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有悟(五)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 ? ? ? ?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每一次總會懷著期待的心掀起一頁,就如掀開新娘的紅蓋頭,它會給我一種怎樣的驚喜呢?我會品讀到怎樣的佳作啊?我又要和哪位偉大的靈魂對話呢?他會讓我感悟到一種怎樣的精神呢?
? ? 今天,掀到的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初唐四杰之一。既然是初唐四杰中的人物,他應該博學多才吧,是自己須仰視才可望見的靈魂吧。再想想自己,有時候覺得生活地很落寞,或者有點兒落魄,也無助,甚至有時候覺得自己很無能,還愚笨……如果自己能有叱咤人生的神力,也不至于生活得如此糾錯。每每糾結之時,也總羨慕古往今來的飽學之士,覺得他們有才智,有學識保佑,生活中能運籌帷幄,舉重若輕,仕途上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他們靈魂精致,無可挑剔……有時候也想,他們真是這樣嗎?
? ?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抬眼望到的也不過是“拱護長安城垣的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川岷山的五津”。唐朝的長安富庶、安定;可有人偏要到遙遠的蜀川上任,凄涼頓時涌上心頭。人都不想自虐,都想享受生命。遠離京城,路途遙遠,長途跋涉,不僅疲憊,更會人歷盡艱辛。古時交通落后,安全沒有保障,疾病與劫匪也是難料,更何況,這一別,這輩子到底能不能再相見也未可知啊。
? ? 握手道別,包含了多少牽掛。分別后,別說相見,就是平時想得到摯友的消息也是很難。在那個才能沸騰的歷史朝代,縱然思想能縱橫馳騁,可要想關注對方,也只有停留在心間。所以,每一次分別,也可能是人生的一次訣別。
? ?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所以我們需要友情,需要親情;每個人都有無奈,無論你是誰,生命中,都有不可扭轉的乾坤,連王勃這樣的大才子也是如此。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誰都不可能順風順水。既然情同手足的友人也只能天各一方,傷心總是難免的,但心里安慰是可以有的:無論你在天涯海角,我都覺得咱們在一起,我對你當下不可改變的現實,只有用精神安慰來豁免了。雖遠在他鄉,但想起你心里總是溫暖的,在那用大雁傳信的年代,只能用思念的神往來彌補心靈的落寞了。
? ? 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在于他有獨立的思想。就這一點,王勃可以稱作偉人。用穿越的方式牽掛著友人,時代束縛了雙腳,可思想解放了靈魂,沒有比這更偉大的松綁了。現在的我們,可能達到如此寬闊的境界?思想,能讓人的精神感覺飛上云端,感受自由自在的灑脫,再冷酷的現實也無法凍結一個熱愛生活的靈魂,再復雜的現實也無法捆綁一個獨立的靈魂。王勃,是可以暢然享受自已思想世界的偉人。
? ? 人,從紅塵中來的,難免帶有紅塵的印記,還有人性的喜怒哀樂。王勃勉勵友人:別再分別的歧路上傷心痛哭,那樣像多情的少年男女一樣……這更是在鼓勵自己:抽去痛苦,留下寬慰。這恰恰說明在王勃的骨子里,也有無法改變的悵惘。望著風煙滾滾的未來,牽掛如煙,彌漫在通往前方的路上……
? ? 誰人不落淚?誰人不離別?誰人不糾結?我們都只是滄海一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