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大學的用處
各位同學:今天大家就要步入高考考場了,在這里 cnBeta 編輯團隊和往年一樣,要祝大家發揮出最好的水平,考出好成績!你可能知道一句流行語,叫做“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不知不覺,這句話幾乎成了萬金油,適用于消除任何一種努力,勤奮,苦難和付出的作用。高考臨近,這句 話也同樣被用來形容考場上的各位同學——似乎大家十余年寒窗苦讀,自己和家庭都變成了圍著考試轉的機器,結果所有這些,完全不能保證給你一個美好的未來。
且不說什么二代或學霸碾壓眾人的故事,就說你費盡了心血去追心儀的異性,結果人家看都不看你一眼;想減肥想運動,一頓飯把一個月減下去的都吃回來;想自己期望的大學時候心比天高,看著模擬考的成績才發現命比紙薄;總希望過不一樣的人生,活得精彩,卻被生活瑣事和做不完的題一直壓著。
到了大學會好點嗎?可能更糟。
你大約也聽說過那個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在你將要進入的大學里,也許每個班都會有那么幾個同學始終缺席。他們是保留學籍出去創業——或者說“改變世界”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一共可以出去最多兩年不回學校,這創業過程還可以算進學分。
看起來創業真的是一個天上掉下的大餡餅——你可以光明正大玩上足足兩年,不用學習和考試。然而,大學里的上課出勤率本來就低到憂傷了,要是現在“學生創業者”已經發展到人都不在學校,可能當初他賭上全家,為高考付出的一切,才真是“沒有什么卵用”。
我相信這幾年的考生,都會生活在比以往更開明的家庭里。家長頂多擔心一下,但大多數情況下還得支持孩子獨立自主的決策,不能把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也不能做什么都是“我是為你好”。這也沒錯。可是這樣一來,當你真的做出要影響一生的重大決策的時候,就必須學會自己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到底。
所以,請暫且容我就此啰嗦兩句。
和其他一些地方的高中一樣,大學這幾年是學生們從單純的學習,向走入社會過渡的重要時段。在校園里,學生們被鼓勵冒險,他們有學校和家庭作為后盾,犯了錯可以被原諒;走出校園,自己的事就得自己辦,自己闖的禍也得自己扛。我認為所謂“學生創業”就已經是校園之外的事情了,學生們只有在學會自己承擔責任的前提下,才可以踏出這一步——否則所有的痛都是由家長來埋單。
去年,我結識了一位“90后創業者”。他開辦了公司,去創業,然后失敗了。不同的是,他扛下了自己欠的債,幾十萬元,他咬著牙一直在還。
“他不知道到底要多長時間能把這筆錢全部還清,但還債已經完全變成他生活的一部分了。除了日常的基本開支以外,他能省則省。每個月工資發下來的時候,先得把這個月的還款額交清,然后再考慮接下來是否還有生活費可以用。每到周末的時候,他窩在自己的房間里看書,有的時候會出去跑步緩解一下壓力。”
這樣的人,我敬他是條漢子。
過去的一天,你撕掉所有做過的習題,看過的書,想跟過去來個徹底的決裂;今天以及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到你走出校園以后,你都會日益深刻的體會到,你走出的每一步,都在深刻地影響著你的未來,也許也是別的很多人的未來。所有的過去,和所有的未來一起,組成了我們的人生。
即將來臨的大學生活,即將展開的多姿多彩的畫卷,豈止不是“沒有什么卵用”,它有用的很!你也許要用盡一生來學習的,名叫“責任”的那門重要的課,就在此時,奏響了上課的鈴聲。
祝各位考生在接下來的考試當中好運!
