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用熟人面具進行“綁架”

1

昨天在小區樓下菜鋪買菜,本想買點彩椒,結果彩椒焉了,甚至有部分壞了,我拿著塑料袋挑了半天也找不到合適的,結果只好把塑料袋退給老板。我無奈地對老板說實在挑不出,只能到其它地方看看了。結果老板臉色頓時變了,大聲對我說:我記住了,你這是第二次沒有照顧我生意了。我被老板說話時的語氣語調嚇了一掉,并試圖回憶第一次沒有照顧她生意是什么時候。回憶半天,也想不起第一次是什么時候了。

就這樣,我可能不經意間得罪了這個菜鋪老板。以前買菜的時候老板問過我是哪個小區,后來得知她和我一個小區,因此她覺得我們算熟人了。

試想如果菜鋪老板把我當做一個陌生人在她那兒買菜,即使沒有買,她也會覺得很正常。可是她把我當做鄰居,當做熟人,覺得我應理所當然的照顧她生意,即便是辣椒有些壞了,按她的觀點,是熟人也應該買。

2

表哥在老家農村開面包車,每次趕集的時候就載著村里的人去趕集,每人收的3元。可是村里有些親戚不愿意坐他的車,理由是表哥收的價格和其他司機一樣,并沒有因為是親戚而便宜。其實表哥也有他的難處,他說在老家整個村都是熟人,大部分是親戚,如果便宜些,不僅擾亂了市場,除去油錢,自己也沒什么可賺了。

閨蜜阿代說她又買了一套房,房貸每個月6500。可是她每個月到手工資僅有3000。我問她既然你壓力那么大,怎么還要買第二套房呢,她說和老公之前有一些積蓄,如果他們不買房,老公的弟弟,以及舅舅表哥都會想辦法三番五次來借,所以不得不買第二套房子,把積蓄花出去也買個清靜。

圖片發自簡書App

3

在微信上經常收到在熟人之間索要紅包的信息。第一次我還選擇發送,多次收到這樣的信息就覺得煩了。這樣的人在收到紅包后,還在朋友圈截屏曬圖,顯示自己和他人的關系有多好 ,收到多少紅包。讓朋友圈的其他沒發紅包的人覺得好尷尬……

圖片發自簡書App



4

其實現在好多公司都提倡生人文化。地產商馮侖曾說,“熟人多的公司,執行力就不好”,他主張最好都用生人。為什么?他舉了個“熟人成本”的例子。你闖了個紅燈,被警察攔了,一看是熟人,給面子,沒罰;第二次違規,又遇上了,他又沒罰。你請他吃飯,他托你給他老婆找份工作,你不能不辦,結果,你省了點罰款,搭進去更多。

8月17日,北大國發院教授陳春花在世界浙商高峰論壇上透露,她跟任正非探討員工與公司關系時,任正非稱說了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如果員工感恩華為,他相信華為是做錯了,那一定是我(華為)給他多了”。在任正非看來強調感恩,是企業管理的最大失敗。企業靠制度,而不是跟員工談人情。

5

最近在學習黃光國主編的《人情與面子》這本書,讓我對靠熟人關系來綁架他人的行為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書中把人的關系分為工具性關系,混合性關系,情感性關系。混合性關系是個人最可能以人情和面子來影響和他人的人際關系范疇。這種關系交往雙方彼此認識而且有一定程度情感關系,但是這種關系又不是深厚到可以隨意表現出真誠行為。

在這種關系中,倘若堅持公平交易法則,拒絕給對方幫助,勢必影響彼此之間的關系。因此在許多情況下,資源支配者不得不遵循人情法則,給予對方幫助。

富蘭克林曾說過:如果你想跟一個人成為朋友,就讓他幫你一個忙。不可否認有些時候朋友之間關系是彼此麻煩出來的人脈,但更多時候,那種一味讓自己占小便宜,用熟人的面具去綁架他人,不考慮他人感受,讓熟人覺得為難的行為就是一種自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