,而是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雜種。我們也并不是龍的傳人,古代只有皇帝才是龍,老百姓可不是。但是這些神話被反復宣講,就可以在我們心中喚起類似親情的情感,增強國人的凝聚力。這個神話在實用中還有個bug,炎黃子孫、華夏民族原本僅指漢人,可現在我們是個多民族國家,其他民族怎么容納進來呢?實際操作就是籠統的稱作炎黃子孫了,或者在理論上做點調和,比如說考證民族的祖先也跟炎帝或黃帝聯姻,所以都是一家。(擴展閱讀: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

順道,民族識別問題枝蔓復雜,有的人群頗為獨特,國家卻不承認他們是一個民族;有的人群被稱為民族,實際上跟漢人沒多大差別,比如我在北川羌族文化館里看到,所謂“羌繡”就跟我小時候枕頭上的繡花圖案毫無二致。因為羌人被認定為民族,所以一定要強調他們的獨特性;具體到個人,被認定為少數民族這樣也能帶來實際利益,比如高考加分。

我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上就講,北京是祖國的心臟,我們國家北邊有漠河,南邊有富饒美麗的西沙群島。我一個四川盆地的小孩子,北京、西沙離我幾千里遠,跟我有什么關系啊?然而經過這種基礎教育,我們會形成一種“共同體”的概念,我和北京、西沙、漠河、帕米爾高原的人都是同胞,我們是一國人。

有些社會有國家,有些社會沒有國家。并不是人人都愿意生活在國家治理之下。東南亞一些高山上生活的族群,沒有文字,有學者研究認為,他們居住在高山上過這種“簡陋”的生活,乃是出于自主的選擇為了逃避國家的統治。文字是國家登記造冊的工具,有了文字,就可以統計你們的戶籍,可以征稅、征徭役。(擴展閱讀:詹姆斯?斯科特《文明緣何不上山》)


上面說的那些,并不是運行得順順當當,實際中有很多bug,方枘圓鑿、削足適履之處比比皆是,所以其中有很多有趣的問題可研究。有人遵守社會規范,有人違反,也有人制定規則、玩弄規則。也有人無力符合社會要求,變成瘋子、怪人。


三、人類學研究異域民族

上面說的一些內容跟社會學有所重合,社會學是人類學的親戚。

然而人類學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研究“異域風情”的人群,那些“非現代社會”,比如北美印第安人、南太平洋土著、非洲土著以及中國少數民族。

為什么研究那些奇怪的民族呢?因為人類學認為現代文明社會有病,而藥方子要到那些奇怪文化中去找,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實起初并沒有這么冠冕堂皇,人類學是在十九世紀英美等國海外擴張中產生的,殖民者發現那些土人不服王化,太難管,才弄了一批學者去做功課,好整治他們。

現在當然不是那樣了,人類學是人類的良心,強勢群體大發慈悲,要好好理解那些弱勢的族群。

怎么理解一個陌生的民族呢?不是讀讀史詩典籍就算了,不是讀了《格薩爾》就懂了藏人,聽了《指路經》就懂了彝人,人類學認為紙上得來的東西不可靠、不夠,何況很多民族根本沒有文字,重要信息只是一代代口口相傳。所以要搞實地調查,要去和當地人生活在一起。

也不能是蜻蜓點水地旅游幾天。你只是暫時作客,土人很容易“裝”,只要表現其待客之道即可;必須住久點,和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才能盡可能獲得全面的信息。待多久合適?最好超過一年。因為一年是一個完整的周期,可以完整觀察當地的作物、習俗等。

要仔細觀察他們的吃喝拉撒,方方面面。因為想要全面地理解他們。他們和我們明顯的不同只是表現出來的現象,其原因卻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他們的吃喝拉撒都跟我們不同。比如中國西南不少民族屋中有火塘,塘內放著奠基的三塊白石,火塘是神圣的,其方位有講究;羌人成年兒子分家,要從老屋分火種。看,這就是吃飯都跟我們不一樣。

這種研究方法是很可貴的。非常謙虛,非常認真,盡力摒棄偏見。這活兒聽起來浪漫,干起來受罪,人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會非常不適應,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很難挨,也沒法排解性欲。表面上要尊重人家的文化,心里一萬頭草泥馬。(擴展閱讀:《天真的人類學家》)

不過現在的少數民族也比較現代,畢竟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嘛,都一樣上網。非洲、南美有一些小族群可能只有幾百甚至幾十人,已經滅族絕跡了。

最后補充一句,人類學的政治正確是“不同文化無高下之分”,不存在某個民族比別的民族更“原始”,每種文化都是當地人適應、創造的結果,有自己的作用以及bug。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