LJ 執筆
cnBeta 編輯團隊全體成員
2015.6.7
2014年 選擇與幸福
人生當中考驗無數,我們國家考試也是花樣繁多,但是我們只愿意把高考特意拿出來,跟大家一同的去牽掛,去祈禱。因為我們這些編輯本身,所有人都經歷過這種刻骨銘心的體驗。自己在高考的時候是什么樣子,這種事情我們從未忘記。
對我們來說,它意味著人生的一段樂章終于到了最高潮的時候,在考試過后,音符戛然而止,一段我們并不熟悉的歷史將就此開啟。只要努力學習,別的什么都不用管的這種生活畫上了句號。我們必須拿著自己在過去的十幾年培養出來的那種韌勁,那種拼命的精神,卻扔掉那個時候所獲得的知識本身,投入一個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領域,那就是生活。
有些人在高中或者更早,就早早的放棄了拼命讀書,好像看不到盡頭的那種極限體驗。其實學習這種事情看起來比較艱苦,實際上卻是對以后更加艱苦的人生打的一劑免疫針。如果你一上來就沒有過練習關卡,而是直接進入游戲的話,那么玩起來吃力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游戲根本不能讀檔。
當然,對于生來就處于簡單模式的同學,也沒有必要強制的給自己加壓,除非是為了選擇一下不同的人生體驗——那自然就不在我們所說的范圍之內了。可是,“選擇”這個詞,正是我今天想說的重要的事情。
從小我的一日三餐都在家里吃,從沒去過中學的食堂,跟同學去吃飯也不用我點菜。所有吃的東西都是家里人給我準備好的,而且我也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歡或者討厭吃什么,別人問我想吃的東西我都會說隨便。在大學住下的第一天,我就發現了一個根本性的難題——沒有人管我吃飯。如果我不自己去想要吃什么的話,那就要餓肚子。
我被迫挪著沉重的雙腿走到食堂,拿著菜單仔細端詳。我決定按順序把菜單上的蓋飯每天依次吃一樣。結果并沒有按原計劃實現,因為不到一個月,我就完全明白自己喜歡什么樣的菜了。我發現,父母在家里其實是費盡了心機,要做一些符合學生營養的菜,講究葷素和粗細搭配,每天吃的都不重樣。當我發現我可以連著一個星期吃同一種蓋飯的時候,簡直高興壞了。
有一次,我單獨要了一碗米飯和一個涼菜,加起來還便宜過蓋飯的價錢,就在服務員鄙視的眼光下那么吃著。還有一次,在一個人口干舌燥地到達外灘之后,在旁邊的一家全家發現便當時那份激動的心情,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那是我第一次吃到便利店的便當。后來,我走過了很多地方,每到一處的一個目標就是一家挨著一家,把我沒有見過的餐館全都吃完。
11歲就在霍格沃茨,吃著連薄荷硬糖都有的豪華大餐的同學,自然是幸福的。但是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是僅僅吃著父母的飯菜長大,沒有出去過,沒有見過世面,不知道外面的菜也好,風景也好是什么樣。不參加高考,不上一個家門之外的大學,也許就一輩子沒有機會再去體會那些東西。“第一次去麥當勞怎么辦?好緊張啊,要怎樣才能裝的像一個經常去的人的樣子”,這樣的問題,不是互聯網可以回答你的。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知道自己有不同的選擇,并且在嘗試后,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如果你嘗過一次生平最好吃的飯菜,它卻不在你的城市,或者你的國家,也許它會就此成為你一生的思念。
我們所說的幸福,從來就不是只把自己局限在一種固定的生活模式里,而是指當你想要改變這種模式的時候,你可以輕而易舉的去做。就像那個奮斗一生以后的富翁,和漁夫一起在海邊打魚的例子。不需要奮斗就實現和富翁一樣的人生理想,代價就是把別人的消遣,當成了自己的飯碗。
我們這一代人正經歷著,或者已經完成了人生中最大的選擇之一——這當然不是選擇哪一所大學那么簡單,而是選擇當大城市中的漂流者,還是回到小城過安穩日子。
真正的在大城市體驗過,你才會產生那種痛苦的抉擇。但是,如果你從沒有在大城市謀生過一段時間——而不是旅游——你就算一直呆在小城市里面,也不會安心。你的心中將永遠有那一份得不到的騷動存在。而基于你個人經驗作出的選擇,會讓你每次都不后悔,會讓你保持自己內心的安寧。
即使你奮斗一場,結局依然是回到生你養你的城市,過著平凡的日子,也許和端著爸媽給的飯碗的那些人并無二致。但是,你的體驗和他們不同。它豐富了你的內心,讓你成為一個不管面對何種情況,都更加堅定地相信自己選擇的人;讓你可以經得起誘惑,堅守自己的責任。
知識不一定會改變命運,高考更沒那么神奇。但是高考,以及隨之而來的東西能改變的,將是我們的內心。它將教會我們體會到選擇的樂趣和幸福的真諦。
祝大家考出好成績。加油!
