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周五兩天學生月考,老師們分成三組輪休,終于到我休息了。待在家里有點浪費,干脆自己出去轉一轉。問女兒要不請一天假和我一起出去玩,她說:“你就死了這心吧,我可不想耽誤上課。”那好吧,自己出行,一身輕松。
手機上買了去北京的火車票,這次沒買七點多的那一班車,一是沒座位了,再有也不想早了趕時間。干脆買的8:56這班車,路上一小時零四分,票價還便宜了兩塊錢,13.5元。
早晨照舊起來先去走三公里,回家后吃飯,他倆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家里就剩我自己,不慌不忙收拾一下東西,又臨時把腳趾甲剪了一下,因為知道要走很遠的路,免得趾甲太長走路出問題。結果我這壞毛病又犯了,不晚了不著急,原本應該八點一刻下樓,結果快八點半才出門,算了算時間太緊張,一直猶豫要不要打的,邊走邊回頭看也沒遇到正合適的出租車,干脆自己走吧,走一段跑一段,急急忙忙的,邊跑邊想,早知此時何必當初呢!我就是改不了這毛病,總是趕時間。向北走的時候才發現怎么那么遠還不到火車站路口啊,怎么算都覺得時間太緊了。到車站取票時八點四十二吧,前面取票的人還特別慢,這著急!到樓上發現還沒檢票,原來火車晚點了,坐上車時九點一刻。雖然是有驚無險,但也提醒我自己以后不要再玩這么懸,弄得自己又著急又狼狽。
今天是我自己出門反正也不拍照,那就要舒適不要漂亮,干脆穿著早晨鍛煉的裝備,沖鋒衣抓絨褲運動鞋,背上女兒的粉色雙肩背包,錢和手機都放到沖鋒衣口袋里,反正里里外外好多口袋,很是方便實用。
十點多到北京西站,倒了一班地鐵,到圓明園門口正好十一點,天氣很理想,沒有風,天空淡藍色,陽光不很強烈但足夠晴朗,一時間心情大好,這樣的天氣就適合出來游玩呢。買票的人不多,畢竟不是周末,圓明園也不算熱門景點,入園票十元,通票二十五元,我買了通票,學生買通票是十元,價錢比較合理。
進去后先看了個畫展,雖然門外有畫家介紹似乎來頭不小,但我感覺整體水平應該一般,更像是借公園的場地賣畫,門口處的幾幅畫竟然特價一百,我看了看也是竹子梅花之類,雖然不很好看,但一百塊錢夠畫的成本費嗎?只是裱一張畫還多少錢呢!我在里面挨個看了一遍,有幾張好看的我都拍了照,管它藝術成就高低,看著舒服也不錯。
看完畫展又出來看了看圓明園歷史文物展,無非是些石頭、各種底座之類的。
從南門進的圓明園,然后一直向北走,園內景色估計夏天會很有看點,但此時已是初冬,衰草枯黃,水面有的已結冰,沒有綠柳荷花的映襯,小橋和假山也就失去了韻味。不過這并不讓我懊惱,四時景觀各有不同,一個人悠閑地走一走不也很好,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感受時空的交錯,總是能帶來全新的體驗。
偶然遇到四五個年輕人,其中一個女孩子一直在講著園中典故,我于是跟在后面聽她斷斷續續講來,另外跟著講解的人走的路線應該也比較合理,一直跟隨到單獨收費處,也就是遺址所在地。進去后我也是不遠不近地跟著聽幾句,比如乾隆吃西餐廳的洋樓,十二獸首按時辰噴水,中午十二點是一齊噴水,清揚激越的聲音在幾里地外都能聽到。還有乾隆給寵愛的外族妃子修的清真寺,我之前還真不是很清楚香妃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其實這一片遺址就是乾隆修的那些西洋樓景觀。然后到了鼎鼎大名的大水法遺址前,這里聚集著不少游客,旅行團走了一個又來一個,到圓明園參觀如果不來這里簡直就相當于沒來。歷史書和語文書上的圖片都是這里,我也請別人幫我拍了兩張照片,算是到此一游吧。
那些游客們聽著導游講解拍完照就撤了,基本沒有進展覽館看的,但是我不一樣啊,咱有的是時間和閑心,三個展館挨個看,每一處說明和圖片都不放過,以前只知道圓明園里有很多奇珍異寶,后來被英法聯軍搶劫毀壞并放火燒掉,但并不了解圓明園具體的功能和價值,今日一見,大開眼界,曾經的圓明園遠比我想象得要大得多,也豪華精美得多。實在是大清朝傾全國之力修建的一個夢幻般的園子,從功能和規模上幾乎是紫禁城與頤和園的總和。當然它的精美程度在世界上都獨一無二,不可比擬。
參觀完展館一點多,我走出遺址區域,基本上里面都看到了,毫不遺憾地離開進入西面區域。
西面主要是風景區,水域連成片,有大粗管子放水的水面沒有結冰,還會有幾只野鴨水鳥游動,此處有一大片水域在午后陽光的照耀下寂靜無聲,冰面反射著暖暖冬陽,令人心生寧靜。
我自己向西走下去,再不見游客蹤影,沿途那些小橋流水、草坪野花,想必春夏季節也是處處美景,游人眾多,而此時一片空寂,只聽到柳樹上干枯的葉子在微風吹動下嘩啦作響。最近降溫突然,那些葉子還沒來得及變黃就已凍干在樹上,綠色的干樹葉整整齊齊隨風擺動,成就了這冬日午后的協奏。向西向北的路上只偶爾看到幾個打掃樹葉的工人,我望著那清澈流水,端詳一處處木橋石橋,不由暗想不知它們是否會感到落寞。而我走在這一片空曠寂靜之中,仿佛天地間只有我一人,也仿佛這一大片園子都是我的。這種感覺很奇特也自有其美妙之處。
走到西北邊界又沿著西面路線向南走,路遇大反光鏡拍照留念。
感覺自己越來越像個野營拉練或者徒步穿越的了。走著走著忽聽前面有水流聲,又見水中有黑色地基,哦,這是在介紹里看到的那個萬方安和的遺址,大清的能工巧匠也真是能耐,在湖水中建萬字房,每間都是4.48米見方,33間朝向不同,室內溫差隨之變化,可隨季節交替選擇冬暖夏涼的房間,難怪當初雍正就喜歡在此園居住呢!
