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李非刀
看完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今天的文章《知識究竟是什么?》后,對比自己昨天對知識的定義,發現自己出了漏下“長期”這個概念之外,對我震撼最大的是李老師“融會貫通”的定義或者叫做解釋也好,總之,感覺好像一下子警醒了夢中人。
從小學開始,老師就教育我們一定要學會“融會貫通”,但是沒有一個老師給我一個正確可執行的方法論,今天李老師的解釋讓我很是震撼,一種獲得真知后的震撼!李老師用很樸素但是很有力量的話,說出了融會貫通的方法論,那就是:只有博學的才有融會貫通的能力(或者是機會)。
大道至簡,多么樸實的道理,但是與我卻是如初次聽到一般,至少是我現在為止對融會貫通聽到的最好的方法論。
當然“融會貫通”不是李笑來老師今天文章的全部,里面還有很多精華,但是與我來說理解了“融會貫通”是我今天學到的最重要的知識,好的知識不僅給出你方向,還會給你方法,今天的文章就是。
為了讓自己能學會融會貫通的本領,最樸素的方法就是多學,甚至是博學,你只有做到大排量的輸入,你才有可能做到小排量的輸出。也就是必須在博學的基礎上,你才有可能做到“融會貫通”。
當然我知道,融會貫通是一種極致的世界,需要長年累月的持續付出,最終才能可能做到融會貫通,李老師總是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處理,比如他進一步闡述的時候,說其實就是?“學呀學”就是博學的方法論,無論多么晦澀或者難懂的知識,他總能把他們讀完,忘記原話是怎么說的了,好像是:我有一種能力,無論書多難看,我都有能把它讀完的能力……
說到這,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讓自己快速的進入博學或者說“學呀學和的節奏。
第一,看各種讓自己舒服或者不舒服的書。如果從看的過程舒服的角度來分類的話,我認為可以簡單粗暴的分為舒服和不舒服兩類書。
當然,這個舒服不舒服和不同的讀者有關,我看著舒服的書你估計看著不爽,所以每個人都可以自己來定義自己的舒服書和不舒服的書。最重要的是不舒服的書往往是可以讓我們進步更大的書,所以要想讓自己進步,就不能只挑自己看著爽的書,要經常的挑戰自己的舒服邊緣,慢慢的自己會涉獵更廣闊,慢慢的自己會把這種不舒服的感覺當成一種進步和提升。
第二,從更新自己的認知概念開始。自從和李老師學習到人要經常更新自己的認知,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統后,我就好像開掛了一樣,經常會問自己一些以前司空見慣,但是有沒有經過深入思考的問題。于是自己未知越來越多,所以很容易就進入自己“學呀學”的狀態。
第三,加入一個志同道合的組織。說實話自己的簡書的寫作,就是因為加入了一個“百天寫作計劃”開啟了自己停不下來的寫作節奏,跑步也一樣,也是加入了一個“百人百天”跑步群,類似的群很多,一旦讓我們接觸到優秀的人,我們都會產生一種向他們看齊的沖動,所以,不自覺的就會自己督促自己進步,而且沒有都要進步,這個時候,除了“學呀學”好像真的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
我知道李老師高出我好幾個段位,也正是他認知的高度,才有他今天的成績,很幸運,恰當的時候遇見了他,遇見了他的文字,感受到了他文字的力量,踐行著他樸素的方法論……
教是更好的學,這個觀念也是從李笑來老師著習得的,所以前天自己也注冊了自己的公眾,希望可以通過輸出來倒逼自己的輸入,公眾號的名字就:天天keeplearning。我知道李老師的公眾號名字叫:學習學習再學習,我暫時還達不到那個高度,所以給自己定下了,每天都學習一點,每一天都進步一點的目標,然后其余的教給時間,試著和時間做朋友,試著讓成長成為一種習慣!
好了,就寫到著,前天加入了“不寫就出局”的7年踐行活動,希望用7年,也就是李笑來說的一輩子的時間,來成長來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