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虺》( pán huǐ),作者劉醒龍(2011年 ,劉醒龍的《天行者》獲得茅盾文學獎),上海文藝出版社2014年出版。
我不是在向你推薦這本書,在看這本書之前,我的內心充滿了好奇,因為這是第一本以曾侯乙尊盤為題材虛構的故事,我想知道對于傳統作家來說,會怎么運用和發揮這種青銅器、文物的題材,而看完之后,我只能說,書的紙張和印刷質量比較好。
言歸正傳,我直接粘貼過來京東上對這本書的內容簡介好了,省去不少時間——
《蟠虺》敘述的是一個曲折神秘、充滿對歷史的深入反思和對現實的敏銳關照的故事。青銅器學界的泰斗曾本之在一個黃昏突然收到了20年前跳樓自盡的同事郝嘉寫給他的一封神秘的甲骨文信,勾起了楚學院兩段至今沒有答案的無頭公案--20年前的楚學院副院長郝嘉為什么突然跳樓自盡?10年后前途無量的青年教授郝文章又為什么莫名地被捕入獄?真相以細節的方式在時間的磨洗中慢慢浮出水面,直指一件春秋戰國時代精美絕倫無出其右的青銅重器--曾侯乙尊盤。從這件青銅大器出土之日起,人性中所有的欲望都被激發到極點,原本莊嚴恢弘的遠古禮器成為欲望逐獵的蠅聚之地,引無數為名為利為野心者,真可做假,白可變黑,無可生有,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而要擦拭盡這美麗文物上沾染的骯臟血污,要付出的豈止是生命和鮮血的代價,更需脊梁堅挺腰撐傲骨之人,堅守靈魂,堅守清白,堅守良心,更需要整個民族的靈魂自省和自凈。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習慣性地打開扉頁看下作者的簡介,然后習慣性地去看看序言、目錄、后序,可是,這本書我從頭翻到尾,沒有序言、沒有目錄、沒有后序!光禿禿的就從故事開頭講到故事結尾!
擦!不是買到盜版的了吧!
等我前前后后花了將近6個小時終于讀完這部小說時,我明白為什么了!沒有人好給這部小說寫序,包括作者自己!我覺得京東的這段簡介比書本身更有吸引力。
不管豆瓣上給出的7.2分的評分,還是各大網站的溢美之詞,我只相信我的感覺,對于一個在武昌生活了十幾年、接觸青銅知識也有七八年的普通讀者來說,小說中滲透到邊邊角角的對武漢尤其是水果湖、東湖、省博一帶的描寫,對于熟悉省委一帶的人來說,有一種真實到有些粗鄙的感覺,張家灣小區、茶港小區、老鼠尾……我情愿作者用一些虛構的地點來講述。隨著故事線索的鋪開雜糅進去的情欲的描寫突兀又牽強。作者想借由青銅器這種背景來完成對官場、學術界一些丑惡的鞭撻和揭露,卻又最終陷入了諂媚的怪圈。
對于像曾侯乙尊盤這樣的青銅重器,應該有與之相配的莊重、大氣、雄渾、典雅的語言來講述,可惜,從這本書里面我沒有讀到這種感覺。相反,在語言的描寫上,常常讓人有一種錯愕:曾本之、鄭雄、馬躍之、安靜、曾小安、郝文章,這些故事的主要人物,不分年齡差別,不分性別差別,說話全部都像一個人。甚至是作為小學生的男孩楚楚,也動不動說出跟年齡完全不相配的言語,實在是讓人憋悶難忍。
剛好最近在聽《蔣勛細說紅樓夢》,在第六回下里,蔣勛講到,一個真正的好的作者,他一定是千面人,他扮演什么角色的時候,就應該講這個角色應當講的話,曹雪芹是偉大的作家,三百多個人物,每個人說話都不一樣,說的每一句話都符合這個人物的身份、性格。用這樣的評判標準再來回看《蟠虺》這本書,就無法讀下去了。
我之所以讀完,因為里面確實有很多的元素是我熟悉又陌生的,比如沙璐扮演的志愿者講解員,因為志愿講解員的自由發揮可能給本來就有紛爭的學術圈帶來莫名的影響這是我不曾想到的;比如盜墓賊不光是盜取文物同時也可能是仿制文物的專家,他們也許會玩一些將仿制的贗品又偷偷埋進沒有打開的墓葬來戲弄那些考古專家的把戲;比如我們今天看到的博物館的展出文物,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比如那些專家鑒定為真品的東西很可能就是仿制品,而那些已經被專家否定的贗品,搞不好是故意作偽的真品,所以那些拿著傳家寶上臺給大師鑒定的人們,大可不必對鑒定結果太在意,假若真是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是不是真品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傳承一種精神和念想,而不是傳承了多貴重的財富。
回想之前看的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天下霸唱的《鬼吹燈》,都是盜墓題材,俘獲不計其數死忠粉,改編的影視劇更是橫掃各大屏幕,而《蟠虺》除了在傳統作家圈子里以書名博眼球外,估計在普通讀者中難以引起關注。論語言,《盜墓筆記》和《鬼吹燈》都是典型的網絡小說,難以用文采來考究,但是網絡小說的制勝之處就在于:不重形式,重情節,重內容,重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蟠虺》一類的傳統文學寫作中,要產生一次情節上的沖突,可能會進行長達幾十頁的鋪墊和描寫,而在網絡文學寫作中,產生情節上的沖突是隨心所欲的,打個比方,就像做愛,傳統的做法是進行長長的前戲,結果要進入正題卻3秒就結束了,而網絡小說的做法是單刀直入式的,突襲式的,一浪接一浪的,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來一次沖突,突然的高潮,一個接一個的高潮,讓人欲罷不能。這就是為什么讀者拋棄傳統文學作品而轉身擁抱網絡小說的原因。
現如今,人們對傳統作家的文學性描寫非常的不買賬,因為那里面充斥了太多的自我清高和孤芳自賞,缺少普世大眾的地氣。一本厚厚的文學性描寫,可能就是寫了一些郁郁不得志的小情緒和打情罵俏的小伎倆。相對簡單有貨的網絡小說,一旦語言和情節、內容尚可,很快就會得到讀者的青睞。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只愿意把時間浪費在干貨上,美好的事物上,而不會為別人的小感悟、小情緒、小情懷買單。大家喜歡用想象力、創造力和信息量來大開腦洞,用干貨來填補空缺,而不是用一堆陳舊的文辭來檢驗智商。
當然,經典小說乃是集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精華于一身的真小說,兼具文學修養、情節起承轉合、社會關照以及人性探索等等等等。經典之所以經典,就是一件從各個方面打磨得比較完美的上乘之作。就像曾侯乙尊盤,兼具觀賞性、實用性和祭祀意義,爐火純青的技藝和精確的材料配比,讓其在歷經無數戰亂和歷史變遷之后,仍然凝華聚氣,散發著亙古不變的魅力!
最后,我想說,我這篇文章沒有任何對劉醒龍先生的詆毀之意,僅僅是就書論書,畢竟我實打實花了28元(折后)買來了這本書。對我這樣一個普通讀者來說,作品才是最重要的。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喜好不同。我只選擇我覺得好的,如果不會選,那就選經典的,絕對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