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

開始一件事的最小條件!

我寫的,所分享的東西都是我看到,聽到,以及胡思亂想想到的東西;我只是把觸動我的內容轉述出來。我所說的一切都是錯的,重點是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更加重要的是自己每天的成長。

過去的軟件開發流程中主要流行的是瀑布軟件開發流程,它指的是軟件開發流程嚴格遵循預先計劃的需求分析,設計,編碼,集成,測試,維護的步驟順序進行,當它交付軟件產品的時候交付的是一整套完整的,復合先前預期的軟件產品。有的大型軟件項目,整個開發流程往往需要很多年。在幾十年前,軟件行業相當于一個比較專業的行業,和大多數普通人沒有太大的關系,時代發展緩慢,世界發展也很慢,變動較少,這個時候允許軟件開發團隊慢慢設計開發軟件產品。然而,當IT行業開始逐漸快速發展,先前的瀑布開發模式的弊端就越來越明顯。

軟件產品本質都是給人使用的,它是以人的需求為第一出發點,但是,當一個軟件產品需要經過很多年的開發周期來逐漸打磨,即便最終的產品是一個從各個方面都完美的產品,但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人們不再需要它了,一旦人們不再需要即便是最完美的東西,那么也沒有任何價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上個世紀90開始,在軟件開發行業逐漸興起了一個新的軟件開發模式,叫做敏捷開發。它強調程序員團隊與業務專家之間的緊密協作、面對面的溝通(認為比書面的文檔更有效)、頻繁交付新的軟件版本、緊湊而自我組織型的團隊、能夠很好地適應需求變化的代碼編寫和團隊組織方法,也更注重軟件開發過程中人的作用。它的特點是,真個團隊并不需要清晰完整的了解整個項目的需求,也不需要事先設計定義好整個軟件產品,更加不需要一次性開發和測試完整個產品,它僅僅只是在項目開始的階段,提供最基本并且可用的功能產品交付用戶使用,并隨著用戶使用的反饋,需求的變更,不斷的通過開發迭代(一個迭代短的1周,長的也不會超過4周)迎合需求,并快速的交付可用的軟件產品。舉個例子,微信現在幾乎是一個繼承了很多功能的業務平臺,然而在微信最開始的時候,僅僅只能發語音,其他什么都沒有,通過不停的給用戶交付可用的產品,收集用戶的反饋,一點點的迭代不停的持續的更新,才達到今天微信的規模。其他的所有現代社會的軟件產品也都遵循敏捷開發模式。

所以,在軟件開發模式中,并沒有要求一次性的成功的軟件產品,只要求快速的可用的最小功能的軟件產品。

說這個的原因是因為,每個人學習任何新東西,其實應該和敏捷開發模式一樣的。世界在高速發展,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甚至每天都需要學習一點新的知識,和技能。以往從學校和老師里我們學習到如何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方式大約是這樣:需要通過一段專門的時間,在專門的地點,通過專業的人員傳授,并且通過專門的時間來練習,這個時間有時候需要幾年的時間,然而最終通過這樣的方式,基本上也學不會了。看看中國人投入了多少年,用了多少方式在學習英語上,最終產生的結果是什么就知道了。

“速成”在現在來說,是幾乎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的概念,比如說快速閱讀,比如說碎片化學習,等等。這個原因就是因為現代社會發展變動實在太快,而我們每個人都想快速成功,所以大部分人腦中對于速成的概念大體上應該指的是,迅速成功。但是,可以很負責的人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絕大多數成績都需要時間的孕育,而時間對于所有人以及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固定的,時間并不會因為某個人的努力更加不回應為某個人的意志而改變其速度。所以速成的根本意義并不是指的是迅速成功,其實速成指的應該是快速入門。那么,如果速成指的是快速入門,世界上任何標榜著可以快速成功,例如快速獲得財富回報,快速得到職位提升,快速得到權利,快速獲得幸福等等,其實它們都是隱藏了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都是別人的營銷手段,都是不可信的。

