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5年后的你,是你最想要的樣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題記: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毛姆《月亮與六便士》

1我們都是一般人

圣誕夜,梅子,阿九,狗哥我們四個人圍在一起吃火鍋。聊了很多,都是關于近期的生活和不如意。

到最后,狗哥問了一句,我們都來說說五年后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吧。5年后,我們就快30了。

梅子說:我想要在30歲之前考上心理學的碩士,現在考了心理咨詢師。但是還是要往知識系統化的方向走。嗯,如果可以就也考了博士,職業是成為心理咨詢師,最好能在30歲之前成家。

一陣掌聲和面面相視的鼓勵。

我說:我要在30歲之前拿到專業碩士學位,最好能出國留學,職業就是成為作家。必須跑一次全馬,參加一次鐵人三項,還有必須創一次業,哪怕只是擺地攤。

倒吸一口冷氣聲,和遲來的鼓掌。

啊九說:我目前最想做的是挽回前女友,30歲之前就是能成家立業吧。

大家遲疑了一秒,然后鼓勵他趕緊去實現,聽起來他目前的計劃可操作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狗哥吸了口煙,說:我和啊九差不多,我想成家立業,能背起一份家庭的責任。

說完我們都面面相視地笑了。這樣的話題討論頗有從艱苦生活中活出點味道的釋然。

原來我們心境都慢慢成熟,還一直以為自己今天才18歲。

我笑了笑:“男生女生就是有差別,男生的計劃是有兩個人或者家庭的。女生簡單點,盡想著自己。”梅子打岔:“或許只因我們兩個是單身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想過5年后的自己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也不知道你現在活得怎么樣。但我知道和我同齡的一些朋友都處在一邊奮斗一邊迷茫的狀態中。每天將就過著不盡人意地日子,偶爾不開心就插科打諢一下,彷如今天把自己逗笑,明天就不會那么難過了。

我們似乎都做著一份不那么喜歡的工作,領著一般的薪水,過著不那么如意的生活。我們不敢隨時哭,隨時笑,隨時離開。我們的情緒在各種各樣的工作場景和生活場景中慢慢被克制住。生活似乎從不肯讓我們輕易地瀟灑。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寫過這么一句話:一般人都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

我們都是一般人,不得不做的那種人。

但是現在,我想要改變了。我想要說的,我想要做的,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都應該慢慢在我的行動下實現。

你呢?你有想過5年后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嗎?

2想想五年后的自己

有沒有試過某天早上醒來,滿心都是倉皇和焦慮。坐在床邊開始懷疑人生,幾分鐘后依舊刷牙、洗臉、吃早餐、擠公交上班。你連思考的時間都不肯給自己,唯有用工作來麻醉。

你開始忘記初心,你開始不敢構想未來。

周迅在《想想十年后的自己》描述過她的成名歷程。那個18歲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生在某一天老師問她:“周迅,你能告訴我,你對于未來的打算嗎?”她愣住了。

后來老師問她:“你現在就想想,十年后你會是什么樣?”

她說10年后,她要成為最好的女演員,同時出一張音樂專輯。然后老師把這個目標倒著算回來。周迅開始有焦慮感和壓迫感,開始有目標,有規劃。

那個滿足于飾演丫鬟角色的18歲姑娘在畢業后,開始認真篩選角色,后來一部《大明宮詞》讓大家記住了演員周迅。28歲那年,她有了自己的專輯,她也成為公認的演技與美貌并存的氣質女星。

到現在“周公子”依舊是紅透半邊天的演員,這份成功源于她對10年后那個自己的追逐。

她告訴讀者,其實你也和她一樣,只需及時問自己一句:“十年后我會怎么樣?”

10年太久了。我們來想想五年后的自己,那個快三十歲的自己會是什么樣。

五年后,或許你嫁給了一個有錢人,成為一個闊太太;或許你成為一個高層主管,每天忙著管理公司的業務;或許你成為一個很棒的司機,每天載著乘客走不一樣的路線;或許你成為一個服裝店的老板,過著平淡而小康的生活;或許你家的孩子會打醬油了,在同學會上還是忍不住打電話給老公看孩子睡得是否安好;或許你已經移民海外,在世界500強的企業里打拼;或許……

是的,你會買了汽車,買了手表,買了單反,你會有票子、房子、孩子,但是你也會發現追不到的,停不了的,還是那些——那些最初想要的,初心想得到的。

你本來想成為畫家,卻成了服裝店老板;你本來想成為科學家,卻成了一個公交車司機;你本來想做企業高管,卻成了全職太太。

這都是因為5年前的你還不敢想,還沒有做,沒有目標,沒有計劃。

蔡康永說,20歲千辛萬苦窮游去盧浮宮看到的一幅畫和40歲坐頭等艙去看到的那幅畫或許并無不同。但是心境,卻不一樣了。

20歲的我想要拍一場微電影,我們幾個同學成立工作室,寫了劇本,借了器材拍攝,前期的取景和腳本落定,中期的拍攝和演員表演,后期的剪輯和特效都是一波三折,不夠完美,但出來后卻大受同學老師好評。因為那是20歲的我們全力以赴去做的一件事,那是我們當時能力范圍內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呀。

