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以為,《好了歌》及解注在《紅樓夢》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有的人甚至覺得不讀懂《好了歌》及解注,就不能讀懂《紅樓夢》。
容筆者先把《好了歌》及解注引在下面,然后再來吐槽吧。
《好了歌》道: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解注道: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好了歌》確實說得一針見血,把男爺們一生最重要的四件事,位子、票子、老婆、孩子,說得令人心灰意冷。
解注更是描述得淋漓盡致,把功名、財富、美色、子孫描述得讓人毛骨悚然。
不能不承認,《好了歌》及解注道出了人生的一些真相,讀下來猶如警鐘貫耳、好似當頭棒喝。
既然如此,筆者的吐槽之言該從何說起呢?
筆者的吐槽是三句話。
第一,表達比較傳神,道理并不新鮮。
《好了歌》及解注的文字是超一流的,惜乎其所揭示的道理,《道德經(jīng)》早就說得比較到位了。比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此后的文人墨客更有許多動人的說辭,如左思說“俯仰生榮華,咄嗟復凋枯”, 陶潛說“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杜甫說“天上浮云如白衣,須臾忽變?yōu)樯n狗”, 吳梅村詩說“何處笙歌臨大道,誰家陵墓對斜暉”,詩意與《好了歌》相近,都是在說盛衰無常,禍福相倚。還有許多類似的話,顛來倒去地說了幾千年,說來說去都是在遣詞造句上下功夫,把眾生的耳朵都說出繭子來了,也未見有什么顛覆性的突破。
第二,乍聽比較震撼,細想并不真實。
正如筆者前面所說,“《好了歌》及解注道出了人生的一些真相”,請注意這里的“一些”二字。之所以說是“一些”,就是因為《好了歌》及解注道出的不過是一些極端的例子、罕見的事實而已,失之偏頗、流于激憤、近乎娛樂。比如“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之說,顯然是犯了用個別否定一般的邏輯錯誤。扯開了說一句,這種用個別否定一般的邏輯錯誤,從古到今的名篇名言中還能找到不少,反映了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善于夸張的癖好,也折射出我們思維方式中邏輯缺失的混亂。這種癖好和混亂現(xiàn)在仍然在暢行、很盛行,寫家都在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看家只管夠味道夠刺激,卻少有人關注表述的準確和自洽。
第三,用心比較良苦,功效并不顯著。
王國維在《紅樓夢評論》中認為《紅樓夢》之精神就是一種解脫之道。《好了歌》及解注的本意應該就是體現(xiàn)了王國維說的“解脫之道”,用意不無悲憫之心。可惜幾百年過去了,讀過《好了歌》及解注的人車載斗量,卻也沒見有幾個真能把功名、財富、美色、子孫都放下的。道理不管用,不能一味去怪罪聽道理的人腦子笨、層次低,而是要反思一下這個道理是不是符合人文人性的真理。如果有違人文人性,說得再好聽、用意再悲憫也是虛道理、偽道理。比如“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之說,難道君死了就得守一輩子活寡不成?這種說法與“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又有多大差別呢?
'
當然,《好了歌》及解注也并非一無是處、毫無用處。以筆者淺見,經(jīng)常讀讀《好了歌》及解注,面對位子、票子、老婆、孩子那些事,過于得意時能夠警示自己,過于在意時可以告誡自己,過于失意時聊以慰藉自己。就當是一劑敗火藥、一杯清涼茶吧,雖然切不掉病灶、去不了病根,總還能緩解病癥,還是有些益處、管點用處的。
最后順便再說一句,《好了歌》詮釋的是術不是道,是器不是法。我們不僅不可看走眼了,而且應該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把生活中那些以術充道、以器代法的東西都認清楚、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