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馬安: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孫階從臨沂孫家老莊逃荒至此立村,以馬耳山脊似馬鞍狀,取名大馬鞍,后演變?yōu)榻衩?/p>
? ? ? ? 大馬安村子的背后有座山,叫馬耳山,主峰海拔706米,為魯東南最高的一座山。因主峰二巨石并舉,遠望狀如馬耳,故名馬耳山。酈道元《水經(jīng)注》記載:“濰水又東北,涓水注之。水出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舉,望齊馬耳,故世取名焉。”山勢為東西走向,由片麻巖、花崗巖構成。五老峰、松朵峰、鴿崖峰等奇峰高峙,山間嵐氣靄靄,泉水淙淙。山石磷峋,山勢陡峭,曲徑通幽。馬耳山有仙人洞、龍王泉、隱龍寺、石龍寺和齊長城等勝跡。山脊處有橫亙綿延的齊長城。
? ? ? ? 唐開元年間,蕭穎士“慕名托疾”不遠萬里,來馬耳山游覽,寫下了《游馬耳山》著名長詩:“茲山表東服,遠近瞻其名。合沓盡溟漲,渾渾連太清。我來疑初伏,幽路無炎精。流水出溪盡,覆蘿搖風輕。高深變氣候,俯仰暮天晴。入谷煙雨潤,登崖云日明。乾坤正含養(yǎng),種植總滋榮。草樹皆秀色,雛麋亂新聲。攀巖挹桂髓,洞穴拾瑤英。此地隱微徑,何人得長生。宿心尚葛許,彌愿棲蓬瀛。太息宦名路,遲回忠孝情。還丹昧遠術,養(yǎng)素慚幽貞。安得從此去,悠然升玉京。”
? ? ? ? 宋代蘇軾知密州時,在《雪后書北臺壁二首》中寫道:“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遂埋沒有雙尖。”在另一首詩中有“孤云落日在馬耳”的佳句。
? ? ? ? 馬耳山頂峰有大小各一的高峭雙耳,小者似被削去一尖。相傳,楊二郎劈山救母時,發(fā)憤擔山趕太陽。當他挑起馬耳山和九仙山向東海走去時,這山臥著身子怎么也不走,二郎氣得用鞭子將它的耳朵尖削去一塊,形成現(xiàn)狀。它雖然挨了鞭子還是不走,二郎又用扁擔猛勁朝它的背上、肋下各捅一下,由于用勁過猛,背上生成寬敞幽深的仙人洞,肋下生成常年不涸的龍王泉。
? ? ? ? 仙人洞縱深幾十米,能容幾千人。據(jù)考,仙人洞曾是東晉葛洪隱居煉丹之地。1943年5月23日,日偽軍掃蕩馬耳山時,把我軍民千余人圍困在山上,男女老少都躲進仙人洞,八路軍、武工隊、當?shù)孛癖鴬^力抵抗,打退敵人數(shù)次進攻。日近中午,就在敵我短兵相接的關鍵時刻,突然天空陰云密布,雷聲大作,風雨交加,雨雹齊襲,把日偽敵寇打得暈頭轉向,狼狽逃竄,遇難群眾安全突出重圍。從此敵人再也不敢上山騷擾。
? ? ? ? 有大馬安,就有小馬安。明正德年間,孫姓從諸城縣遷此立村,以山脊似馬鞍狀,村又比大馬鞍小,取名小馬鞍,后省寫為小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