LJ執筆
cnBeta編輯團隊全體成員
2014.6.7
2013年 青春追夢,永不放棄
今年,全國高考考生數量連續第5年下降。5年前,也就是我高考之后一年,中國有歷年最多的1050萬人參加高考,他們中大多數出生在1989或1990年。現在,他們當中600多萬人已經大學畢業,面臨著前無古人,也可能后無來者的就業壓力。
跟他們相比,你們其實很輕松。中國高校的全面停止擴招將從今年開始實施,你們在高考中面臨的競爭將不會比我們更激烈,但你們畢業后的就業形勢將比我們好得多;與你們之后的考生相比,你們也還不會趕上人口紅利退潮帶來的經濟緊縮。
沒錯,當你終于不用整天圍著學習成績轉時,現在是你抬起頭,看一看身邊的世界,關心一下你的未來,接觸一些社會議題的時候了。
你們很早就接觸了網絡,但我敢打賭,你們接觸的只是你們感興趣的那一部分。你們打網游加微信是跟自己的同學朋友玩,在微博里關注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人。高富帥、屌絲、富二代、拼爹、社會不公,你們知道這些詞指的是什么,你們只是覺得無聊,不感興趣,跟我沒關系。只是,你走出高考考場用不了多久,這些東西就會一下子變得很重要,它們會迫不及待的涌到你的眼前。
中國年輕人活得太沉重太現實,甚至連中國最一本正經的報紙《人民日報》都要發文章關注年輕人沒夢想。對于我們以及我們之后一兩年的大學畢業生來說,確實如此。我們進了大學校園,才剛剛拋掉身上沉重的學習枷鎖,還不知道青春是什么東西,它就“終將逝去”了。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不是不玩不瘋,是還沒有來得及學會怎么玩怎么瘋,就被拋進了找工作買房結婚的賽道里。這些你們的學長學姐們打開電視,刷刷微博,偶爾看到國外都是玩票的少年,十幾歲就有大發明,二十幾歲就能窮游世界,干這干那,他們只能看著。只能看看而已,僅此而已。
但我希望,你們不要這樣活。作為一個IT資訊網站的編輯,我希望你們再苦再累也要有一顆玩心,開得起玩笑。每天再忙,也要發展一門自己的愛好。
我們會經常報道一些有創意的人,所謂“極客”或者“創客”。他們玩Adurino,樹莓派,定格動畫,3D打印,Excel作畫,每天吃的早餐都能在盤子里擺出花樣來。對他們來說,似乎身邊萬物皆靈感,一顰一笑總成詩。如果你小時候被鋼琴小提琴素描折磨的頭痛,但現在又忘得差不多了,也許是時候重新拾起樂器或畫筆。當你舉手投足皆可化成作品,和人分享,這該何等愜意,又是何等叫那些放棄夢想的人羨慕?
