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長大,我未老(系列記456)

騎車的樂趣


4

艾草的香氣彌漫。我靜靜坐在艾草叢中,看兒子自在的騎車。

兒子額上的汗珠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兒子剛學車時,膽子小,需要人扶著,我帶著他在小院中轉圈,一圈又一圈,我的手剛松開,他就會停下,不敢獨自嘗試。

孩子也倍受打擊,覺得自己笨為何老學不會;

我也疲憊不堪,覺得為何這么難教。

我覺得要帶孩子換個地方去試試。我們來到了縣城體育場,這里地方大,開闊。

我扶著兒子只轉了一圈,就偷偷的放了手,兒子專心的騎著,沒有任何問題,一圈轉完,他抬頭看見我站在遠處才猛然一驚,停下車來。

可是,他已經會騎車了。

兒子愉快地繞著運動場轉圈,我呆在白蠟樹下,風送來花香,我在思索。

想起高考作文材料中的魚缸中永遠也長不大的金魚,花盆里長不成參天樹木的盆景,我漸漸明白放養的重要。

給他自由的空間,自會成才。

一只走失的羊羔咩咩的叫著,它一面陶醉于無限的風光中,自在地在青草地上撒歡。偶爾想起母親,就咩咩的叫著。

看護羊的人自會在日落前找它回家,小羊的這段時間用腳步丈量的地方,碰到的各色的人,看見青草叢中打架的螞蟻,聽見林中鳥兒的邀約,感受到太陽的嫵媚,以及初次離家的忐忑。都會成為它一生中難能可貴的記憶

給他自由吧。

我告訴我自己。


5

雨過天青色,最美的色彩。

宋代官窯在燒制這種瓷器時往往以最虔誠的態度,在雨過天晴的時間等待天青色,才能開窯,來邂逅那段難遇的奇情。

這樣燒制出來的瓷器必是上等品,只有皇宮才配擁有。

這樣的雨后,怎可虛度?

濕漉漉的青石、欲滴的水珠、林中還有蒙蒙的霧氣,兒子很開心的欣賞著路途的風景。

搖一搖樹上的雨滴,快速的飛奔;應和著鳥叫,淘氣地叫著;踢踏著石子,曲折的前進著;捉一只吊死鬼,扔它進草叢。

兒子眉眼上都是快樂。

細碎的樹葉,粉色的花朵,隨風夢幻一樣的飄落。

外公說:“這是合歡花,可以寧神、鎮痛、安眠,把花撿起來制成枕頭,可治失眠。”

兒子很是小心的在樹下走過,小心翼翼的回頭問:“媽媽,我們會不會在樹下睡著了。”

眾人哈哈大笑。

媽媽補充說:“這花也叫苦情花,雪絨花,相傳虞舜南巡倉梧而死,其妃娥皇、女英遍尋湘江,終未尋見。二妃終日慟哭,淚盡滴血,血盡而死,逐為其神。后來,人們發現她們的精靈與虞舜的精靈“合二為一”,變成了合歡樹。合歡樹葉,晝開夜合,相親相愛。自此,人們常以合歡表示忠貞不渝的愛情。”

“你將來上高中了,史鐵生有一篇文章,寫給母親的,標題就是《合歡花》。”

“媽媽,你看,這葉子很像手掌。”

“紫色的手掌。”

“對,真的像手掌,但它七片葉,叫七葉樹。”

……

孩子不停問,大人也無法回答。

鳥叫聲也引起了兒子的注意。我小時候屋前房后有大片的竹林,有各種各樣漂亮的鳥,我們順著鳥叫聲,演繹出很多的故事,那個一直叫著“山伯哥哥”的我們認為它是祝英臺,后面追趕著說“一路喲”我們叫它馬文才。一直叫著“錯剁,錯剁,我兒錯剁”的我們叫它杜鵑;“快黃快割”總在豌豆黃、麥子黃時賣力的叫著,催促著農民收割;還有那個叫著“哦……”的小鳥還能和你應和;我們因不喜歡一個叫陳佳壽的人,有小鳥就叫‘陳佳壽,沒耳朵“