或許等我到40歲,會構想出一個完美的劇本,會有錢買最好的器材,會請到最好的演員。但是那時我再也拍不出20歲想拍的東西了。或許40歲的我早就忘記自己曾經有這么一個想法。

最怕的就是沒有計劃的等待。等著等著,青春散場了,你不在了;等著等著,初心忘記了,你屈服了;等著等著,夢想飄散了,追不回了。

想想五年后的自己,開始做計劃吧。不要害怕計劃太遙遠,就怕想的勇氣都沒有。

3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有時,我常常在想,活著有什么意義?有時我又在想,我怎么會在想這個問題呢?我不是尼采,不是哲人,我不是天才,不是瘋子,不是人們口中的少數人,我怎么會想這個問題呢?

我平庸,我哭我笑我懦弱的姿態跟別人一樣,沒有美到極致,沒有丑到窒息,沒有讓人過目不忘的一張臉。我就是這樣,其貌不揚。

我普通,我的智商很中庸,我拿的學位不是名牌大學,沒有出國留學,我是一個二本院校畢業的學生。我不是上帝親吻過的孩子,那些招聘單位對學歷文憑設置的門檻,從不因為我的名字叫小夜而消失。

我常常會在迷茫的時候想到學校里那棟24小時亮燈的課室。那棟課室很多人叫它通宵復習樓。每一張桌子上都堆滿了書,我曾覺得學校很荒謬,怎么能有給同學們損壞自己身體的機會呢?后來有一次午夜經過,發現里面滿滿都是埋頭苦讀的人。我發現這些人身上都自帶光環,那種努力和勤奮嗆得我差點落淚。

這些辛苦而努力追逐目標的人活得很明白,所以在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的時候都充滿了神圣的儀式感。

而我呢,我不是瘋子,不是天才,不是偏執狂,改變不了世界。我蜷縮在一個角落里平凡地活著,將就地過著。

然后,某天想到5年后的自己,覺得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我跟上司提了辭職,他說給我加薪,留下來。那一刻,預期中的薪水竟也誘惑不了我。我鐵了心要走一條看不清未來的路,但卻是一條有實在感的路,而且,已經做好計劃。

感覺就像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里的女主特蕾莎,對愛情的執著 “非如此不可”;像毛姆說的: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像劉瑜提到的: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欠自己承諾的實現,欠自己一個好的未來,抱著僥幸心理走的所謂曲線救國的彎路遲早要還。

只要初心還在,該吃的苦,該走的路,該背的書。生活都會一絲不落地還給我。

不只是我,有太多沒被上帝親吻過的孩子。你以為自己從來都是特別的,然而生活就在某個下午給你狠狠一巴掌,告訴你,你跟所有人一樣,你再普通不過了。上帝不會因為你叫XX而對你分外寬容。

人生本來就容不得半點僥幸。除非你不在乎任何結果,不介意任何走向。

畢業之后,或許你脫富致貧,顛沛流離;或許你愛情失意,職場失利;或許你咬牙前進,風雨兼程;或許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走了一大截不想走的路。

沒有關系,楊瀾說,年輕人就是有犯錯誤的機會。你可以多去試試,但也要想想5年后的自己。

愿你已經在往喜歡的方向出發。出發了,就知道志同道合、并肩作戰的人并不少,即使一個人,也要像帶領一支隊伍一樣風風火火、充滿斗志朝未卜的前途奔去。

愿迷途中的你,清醒的你,孤身奮斗的你都要像一支隊伍一樣作戰。

懷才不遇,逆水行舟,都要對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愿你能夠在最難熬的時候俯身向黑暗中的自己伸手,拉他一把。

愿5年后的你,是你最想要的樣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JAVA基本IO流框架 字節流整體可分為帶緩沖區的流和不帶緩沖區的流可分為逐字節復制的流和逐塊復制的流(塊其實就是...
    扒塊腹肌閱讀 772評論 0 4
  • 我覺得 當初最好的結果 就是我和她其中一個 因天災疾病逝去 這樣才完美
    鄭北閱讀 156評論 0 0
  • 很快又到007的作業雨時間,直到發現自己原來近一段時間以來沒有好好輸入和思考,一時間竟慌張得不知該寫些什么,無法輸...