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黑洞》:IF 你是黑洞

文/物體先生

1.


《腦中黑洞》包含知乎寫作大神無色方糖14篇腦洞打開的短篇故事。

故事的風格涵蓋惡科幻、奇幻、都市、末日等,不拘一格,腦洞奇大,每一篇均能給與讀者強烈的震撼感覺,為讀者呈現非一般的世界觀。

接下來,我會結合故事內容分析無色方糖的寫作特點,對14個故事進行比較系統性的介紹。

圖片發自簡書App


2.


Loop英文的直譯就是"循環"。

更多是運用在電子樂、計算機編碼里,指讓物體或事件在人為不干涉的情況下自動循環,沒有終始點。

腦中黑洞第一篇就以《LOOP》命名。

講述同是寫手的“我”和老陳,一開始就發現自己活在某個人寫的小說里。

帶著困惑和恐懼,兩人意圖找出這個世界的主人公,了解自己到底身處哪個小說里。沒過多久,老陳發現了一名老師,這名老師不同故事其他npc那般看起來呆滯僵硬,反而擁有鮮活的神情,對外部事物反應迅速。

“我”和老陳立馬認定這名老師,就是整個故事的主人公。

“我”和老陳找到老師,不想爭執中卻發現,老師手中拿著的小說里涉及的情節,正是描寫“我”和老陳都發現自己活在某個人寫的小說里,并且意圖找出這個世界的主人公。

這種套中套的情節,在中西方的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中時常拿來運用。借此讓讀者短時間陷入思想循環的漩渦,令讀者好像手里扯著一條長線,不管是順著向前找,還是逆著向后找,都無法摸索到紅線的頭尾。這種循環邏輯本身自帶極大驚悚效果。

圖片發自簡書App

《NULL(清空)》里也有相同的無限循環的設定,女友被害,殺人犯借助NULL程序清空記憶,在現定法律的庇護下獲得新生。而作為男友的“我”卻始終走不出記憶的陰影,最終同樣選擇NULL程序來清空記憶,重新生活。

現實社會里難以擺脫的困境,作為個體的“我”找不到出口,只能借助科技的力量。這樣的事情情有可原。

故事的悲劇在于,人類的本能就是記憶痛苦、感受痛苦、難以逃避痛苦。不得不去接受痛苦。

所以,通過心理醫生的口述,“我”知道,“我”已經進行過374次NULL程序來清空記憶。

“我”知道,“我”曾經殺害殺人犯的妹妹,用NULL程序躲過死刑,女友被害正是殺人犯的報復。

“我”知道,“我”依然會再次記起——再次痛苦——再次選擇NULL程序清空記憶,進行第376次、377次、378次......無數次NULL程序清空記憶。

最后雖然一切塵埃落定,但罪惡感和愧疚感將一直伴隨著“我”。

《時間的奴隸》中,作者則在無限循環的基礎上加入了其他元素——時間。

俗話說,時間就是生命,而作者無色方糖就把故事設定成時間真的和生命等價。

廚子李凡在某一天發現自己的頭頂上顯示出一串代表時間的數字。

不僅自己,在他的眼睛里所有人都頂著一串鮮紅的數字,有幾秒鐘的,有幾分鐘的,還有多達幾十個小時的。

他在一種莫名的驅使下開始殺人,占有對方的時間獲得自己生存的時間。

2011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時間規劃局》有類似的設定,每個人一過25歲就必須通過途徑獲取更多的時間,維持生命。

因為電影構建的未來世界里時間已經成為世界流通貨幣,所以人們可以通過工作、借貸、交易、變賣多種途徑獲得時間。掠奪他人的時間被視為犯罪。

而《時間的奴隸》里像主角李凡一樣明目張膽殺人得到時間的情況,并沒有擴大到整個社會,其他人哪怕頭頂幾秒鐘幾小時的時間,依然神情自若的工作、學習、吃飯、睡覺。

這里向我們展現了故事里的兩種互相沖突的邏輯:第一種是李凡的邏輯,想要活就必須掠奪他人的時間,方式就是殺人。第二種是我們立足整個社會環境推測的,一般人不掠奪時間依然可以正常活下來,頭頂上的時間根本不影響人的生命安全。

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可以試著做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

要么李凡內心渴望殺戮,關于時間等價生命的設定來源他本身的意淫,是他逃避真實想法進行的個人幻想。但這個結論在女孩林半夏出現后基本可以ps掉。

要么時間=生命的設定僅僅作用在可以看見時間數字的人身上,一般人并不受影響。像李凡這樣的人才需要掠奪時間。而頭頂18萬個小時出現的林半夏佐證了這個結論,她聽聞李凡已經殺了兩個人之后,甚至勸說李凡再找機會去殺第三個人。