畢竟你我相隔沒幾年,我們所在的社會不會有根本性的變革,你們還是有很大可能眼看著青春溜走,然后嘆息著變成沒有夢想的人。
我想說,承認青春逝去,承認它終將逝去,你就輸了。
承認青春總有終點,就是承認在那個終點,你不會再有任何野心。可是人生總有艱難時,你扛不住的時候,這個終點對你來說很容易提前到來。你就很容易提前放棄一切努力,隨波逐流。
承認青春總有終點,甚至高考失利,都有可能成為你自認的終點。有多少風花雪月都發生在大學,有多少工作需要本科文憑?想一想,一旦考砸了,又承認人生總有一刻要放棄,那很可能就在此刻就放棄掉了,然后帶著一絲不甘心去搬磚。
我想說,你自己以為你該放棄了,那你就沒有機會。如果你自己永不放棄,那機會就永遠存在。
期末掛科了,我們不放棄。戀人分手了,我們不放棄。考公務員被擠下來了,我們不放棄。畢業沒賺錢先要還助學貸款,我們不放棄。奮斗了18年才能和舍友一起喝咖啡,我們不放棄。
本文不僅是寫給考生們,更是寫給我們自己。高考不是青春的終點,也不是青春的起點。它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里程碑,激勵我們所有人繼續前行。人生路上,夢想永在,青春永在。只要我們心中永不放棄,青春就永遠屬于我們。
愿我們以此共勉。
LJ執筆
cnBeta編輯團隊
2013.6.7
2012年 笑對人生夢
一年后或是四年后,要么是十年后,你再回到當初的考場,也許會想不起自己當初為什么要如此緊張,如此期待進入完全陌生的下一個四年。在這四年中發生的事情,也許將搞的山無棱,天地合,去掉所有犄角,才氣,不服輸和愣頭青,留下一個油頭粉面,西裝革履,手里拿著文憑簡歷和一大堆準考證的茫然的小伙子或是小姑娘。
四年如夢,如果沉浸入夢中,醒來時,怕是將不知此身在何處。
我們喜歡把尚未到手,又沒見過的傳說中的好東西比喻成夢幻一般。不過做夢本來就沒那么美好。有美夢就有噩夢,或壯麗或慘烈,更多是迷迷糊糊,渾渾噩噩,醒來反正都記不得夢到了什么。是的,因為我們晚上睡覺時,本就是如此做夢的。
正因為這樣,我才認為將大學比喻成夢,是何等的恰如其分。因為一方面,大學生活如夢一般隨機,什么都有可能發生,看到無數意外,卻可以毫不吃驚;另一方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現實社會的事情,也會折射進大學的校園。這夾雜著天真和世故,想象和實際的環境,讓人不愿從中蘇醒。有時候,醒來發現實在天寒地凍,就回去考個研,考上了,就能睡個回籠覺。要是能出國,還能做個洋氣的夢。
進入學校的目的是什么?是學到知識嗎——尤其是學好專業課的知識?這個問題,不同的人說法不一樣。但是,假如我問你,愿意做夢還夢見自己一直寫作業嘛?那你的回答是什么?
除了極少數熱愛某一領域,并且早就清晰的決定了人生路線的同學,大多數人還是總有一天會告別學校去找工作。這就是夢醒的時刻。所以,很顯然有一個最正確的做夢方法,擺在我們眼前:去想辦法做一個漂亮的美夢,記住夢里你是怎么做的,醒來后,你就能把人生活成夢境的延續。
那什么是美夢?有一種美夢,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做夢的時候,盡可能大膽,海闊天空。不要覺得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完成的”——當你冒出這個念頭的時候,就已經差不多輸了。
大學四年,就是這樣。我想,今后一定有比高考和之后的填報志愿更加要命的考驗和抉擇擺在你面前,現在的勇敢,不放棄,不后悔,都可以幫助你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
說罷了大學的夢境,還有一種可能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那就是失眠。沒得夢做了,怎么辦?