這些小鳥總是知道我們的心思,小鳥的故事我們也能感知。

帶孩子親近自然,他會教會孩子大人無法教會的東西

6

一株苜蓿,在加一只蜜蜂就夠了,我就可以用它想象整個世界。

想象力豐富的人是潛力無限的,兒子上學有點早,發育水平落后于班上同學們,兒子總是很著急,我有時候也著急。

寫作業的時候,兒子會無所事事的仰望藍天,凝視著浩瀚的天空偷偷發笑,或者看著天上的白云自在的變化,樂趣無窮。有時看著窗外的小鳥目不轉睛,或看空中飛騰的柳絮,神往不已,回過神已是在半個小時之后。

無用的神游常常會占據他很長時間,所以他的作業寫得更慢。

有用,無用。我的腦子里斗爭的很厲害。

人不是被工作、生活累垮的,而是被矛盾的思想拖累的。

“作業到底有沒有做完,你能在幾點完成?”我聲嘶力竭。

“你有沒有自尊,為什么作業一直拖拉?”我筋疲力盡。

孩子沉浸在手工DIY拼制中,完全無視我的存在,江南院落,清華校門,殲滅機,航母,明代的帆船,圣彼得堡……神奇的在他手中誕生,精湛完美。

“你也是老師,孩子的學習要多加管理呀?”班主任語重心長。

我陷入混亂狀態,一會兒只想舉起手中的鞭子,一會又猶豫不決。

每個孩子是一塊玉,只是看你手中用的是什么樣的雕琢工具。我握的是鋤頭,還是刻刀?我在毀滅還是在精雕?

11點睡覺,6點起床,我也睡眠不足,暴躁異常。

孩子的牙要矯正,孩子的眼睛快速近視,孩子缺乏必要的鍛煉。

我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為什么能如此優秀,我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是怎樣完成那如山高、比海深的習題的,我也不知道別人家的家長有沒有我如此苦惱的時刻。

我每天是不是也在摧殘著別人家的孩子。

我不是不思考的人,否則就沒有這么多的煩惱。

我閱讀大量的教育書籍,我看很多專家的著作,理論都是要解放孩子,可結果都落實在任務上,成績上。

有沒有一條路,讓我的孩子解放,讓我輕松。

去國外吧,有人說。

可我哪里有錢?

每一位教師都有點心理變態了,布置作業,守住自己的陣地。

每一位家長都心理無底了,作業做完吧,太累;不做完吧,挨批,更要命的是不是和別人拉下一大截了。

所有的惶惑與恐慌都壓在了孩子的頭上。

有人順從的成了題海中的奴隸,沒有題,就不知道什么是學習;有人在題海里生存艱難……

《要想孩子一生不卑微,你必須“逼”孩子優秀》,我相信寫這本書的人,本來就是孩子能適應題海教育的人,他們志得意滿,躊躇滿志,把這樣的經驗胡亂的傳給別人,讓多少孩子成績差的家長夜不能眠。

其實,我想說放過孩子吧,他會找到自己的生長方式。

教育是個慢過程,很多中小學階段被老師嫌棄,譏諷的孩子,找到了合適的方式最終也能成功。

初中時數學考過0分的數學家吳文俊,學習成績一塌糊涂的丘吉爾,數學零分的作家三毛等,當然,你會說,這只是特例,是,他們都是特例,我只是想說當孩子在學校無論受到什么打擊,但內心依然對這個世界抱有熱情的時候,你其實已經把他培養成功了。

具有這樣品質的人,就會活得坦蕩。

我的孩子,只要你健康幸福,我就開心,當然你外帶陽光開朗,彬彬有禮,學習優秀,那就更好了。

春天來了,我們去山間吧,給心靈放個假。

去聽鳥叫,去看花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