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地上辛苦勞作之人格外敬畏鬼神。鄉間多怪談,太多詭異之事在人們口中流傳。這些鬼怪奇談已成為老家的一部分,流淌在鄉村的脈絡之中,體現了老一輩人淳樸的善惡觀。
1、
先前的時候,小媳婦嫁到婆家之后容易受氣。那時候都是婆婆當家,對媳婦要求苛刻,地里的勞作繁重、家里的妯娌關系復雜,而自己的丈夫只知道悶頭干活,媳婦有委屈無處訴說,淤積在心,最終不堪重負。
一日,某某家的媳婦要回娘家,她早早起床梳洗打扮一番,然后開開心心地往回趕。進了家門見到自己的親爹親娘,小媳婦拉著她娘的手,傾訴自己在婆家的種種不如意。她爹聽了幾句便出去了,臨走前囑咐女兒好好和婆家人相處。她娘卻很是心疼自己的女兒,一邊低聲勸慰,一邊暗自垂淚。中午忙活著給女兒做了一頓好吃的,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坐在一起吃飯。到了下午,小媳婦把所有的委屈都傾吐干凈,如釋重負,心情也好了起來。
娘倆聊得十分盡興,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媳婦慌忙和爹娘告別,她娘想留自己閨女住一晚上,不過小媳婦想到自己出門的時候沒有說要留下過夜,怕婆家人多想便忍痛拒絕了娘的挽留。她娘送到村口,千叮嚀萬囑咐女兒路上小心。小媳婦挎著裝滿爹娘給的菜的籃子,一步一回頭地往家趕。
太陽已西沉,路上一個行人也沒有,樹上突然傳來貓頭鷹的笑聲,小媳婦開始害怕。過橋的時候,小媳婦看到橋頭站了一位大娘,一直懸在喉嚨的心這才落到胸里。那大娘見了小媳婦非常親熱,說和小媳婦正好順路,小媳婦一聽正和她意,雖然之前沒有見過這位大娘,不過覺得鄉里鄉親也沒有戒心。
大娘仿佛知道小媳婦在婆家受了委屈,和她說了一路誰誰家的媳婦怎么被她婆婆欺負,小媳婦剛剛好起來的心情也隨之沉下去。大娘越說越多,小媳婦越想越委屈,見鋪墊已夠,大娘便說出了目的:“我倒有個辦法可以讓你不再受委屈,你回去后找根繩,找個沒人的地方往脖子一掛……”小媳婦打了個冷顫,卻不知為何,越聽越覺得大娘說的有理,心里想著與其在婆家受盡委屈,倒不如一了百了。
快到婆家村頭,見前方燈光點點,那大娘匆忙和小媳婦告別。小媳婦回到家中面色沉重,她婆婆見了知道小媳婦心里有事,便留了一份心思。她一直偷偷盯著媳婦,見媳婦從西屋找到一根繩子,進了廁所,媳婦從里面將門用棍子支住。
婆婆心里明了幾分,立即喊來人,人們七手八腳地將門撞開。媳婦正拿著繩子往屋梁上掛,眾人連忙沖上去將繩子奪了下來。
怕再出意外,婆婆一直守著小媳婦。等睡了一覺,小媳婦如夢方醒,心中郁結一掃而空,婆婆這才細問小媳婦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小媳婦就把路上遇到大娘的事說了出來。婆婆吃了一驚,知道自己媳婦遇到“吊死鬼”了,詳細問了一下那大娘的年紀、個頭、模樣、穿著,更加確信。那大娘是鄰村上吊死的,已經死了三年多。
婆婆去了那人墳前跳著腳破口大罵,罵了半天,又威脅再出來生事就扒墳毀尸。不知是婆婆的威脅起了作用,那“大娘”再也沒有去找媳婦。
民間傳言“吊死鬼”屬于自殺,需再尋替身方能投胎轉世。
2、
在老家,老一輩人認為人死后會去陰間,陰間是另一個世界,死去的人在那里生活,和我們所處的世界差別不大。