誰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往前走,但有些人注定要走在更加崎嶇的路上。遭到淘汰也好,家境變故也好,積勞成疾也好,飛來橫禍也好,攤上一樣,就足夠讓你覺得,眼前的一切,寧愿是一場噩夢,醒來就沒事了。
是的。如果遇到噩夢,醒來是唯一解脫的辦法。你也許不能立即擺脫窘境,但你可以選擇是不是醒過來,微笑著爬起來,繼續走。
在一直拼命的路上,有時躺下,打一個短暫的盹,也不失為人生的一個小小驛站。這種選擇,越來越被現在的年輕人所接受。打著Gap Year旗號做白日夢之前,不妨先想一想,你的目的是做夢這件事本身,還是讓自己休息一下,快樂一點。
生命漫長而又短暫。它隱藏無限的可能,卻隨時都可能戛然而止。所以,想好該做的事,要做的事,就盡快的去做,才不至于有可能留下遺憾。這也許就是做夢時“心想事成”的準確含義吧。
希望每一個考生都能在這兩天內心想事成,好好考。度過這兩天,你的夢中奇遇才剛剛啟程,你完整的生命畫卷才剛剛展開。
cnBeta愿做你盜夢空間里的陀螺,默默陪你共同度過人生的每分每秒。
LJ執筆
cnBeta.com 新聞團隊
2012.06.07
2011年 獻給即將握住自己命運的孩子們
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933萬人,較去年減少了24萬人,錄取率達72.3%。隨著時間推移,正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高考之外的道路來證明自己。在每年看著學生們攻克書山題海,家長們操碎了心的這幕活劇的過程中,其實我們的生活正悄然改變著。
我的同學里,我知道的已經有8個分散在幾個國家留學,我的表哥今年在機票最便宜的時候去了日本的福島。而不僅是留學,有些人干脆選擇跳過了大學四年直接去混社會。我的一個好朋友讀完高中就在互聯網圈里一直摸爬滾打,他已經認識了很多人,正趁著這股中國互聯網的新泡沫開發自己的項目,而他還比我小一歲。作為社會新鮮人,我雖說比學校的其他同學還好一點,但也深切的感覺到自己缺少的東西實在太多。
這幾天,正是高三同學們做最后一套模擬題,然后就放假去睡那坐臥不安的“放松覺”的時候,南方科技大學錄取的第一批新生,正在爭取不參加高考的權利,而他們的校長也因為受到莫名的阻力而煩惱著。這是高考這個制度正在日益被撬動的最新注解。如果有足夠的膽量和勇氣,也不用在意家人的擔憂,高考其實并不是每個人必經的人生煉獄。
但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依然無可爭議的是那933萬把自己命運交給這次考試的孩子們。他們當中,有從小學習一直很好,承載著家里幾代人希望的好苗子;有帶著村里爹媽還沒捂熱的辛苦錢,夢想花個十年二十年,和城里孩子一起喝咖啡的娃兒;有自己想發展興趣愛好,卻無奈在家長重壓下放下,一門心思撲到學習上的同學……他們仍是這個社會18歲里的大多數,他們仍是當年的我們。
為了這些同學,我們仍要獻上我們從不減量的祝福。首先,竭盡全力考好眼前的考試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仍有更多的話想說。
高考也許是考生們作為孩子,最后一次聽從父母長輩的安排,最后一次為了滿足他們的愿望,而決定自己的人生路。從這以后,一切就都看自己的了。他們可能沒法選擇喜歡的大學,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度過大學四年。喜歡不喜歡課程都沒關系,因為可以隨便翹課。在大學,課堂不僅在校園內,只要愿意的話,你可以走遍世界——前提是跟導師打好招呼。
而大學之后,如何證明自己,方式可能更加五花八門。你可以出國——其他同學也許比你多出去兩年;也可以考研,考公務員——重溫一下高考這樣緊張的日子。當然,也可以出外闖蕩,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也可以安心的念完所有課程,回家鄉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這里有一點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的命運,從這一刻起,開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這一刻,應該正是第一科剛考完不久。如果考生訪客朋友還能抽空來看CB,那就能看到我們滿載的這份祝福。愿將要握住自己命運的孩子們,都能一切順利。
再一次祝各位考生好運!
LJ執筆
cnBeta.com 新聞團隊
201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