對于人來說,每個人追求的其實不過是幸福感和成就感,我們學習任何新知識,學習任何技能,除了追求幸福的生活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滿足自身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是需要正向反饋的,這個正向反饋包括別人的認可,包括自己從技能中獲得的提升。而,如果追求所謂的迅速成功,那么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根本沒辦法獲得這個正向反饋,往往再開始所帶來的全都是挫敗感,而接受速成是快速入門,那么就代表了最開始交付出去的成果不盡如人意是很正常的,通過反饋不停的迭代,總會不停的變好,這個過程中所獲的的成就感其實比最終成功的成就感還要大。

我們對小孩子會比較有耐心,比較有寬容心,甚至我們對職場新人也比較有容忍心,因為我們明白他們做的不好是正常的,沒有人會去嘲笑一個新人或者嘲笑一個小孩子。然而,當我們長大了,我們在一些地方已經獲得了成就感,獲得了別人認可的成績,本能的會認為因為我們的能力那么應該在所有的領域都應該獲得相當的成績,起碼不會太爛才好。我們也不愿意在別人面前表現出我們能力的不足,或者表現出自己的無知,這也就是為什么那么多人在工作幾年以后就不愿意接觸新東西,只愿意重復做自己熟悉的工作的原因,這也就是為什么新人更愿意嘗試新東西,更愿意接受挑戰的原因。

但是其實這里的原因也僅僅只是我們沒有把這個事情想清楚,一個人不管你有多大的成就不管你有多少經驗,面對任何一個陌生領域,其實我們就是小孩子。一個40歲的中國人,想要學習一門外語,當他開始的時候其實是和開始學說話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并不是一個已經把漢語說的非常好的40歲的成人。其實很多事情想清楚了就不會那么難以接受,也不會有太多的心理包袱了。

如果快速入門是學習一門技能和知識所必須具備的能力,那么,怎么開始呢?答案就是,找到這門技能和知識的最少必要知識。

很多人學編程開始糾結的總都是那個語言好,誰的教程好,那個開發工具優秀,那個視頻更好等等,這些因素,往往糾結了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沒有辦法開始,那么學編程最少必要知識是什么?

1. 瀏覽過官方說明文檔

2. 會安裝配置環境

3. 會基本語法

4. 會查API文檔

5. 會用Google搜

沒了。

那么剩下的是什么?用。和教程,工具,視頻,框架等等一點關系都沒有,當你真正開始用了,自然也會得到反饋,通過反饋自然就知道該怎么提高了。

那么寫作的最少必要知識是什么?想個題目,會寫字就行。剩下的也就是開始寫就行了,大部分人無法開始的原因也僅僅只是覺得自己寫不好,寫得好才奇怪,寫不好才正常,只要開始寫,隨著時間的積累,一次一次的迭代總會有寫好的那一天。

同樣的演講的最少必要知識是什么?想個題目,會說話。

但是,既然是這樣的開始,總不會在開始的時候就會收獲正向的反饋,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往往給我們帶來的都是挫敗感,甚至身邊人的嘲笑以及誤解。怎么辦?如果實在無法讓自己擺脫身邊人的看法,自己實在是對身邊的看法比較在意,那么就盡量改變自己的概念,就是把自己的關注點放在長期上。如果關注長期,就能夠明白別人現在對自己的看法都是暫時的,甚至你能看到自己成長之后,會自動離開那些喜歡說風涼話的人,因為你們已經不在一個層次了。如果關注長期,就會了解進步和提升是一個長期過程,就會對自己更加寬容,沒有人能保證每時每刻都高速成長,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螺旋上升的,明白這個道理,一切負面的評價,一切負面的反饋也就會自動消失了。

掌握最少必要知識能夠讓我們快速行動,關注長期能夠幫我們擺脫負面的反饋,剩下的還要做什么?把注意力放在改進之上。讓每次的迭代都比上次好那么一點點。

第四十五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