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零花錢多多,買東西求精求質求喜歡,不太在意價格。
黎哥(我先生)買東西恰好相反。價格是第一顧慮因素。他會因為價格合適而去買一件不大喜歡的東西。
因為這個,我們矛盾頻出。
下個月,我和黎哥要去國外某個沙灘度蜜月。他非要買情侶裝。
我們去商場轉了幾個店,沒買到合適的。
他要到網上買。憑借我12年淘寶練就的火眼金睛,我很認真地指出——網上的情侶裝質量不好。他堅持買。
我勸不動,只好依他。但要求每套價格不得低于150。
到手后,質量如我預料的慘不忍睹。
我們試穿后,都沒吱聲。過了半天,他低聲說:“我覺得質量不好,你覺得呢?”
“我也覺得不好”
“你剛才咋不說啊?”
“你讓我怎么說呀?”
“想說啥說啥”
我無奈地笑笑“我一試穿就說質量不好,你指定覺得我故意的”
他沉默半晌:“能退嗎?”
“我問問”
和賣家溝通完,順利退貨。
我們決定周末好好去實體店找找情侶裝。同時,黎哥決定,再也不網購“二非”(非品牌類、非實體店試穿類)衣服和鞋。
其實,在他要求網購時,我內心OS:“你個二貨!這樣的衣服也敢從淘寶買!在淘寶買到好衣服是小概率事件,懂不懂!”
在他問我質量好不好的時候,我內心OS:“你總算知道不好了!早就說別在淘寶買,你非買!這下好了吧!”
在他讓我退掉時,我特想把衣服往他面前一拍,大吼一聲:“當初非讓買的是你,現在讓退的也是你!啥都是你!這折騰一大圈!我還得腆著臉求賣家!”
我甚至想騙他,賣家不給退,以加深他的教訓。并且在下次他再買便宜貨時,再把這衣服甩他面前,好好惡心惡心他。
但我沒這么做。
我最近在看《戰略》。
戰術常常是單次博弈,而戰略是多次博弈。
戰略講究的是如何玩下去,而戰術講究的是如何玩不下去。
婚姻要延續好幾十年,我得玩下去,還得認真把它玩好。
狠狠羞辱一遍黎哥,可以讓我長出一口氣,確保我單次博弈完勝;但是我們的婚姻可能就玩不下去了。
不退貨,留著惡心他,可以讓我時常感受勝利的喜悅,讓黎哥看到自己決策失敗赤裸裸的證據,我爽了,但是他心情不好,于我們的婚姻也有損——誰想跟一個時常讓自己感受不好的伴侶在一起呢?
再說,人有種“甜檸檬”心理(面對自己所有而擺脫不掉的東西,會自己說服自己——這個東西很好)。如果不退貨,黎哥為了自原其說,以后會逐漸認為這衣服還不錯。往后,我們的吵架重點會集中于這件衣服到底好不好上。何其之累!
綜合分析一下,我決定采用戰略思維解決這件事——為了把我的婚姻玩下去,并且玩好。我得這么做:
1、事情發生前,也就是在黎哥要求網購時,我不能采取爸爸媽媽視角或者說上帝視角——你個傻缺,我知道網購衣服不靠譜,我強烈反對,打壓你,不讓你買。
我溫和提出自己的建議和依據,你不接受,OK,那就按你說的來。
2、事情發生后,也就是衣服到手以后,我不主動評價此事,保持沉默。當黎哥問我建議時,我才慢慢溫和而客觀地給出自己的建議。
3、事情發生后,我會積極幫助黎哥進行及時補救。不給臉色,不做嘲諷,不說風涼話。不居高臨下,不高高在上,不小人得志。絕對不說:”看看吧,你當時就跟你說……你非說……現在……”
這樣一來,黎哥吃了這個教訓,有了這種意識,我們以后類似矛盾少許多;
其次,他也會在內心悄悄感激我。我們的感情會越來越好;
再次,以后我犯了錯誤,他也會采用類似辦法解決;
假如他在我犯錯后說風涼話,我大可以指出:“你犯錯時,我從不像你這么說,我都是積極幫你解決。”他會馬上意識到,以后再不說我。
我們的婚姻之路會走得越來越堅實。
戰術追求的是人想奪取勝利的本能,從這個角度而言,戰略就是反本能,甚至是反人性的。
把丈夫罵得狗血淋頭,啞口無言很容易,甚至很有快感,很爽;讓丈夫一輩子寵愛自己很難;
奪取戰術的勝利容易,但奪取戰略的勝利很困難。
把一次架吵贏很容易,在一次爭執中占上風也很容易;一輩子和和美美,琴瑟和鳴,不容易;
所以,有一個偉大的職業叫戰略家,而非戰術家。
所以,有一個美好的名稱叫愛妻,而非悍妻。
落實到具體而瑣碎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1、溝通前,先想明白:溝通的目的是什么?