有人會偶爾游走于陰陽之間,從陰間帶來逝者的消息。民間有一種能人專門從事這項職業,謂之曰“走陰”。有些人思念逝者成疾便會去請這類人“走陰”,之后或詢問逝去親人過得如何,或請鬼魂上身見一面,膽大者會隨著“走陰”者一同去陰間尋找親人,親眼看親人在那邊的生活狀況。
會“走陰”的人身體狀況不同于常人,否則難以承受陰間的陰寒,還需一定道行,否則會迷失于陰間之路有去無回。據說,“走陰”帶來的消息非常準確,會問到只有死去的人才能知道的事情。在老家,會“走陰”的人并不常見。
另外,有一些常人因機緣巧合會偶至陰間。小時候,聽奶奶說過這樣一件事,頗為有趣。某人生了一場大病已經在床上躺了幾天,一日突然睜開了雙眼,精神狀態明顯好轉,他和守在床前的親人說自己去了一趟陰間,因時辰未到得以返回。
他說在那邊見到了自己死去多年的爹娘,他們還和在世時一樣住在一起,也見到了另外一些死去的親戚,他妹妹去世時懷有身孕,在那邊已經產下孩子,當時他覺得自己命不久矣也沒有感到害怕。逝去的親人見到他非常驚奇,告訴他還未到時候,紛紛勸他回去。一睜眼,他便回到陽間,見到了眼前的這些人。之前的種種,像是做了一場夢。他說那邊人騎馬坐車,和陽間無異。過了幾日,這個人才去世,據說因為提前見到了死后所去之所的景象,對死亡并無畏懼。
因為有這種事情的發生,老家很多人相信陰間的存在,相信輪回,相信生死皆有命,相信這輩要行善事否則下輩會受苦。
3、
在鄉間,經常發生的怪事還有兩件,一件是“掉魂”,一種是“鬼打墻”。
“掉魂”多發生在小孩身上,小孩受了驚嚇,魂便離身,需要及時叫回。“掉魂”后小孩會精神不振、嗜睡,有時候會連續高燒不退,去醫院檢查多半不會查出病因。這個時候,便需要“叫魂”。如果知道在哪里受過驚嚇便去該處吆喝孩子的名字,讓“魂”及時歸位,如果不知道孩子去過哪里也不要緊,因為村里有能人會通過“把脈”找到孩子魂之所在。同學母親就會“把脈”,她會清晰說出孩子在哪受過驚嚇,每次都無比準確,甚至連父母都不知道自家孩子去過那里。
姐姐小時候曾在一石灰坑前玩耍,回去后開始發燒,問了明白人知道魂丟了。那個時候坑已經被人用土填上,家里人重新挖開坑,叫了魂,姐姐的病馬上好了。
“鬼打墻”發生在夜間。早的時候交通不便,人們要去城里全靠雙腿,有時候還要推著獨輪車,所以需趁著夜色趕路。
一日,有人從海里打了魚要去城里趕集賣。他凌晨二三點便開始準備,將魚裝在車上然后便出發了。剛出門時月色正明,雖然只有自己的腳步聲與己隨行,但這條路走了很多次,他一個人也不覺得害怕。
走著走著,一陣風吹過一片云將月亮完全遮住,他有些慌神,深一腳淺一腳地推著車往前走。走著走著發現有些不對勁,因為他感覺自己在原地打轉,他知道自己可能遇到“鬼打墻”了,便放下車破口大罵,罵了一陣后繼續走,發現仍像是在轉圈。他索性不再走,趴在車上睡了一覺,等醒了,發現自己早已不在路上,不知何時偏離,圍著墳地一圈腳印。他圍著墳地走了半夜。
“掉魂”后生病、“叫魂”后得解,可以理解為心理安慰。“鬼打墻”也有科學解釋,不過老家的多數人會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這些詭事,真假難辨。鄉間的“鬼怪”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變得親切,雖不一定真實存在,但也成為鄉村生活的一部分,與我們一同經歷日夜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