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最初接觸閱讀時,主要以畫書、簡單的繪畫讀本開始,但到一定年齡,尤其是上小學后,無論從孩子自身的發(fā)展,還是學校的要求,都必須向文字書籍過渡。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一是因為文字書不像繪本圖文并茂,色彩鮮艷,更符合孩子們靈動的特性;二是與繪本相比,沒有了畫面的幫助,孩子們對于純文字書籍的理解更費神一些。因此,從繪本到文字書的過渡對于保持孩子的閱讀習慣來說是個不大不小的坎兒,過渡得好,孩子能繼續(xù)保持閱讀的興趣,從文字書籍中獲取更多的滋養(yǎng)。過渡得不好,孩子的興趣就可能從繪本轉投到漫畫上了。
在這個問題上,家長的做法至關重要。我以幫助胡娃的閱讀引導為例,介紹一種簡單但有效的方法。
問題
胡娃從十個月起,坐在床上玩耍的內容之一就是把望子成龍的媽咪買回來的“一圖一字”的十來本小書拖過來一頁一頁翻一遍,這是每天的必備項。之后就是各種被推薦的Top N的繪本,反反復復地給他念,那時候真真是累壞了媽媽,但也收獲了一個大碩果:盡管我沒有教過他認字,但因為我給他讀書的時候他是一起看著書的,因此他認得了很多字。四歲的一天,我發(fā)現他趴在床上,看著一本書,嘴里念念有詞,我竊喜,孩子能自己讀書了。
胡娃學齡前讀了大量的繪本,快六歲的時候,我想當然地認為,以他的識字量,讀純文字的兒童書籍應該沒有問題了,于是買了一套四本的關于兒童財商培養(yǎng)的啟蒙書。書買回來,他興高采烈地把書搶了過去,翻了幾頁后就扔在那里,很長時間沒有碰過。顯然他對這種色彩單調、圖片很少、文字為主的書籍沒什么興趣。
嘗試
有一天吃過晚飯,他在客廳玩玩具,我拿起了那套書,自己出聲地讀,聲音沒有刻意放大,但保證他能聽到。我一頁一頁地讀著,同時暗暗觀察他的狀態(tài)。他先是把臉側向了我的位置,之后手上的動作慢慢放緩,然后干脆放下玩具走到我跟前,跟我一起看著書聽著我讀,讀了十幾頁后,我放下書說要去衛(wèi)生間,胡娃拿起書走了,一氣兒看完。那套書四本,胡娃差不多是用了三天的時間讀完的。雖然對于成人來說,一套那樣的書可能一兩個小時就可以解決,但對于一個只有幾年繪本經驗的學齡前兒童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經驗
1、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喜好的過渡性的書籍由家長陪伴閱讀
我選擇的這套書《超時空錢包車》是一種童話體的故事書,這是考慮胡娃多年(哈哈)的閱讀積累,有讀過《不一樣的卡梅拉》、法布爾的《昆蟲記》的基礎,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相信他能夠理解書中的情節(jié)。但即便如此,也是在我朗讀的過程中,胡娃被故事吸引到,才最終成功拿起這套書讀下去。
所以,這時候家長一定不能著急,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所以,首先,在選擇過渡性書籍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用心考慮。其次,要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方向引導到文字書上。
2、優(yōu)秀的繪本仍然是孩子閱讀興趣的保障
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其心理特征和需求不同,因此孩子的閱讀必然是分階段的。過渡期內,甚至小學中段之前,為避免過渡強調純文字書籍閱讀給孩子造成的壓力,優(yōu)秀的繪本配合孩子的分級閱讀都是必要的,這是保護孩子閱讀興趣不被扼殺的重要手段。
3、關于漫畫書的利用
孩子進入小學后,同學間互相交流自己所閱讀的書籍時,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不是很有益、但可讀性很強的書籍很流行,其中包括大量的漫畫書。家長既要考慮保護孩子的正常社交不會因為自己的孩子不了解班級里的流行而被排斥,還要保護孩子不因追求這種融入感,接觸太多的不良書籍,因此,在選擇漫畫書的時候,用心和引導可能就是一舉幾得的。
胡娃讀二年級的時候,班里流行的漫畫書是《植物大戰(zhàn)僵尸》,在給他選書的時候,我滿足他的要求,買了兩本,然后,選了幾本《植物大戰(zhàn)僵尸——歷史卷》。看完這些書之后,他提出要求:“媽媽,你把《植物大戰(zhàn)僵尸——歷史卷》都給我買回來吧。”我看了看歷史卷的內容,肯定談不上普及歷史知識,但每個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基本都提到了,因此,作為歷史知識的啟蒙書籍,我給他全套買回來了。
這套書看完之后,我又買了整套林漢達的《漫畫中國歷史故事》。
第三階段買了陳衛(wèi)平的《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樣一來,胡娃的歷史知識由淺入深,閱讀的書籍也從漫畫版過渡到文字版。在這樣的閱讀基礎上,他又上了一個文史知識的興趣班,如魚得水。現在,四年級的胡娃能和號稱歷史知識淵博的胡爸坐下來討論某些具體的歷史事件了,令胡爸吃驚不已。
希望我的經驗能給困惑中的寶爸寶媽提供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