我一直走到南面圍墻才又向東走,相當于繞著園子走了一個方形路線,但還有一個通票上說的全景模型沒看,于是雖然腳已經累了,還是又從接近南門處向北去找全景模型,路過黑天鵝觀賞區,這里也有水管在噴水,不然湖面結冰黑天鵝可就沒地兒待了。
這時太陽已偏西,其實夕陽下的廢墟會更有滄桑感,但我不想再去遺址處,直接找到全景模型的所在地,進去一看真是大啊,到這里圓明園給我留的最深刻印象除了大還是大。
這里有個放映廳正在放圓明園的DVD紀錄片,我到的時候已放到乾隆為寵妃建清真寺,正好我也走累了,于是坐下一直看到英法聯軍從天津登陸,拿下大沽口,之后的八里橋之戰,我想起很多年前電視上看到的清軍騎兵自殺式的沖鋒,一隊一隊在炮火中倒下再沖上去一批,就連英軍指揮都在清軍這樣的赴死作戰前遲疑了。想想實在是既慘烈又悲壯,英法聯軍也不由感慨槍炮對刀槍的不對等,自己只損失五名士兵,而清軍付出陣亡五千多人的代價。
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后在正大光明設立臨時指揮所,之后發生了對園內珍寶的大規模打砸搶,當然中間還有一些細節和背景,比如當時的皇帝咸豐逃到承德避暑山莊,將北京城直接放棄,英法聯軍火燒供奉清帝畫像的房屋時竟然不知道里面藏著三百多名宮女太監······
紀錄片拍得還不錯,我認為適合給中學生放映觀看,算是愛國主義教育吧,銘記歷史,不忘國恥,落后就要挨打,雖然我極其反感洗腦教育,但這些歷史還是應該了解一下。
看完紀錄片已是下午四點多,我沒有再返回南門,直接從東門出來,和圓明園拜拜了。
想順便去趟清華,吃點東西,畢竟離著這么近。打聽了一下,雖然南門左面不到二百米就是清華西門,但圓明園東門離著那邊還有兩站路,問路的時候人家問我是在清華上學的嗎,我趕緊說不是。看來這打扮還真是模糊年齡呢!進清華校門的時候也有優勢,我眼見著旁邊那個保安攔住一人詢問,我前面的姑娘也被攔下,對我卻問都不問,我其實做好了拿出身份證登記的準備,既然人家不問,我就大模大樣進去了,背著雙肩包看起來果然像學生。走在向東的路上,迎面看到幾個戴眼鏡的教授模樣的人,還真是有些知識分子的儒雅風范。這時天色已晚,我又向人打聽哪里可以不用飯卡就餐,人家告訴我三個餐廳,我還是選了離門口近的那個教工餐廳,畢竟吃完飯我還要原路返回去坐地鐵。去餐廳的路上看到一對老夫妻,老知識分子的樣子,坐在路邊石桌旁歇息,我看桌上放著一米多長用紙包著的東西,他倆又一臉愁苦的表情,我已經走過去想想又返回詢問那女的:阿姨,用不用我幫您拿?這對老夫妻馬上露出笑容感謝我說不用,謝謝!我這才放心離開,邊走邊自作多情地想:他倆會不會感慨——咱清華的學生素質就是高。
不過我這樣的,離著清華的學生還有二百分的距離呢!
到教工餐廳點了一份炒米飯,12塊錢,不算便宜,不過怎么也比外面的衛生些。
旁邊那邊用飯卡就餐的人很多,看了一眼價目表豆包五毛,雞蛋西紅柿三塊五,真是便宜呢!
吃完飯出來外面已經黑了,走出校門坐地鐵四號線不用換乘直接到北京南站,一開始還走錯了出口,從南口出來的,一看不行,又回去走到北口出來后步行到永定門長途汽車站。坐上六點五十的一班車回家,路上休息無話,這一天走了有五十里路,咪咕定位的就有將近二十公里,還有沒定位的,我這鍛煉強度算是徹底達標了,腳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