那之后,李凡將得到一種與時間有關的能力。

因為李凡說只殺惡人,林半夏雖然鄙視他的幼稚,還是像個老前輩一樣幫助他,甚至主動裝醉引誘不懷好意的男人,以此讓李凡可以“名正言順”的動手殺死第三個人。

果然,李凡獲得了時退的異能,可以時光倒流,重新回到過去那些美好、自在的日子里。

但李凡更想看看未來會怎樣發展,他一時間并不想使用時退退回過去。便與林半夏結伴同行,他們一路殺人一路扶持,彼此戒備,彼此依靠。

最后,李凡對這樣的生活厭倦了,決定時退回到以往的時光過簡單的生活。而同伴林半夏,被他拋棄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實這個過程里關于每個人頭頂上的時間到底意味著什么,作者一直把它隱藏、淡化成了一種氛圍、一抹飄忽不定的云,懸在故事里的天空上,直至故事發展到沖突點像酒醞釀到濃烈時,才輕輕揭開封印的蓋子,讓大家一飲為快。

而當這個謎底揭開時,李凡和林半夏則在作者巧妙設計里再次陷進無限循環的泥淖里。


3.


近年來,中國寫懸疑小說比較知名的作者不少。如那多、周浩暉、雷米等,這些作者的奇思妙想令人折服,那種細節入微的懸疑性故事總能引領讀者一步步探索真相。

可以看出,無色方糖的故事里,除了追求科幻、創意之外,少不了加入了懸疑色彩。

看無色方糖的故事,讀者往往很快沉入其中。歸根結底就在于這種懸疑氛圍的營造。

我們可以結合《腦中黑洞》里的兩個故事看看。

《劣等讀心術》開頭就點明,“我”是一個擁有低配版讀心術的宅男,可以通過觀看每個人頭頂顯示的唯一一個字判斷對方的真實想法。如“餓”表示對方現在很饑餓,開心時頭上頂著“悅”等。

卻不想在“我”和朋友杜全吃飯時,意外看見餐廳外一閃而過的女孩,頭上頂著個觸目驚心的“死”字。“我”在震驚中追上女孩,而這個可能心存死念的女孩正是“我”早已心生好感的同學白露。

圖片發自簡書App

接下來,“我”和白露的交往順風順水,自然而然發展到戀人未滿、友情之上的程度??墒悄桥紶栭W過"我"腦海的“死”字,使我內心深處總是感到不安。

在這個過程中,《劣等讀心術》盡管本質上只是在講一個愛情故事卻不會讓人覺得俗套。死亡,讓它充滿了不一樣的魅力。

你會忍不住探究,年輕漂亮的女孩,比他人擁有更鮮活的生命和更有希望的未來。到底是什么原因,可以讓她自己去靠近死亡。

如此,寫作者想要營造的懸疑效果也就達到了。

《數據的盡頭》是個科幻題材,有目的貼合大多數網民“黑客崇拜”的心理,通過塑造女主尹嵐這一形象,展示一般人對于科技、未知的癡迷。

這種“癡迷”體現的很具體很實在。黑客,可以讓你的支付寶里永遠保留一元錢,可以毫不知覺的探入任何人的電腦觀看隱秘的十幾G小視頻,可以用手指頭輕輕敲擊完成繁瑣的代碼工作。

人與數據具有微妙的聯系,未知的“信息黑洞”對城市每一個個體的影響到底是怎樣恐怖,作者無色方糖描寫的很詳細,好像立志于呈現一個震憾人心的效果。

故事里莫名其妙出現的唐覺,他的出場則更像是為“信息黑洞”制造一個更大的迷霧,而不是闡釋說明。

圖片發自簡書App

4.


川端康成有一次凌晨醒來,發現海棠花正在開放。從此就留下一句充滿詩意和美的句子:凌晨四點,發現海棠花未眠。

其實揭露了一個道理,發現美,感受美,你才會把生活活成美的。

我們人類的個體是渺小的,很平凡,然而我們卻活著。幾十億年來,我們渺小的艱辛的人類生命,一直在追求莊嚴的活著,美麗的活著,如同那朵小小的靜謐的開放著的海棠花。

當作者無色方糖把數以百億計的人類放到未來這個空氣污染致命,食物電力匱乏的世界時。美已經成為奢飾品了。

所以《星海見》里的小諾需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看一眼星空。

所以《大腦托管》中存在30歲才發出第一聲嬰兒啼哭的男人。

所以《限號國度》里男女主角只能各食自己種下的惡果,在先進的科技、大多數的利益面前舍去生命。

幸好,在這個虛無的未來世界,還有小諾這樣的女孩,愿意不遠千里的趕來,問一句:“我們今晚去看星星?”

圖片發自簡書App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車子緩緩駛離了校園,我好像第一次踏入廣州,而不是躲在一隅,那么新奇地望著車窗外。在眼前閃過的溫暖建筑,讓我微訝。 ...
    婷婷在想什么閱讀 298評論 0 0
  • (轉自:http://blog.csdn.net/tengdazhang770960436/article/det...
    一個廢人閱讀 743評論 0 1
  • 我合上中國近代史綱要,站起身來朝窗臺靠過去。臉頰稍稍靠近到玻璃就感受到了外面熱浪的力量。我就透過窗玻璃,盯著樓下的...
    子何醬閱讀 228評論 0 0
  • 我們已經了解了dict對象本身就是可迭代對象,用 for 循環直接迭代 dict,可以每次拿到dict的一個key...
    mingminy閱讀 23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