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朋友圈在轉一個叫 17 的App,我以為是一個 instagram 的 copycat ,所以就按照 instagram 的用法 fo 了一些發照片的推薦用戶,當然啦,必須只 fo 女的。
后來發現有一個直播的功能,就是一個人開啟直播,參與的觀眾可以看ta的視頻和聽ta的聲音,但是觀眾只能通過打字進行反饋,另有一個點贊的按鈕來進行輕量互動。根據觀看的累積人數和點贊的總數,是可以掙錢的。有人計算了一下,光靠視頻互動,掙50刀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我思考了一下,未來 17 可能會這樣做:
提供個性化點贊道具,比如顏色或者裝飾效果不同,或者干脆就是不一樣的道具。通過賣道具 App 運營方來賺錢,作為直播的用戶,則將收到的道具換成錢,相當于和運營方分成。
嗯,好像有點熟悉的樣子,國內不少視頻聊天網站就是這樣的模式,通過女主播的互動來賺錢,這種模式很有色情擦邊球的潛力,因而盈利能力非常可觀。
進一步如果收到的道具可以轉手的話,又憑空出了一個二級交易市場。
從 17 的交互方式來說,做得還是很精致的,當然,也基本照搬了 instagram 的操作邏輯。
由于直播視頻畢竟不是大部分時候,因而通過照片社區的互動來增加粘性,直播來解決盈利模式的問題。在引導上也很不錯,通過搜索的界面能迅速找到正在直播的人的入口,這樣在拓展社交圈的時候非常有用,這個入口放在這里也很自然。
在直播功能上,基本功能還是很到位的,但同時問題也很多:
- 最明顯的一點是,作為主播用戶,ta和其他用戶看到是一樣界面——都是自己,因而互動感非常挫敗,對著自己長時間說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 互動的文字輸入非常卡頓,還設置了最小間隔7秒的限制,導致文字互動的成本非常高,使用起來非常困難。有時候還會丟消息,提交的消息沒有成功或者只有部分人看到。這幾點我覺得是急需改進的地方。
- 好友管理能力非常有限,比如我之前fo了一堆發照片的,但是現在發現反而那幾個做直播的人更有意思,我卻沒辦法將他們分在兩組里面。也沒法加備注。
具體看了幾個人的直播,有幾個印象很深刻:
- 有一個香港的姑娘,干脆把常見問題問題:我在哪里、幾歲等等都貼在背后,防止反復提問。她就是自己在用電腦上網,然后順便回答問題聊天,放放音樂什么的。她有意通過獎勵直播換衣服之類的行為來鼓勵增加觀眾。
- 有一個上海的姑娘,直播自己卸妝什么的,一群男人在文字里聊天中故意說她是男的來調戲。
- 有一個英國念書的學生,由于互動的人太少,非常郁悶,然后觀眾玩“其實所有賬號都是我的小號”來逗她開心。
- 另一個英國念書的學生一開始不知道怎么適應面對自己講話的方式,最后通過點播唱歌的方式來慢慢適應。
- 有一個在美國念書的學生,大白天在路上和觀眾聊天,我個人覺得她是適應得最好的,用非常自然的語氣聊天。
- 再有一個英國念書的學生,本來是和好友直播玩的,結果由于觀眾的亂入,變成了自戀+逗比展示,通過多種嘗試,終于還是覺得唱歌才能克服面對自己說話的心理障礙,可是記不住歌詞……
通過不同的人的不同表現,慢慢發現 17 未必一定是一個很low的色情擦邊球的用戶社區,如果運營方適當控制質量的話,也許會變得很好玩。當然,目前直播的互動方面問題還是很多很多,希望創業團隊能夠盡快解決吧。
比起Instagram的圖片社交,我覺得 17 的直播互動感覺非常好,能夠感覺可以去認識一個人,就好像新浪微博已開始通過明星大V帶來的對話效果。然并卵,虛擬社區也就是用來滿足精神空虛的,不要太當回事情。
目前,我很看好 17 這款產品,因為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