我們在和伴侶溝通一件事前,我們要先問自己: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證明自己正確?是為了給生活增加情趣?是為了獲取新知識?是為了打發時間?
小打小鬧小吵,可以怡情。假如眼看變成大吵了,那就過了。
2、到底是道理和正確重要,還是伴侶開心婚姻愉快重要?
作為一個高學歷愛讀書愛思考的女青年,我很在意邏輯的合理性,很講道理。呈現出與巨蟹座截然相反的理性。
以前吵架,我一定要把道理掰清揉碎講明白,講得自己臉紅脖子粗,辯得對方啞口無言;
直到黎哥說:“行行行,你對,你都對,我不跟你說了”“我不跟你吵了,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每當這時,我一方面有很短暫的快感,一方面是悵然。
雖然我光榮偉大正確,但我沒有因此變得更好,反而為自己打上了”強勢”的標簽。一度讓黎哥壓力很大。
再要爭贏,怕是黎哥得給我打上“無法溝通“的標簽了。
所以,當爭論發生的時候,我們要問自己:到底是道理和正確重要,還是伴侶開心重要?
3、自己一定是對的嗎?
我是步入婚姻后,才慢慢體會到“婚姻是一場修行”。
30年來,我一直是個非常固執的人。
在和黎哥的相處過程中,我慢慢開始發現,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可能是生活環境不一樣,想法甚至出現天壤之別。
黎哥一提某個想法,我本能地想反駁。后來慢慢發現,其實他有他的道理。
于是,我慢慢學會傾聽,理解,多角度思考問題。
逐漸發現自己的想法其實是有局限性和漏洞的。很可能綜合黎哥的想法,就創造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這就是所謂的“條條大路通羅馬“。
生活不是考卷上的20分一道的計算題。沒有唯一解。甚至沒有最優解。
在我們和伴侶溝通時,在想暴跳如雷破口大罵時,不妨問問自己:我一定是對的嗎?
4、讀讀知音,好嗎?
我想給大家推薦一本偉大的讀物——《知音》。我不是來搞笑的。我很嚴肅。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會遇到種種匪夷所思的人和事。有的甚至超出你的想象。《知音》的偉大之處在于,它把一個情殺或者兇殺,或者墮落,講述得很清晰易懂且合乎邏輯。
比如,北大才子弒母。一看標題,我們會覺得很詫異。但是,當全文以時間順序把所有事情捋一遍,我們就慢慢明白:哦,原來小時候他媽媽是這么逼他好好學習的,是這么給他灌輸這種思想的,給他這么大的壓力。巨大的壓力和單一的價值觀,以及充滿哀怨的童年及青春歲月,導致他的內心沸騰著對母親和整個世界充滿憤怒、無奈、憐憫。在多重情緒和心理壓力交戰下,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如果你認真讀過知音,你就會對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和人,充滿理解和包容。你的視野會變大;你的接受度會變高;對很多人和事不再充滿抗拒。
在這種寬廣和開放的心態支配下,你對伴侶的很多行為和想法也會更為理解包容。相應的,爭論和矛盾也會少許多。
END
作者:黎沛沛。居北京。房地產民工。文能過專八,武能跑半馬。碩士畢業轉行,大齡才結婚。笨拙而真誠。這個世界喜歡聰明人。你不喜歡我,實在正常。萬一你喜歡我,那就是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